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孔子这三句话有些像他对人生的总结,第一句是对自身的要求,学习并复习,是一件很让人愉悦的事情,进一步讲,学习对孔子来讲几乎是一种本能,而获得知识是发自内心的满足。这种求知的状态是孔子希望让大家都了解的并去享受的。第二是自己与别人的关系,好朋友从很远的地方来,难道不是件快乐的事吗?很远的朋友应该是一种泛指,指的是有人记挂,有人真心,有人愿意付出时间和钱财来拜访,这种友情的状态是孔子口中比较理想的一种,他希望交朋友能交到这样子的朋友。退一步来讲,交朋友是真心换真心的,如果想交到这种好朋友,就要要求自身也要做一个值得交往的人。最后一句,讲的是自身与社会的关系,别人不了解我而我并不为此生气,难道不是君子的作风吗?上一句是说“朋”,这一句是说“人”,朋友是志同道合为朋,惺惺相惜为友。这种感觉是碰对了人才有的,所以常说知己朋友三五人足以。而还有大部分不熟悉“自己”的人,这些人并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可能会欣赏,可能会讨厌,可能会施恩,更可能会诬陷,究其根本,他们大多数的人并不知道真相,也不愿去了解,人云亦云罢了,对于这种,没必要解释,没必要在意,更加没要生气,这是孔子心中君子的心胸。
孔子这三句话作为开篇的第一句,读着顺口,语言简练,情境也容易理解,但是细细品来,却是孔子他老人家对人活一辈子三句最大的总结,从学习中获得愉悦,从朋友中获得认同,从社会中获得心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