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流
我们对自己的观感,从生活中得到的快乐,归根结底直接取决于心灵如何过滤和阐释日常体验。
人何时最幸福?
- 只有学会掌控心灵的人,才能决定自己的生活品质。
- 只有不计较好坏、全身心投入生活的每一个细节时,才会觉得幸福。
- 心流即一个人完全沉浸某种活动中,无视其他事物存在的状态。
- 最优体验有赖于时时刻刻用意识控制周遭事物,需要靠个人的努力和创意。
- 为克服挑战而奋斗的阶段是一般人认为人生中最愉悦的时光。
人类不满的根源
- 人类有着无止境的欲望,生活越改善也可能越不满足,此时提高生活品质是一件永远没有尽头的苦役。
- 人类进化过程中,逐渐发现自己在宇宙中的孤立和生存机会的渺茫,于是建立其一套神话和信仰体系,把宇宙中无秩序的破坏力转化为可控制或至少是可理解的模型。
- 内在秩序的缺失,表现在某些人所谓的存在焦虑或存在恐惧等主观状况上。基本上,它是一种对生存的恐惧,一种生命没有意义、不值得继续点感觉。
善用自己的体验
- 要克服现代生活的焦虑与沮丧,必须先从社会环境中独立出来,不在只以社会赋予的赏罚为念。
- 个人首先要学会做自己的主人,必须不能算外界影响,必须自己找到快乐和目标。
- 向基因屈服有时相当危险,这可能会使我们不能根据个人目标决定行动方向,反而被肉体的欲望牵着鼻子走。
- 从社会制约下解放自我,最重要的步骤就是时时刻刻发觉每件事中的回馈。
释放内在的生命
- 控制意识才能控制体验的品质,只有提升对意识得到控制,才能使生活更快乐、更有意义。
控制意识,改善体验
意识的内涵
- 不管外界发生什么事,只要改变意识内涵,就能使自己快乐或悲伤。
- 培养毅力应该从建立意识的秩序、控制感觉与思想入手。
- 意识选择性的反映外界与神经系统之间的变化,会主动塑造事件,并把主观加诸事件之上。
- 意图是意识化资讯问你秩序的力量,由生理需求和内化的社会目标塑造而成。
- 不同人的意识可以遵循不同的目标与意图发展,每个人都有控制主观现实的自由。
意识的极限
- 意识每次只能认知和回应一定数量的事件,新事件会挤掉旧事件。
- 意识资源有限,遵循那些资讯进入意识就显得格外重要,意识的使用决定了生活的品质。
注意力:无价的资源
- 资讯进入意识就是因为我们企图注意它,或是生理或社会指示我们该注意。
- 控制意识最明显的指标就是随心所欲地集中注意力,不因任何事而分心。
- 注意力受我们的控制,随着使用的能力变化而改变,且可以改善我们体验的品质。
关于自我
- 注意力由自我主导,自我是意识内涵的总和,意识是注意力以不同方式投射的结果。
- 注意力塑造自我,也被自我塑造。
- 体验取决与我们运用精神能量的方式,这涉及到了目标和意图,而所有过程靠自我衔接。
内在失序
- 内在失序:资讯与既定意图发生冲突,无法为实现意图而努力。
- 所有失序现象都强迫注意力转移到错误的方向,不再发挥预期功能,精神能力也窒息了。
- 精神熵:没得资讯对意识的目标构成威胁,就会发生内在失序的现象。
- 精神熵会导致自我解体,效率大大下降,持续过久会使自己不能再集中注意力实现任何目标。
意识井然有序
- 精神熵的反面是最优体验:当发觉收到的资讯与目标亲和,精神能力就会源源不断,没有担心必要,也无须猜疑自己能力。
- 最优体验出现时,一个人可以投入全部注意力,以实现目标,我们称之为心流体验。
- 一个人若能充分掌控意识,尽可能创造心流体验,生活品质必回提升。
自我的成长
- 心流体验会使自我变得比过去更复杂,复杂包含了独特性和整合,独特性时往独一无二发展,整合时超越自我与他人连结。
- 我们只有不掺杂其他动机,只为行动而行动时,才能学会做一个比原来自己更复杂的人。
- 选定一个目标,投入全部注意力,无论做什么事都会觉得乐趣无穷。
心流的构成要素
改善生活品质的策略
- 策略:1、使外在条件符合我们的目标。2、改变我们体验外在条件的方式,使它与我们的目标相契合。
- 两个策略要一起使用。
幸福的假象
- 金钱、健康、名望等只有在使我们对自我感到更满意的时候才发挥作用。
享乐与乐趣
- 享乐是意识中的资讯告诉我们已经达到生物程序或社会制约的要求时,所产生的一种满足感。
- 享乐虽然有助于维持意识的秩序,却无法在意识中创造新秩序。
- 乐趣:不仅需求和欲望得到满足,更超越即有制约,完成一些意料之外的事情
- 经过有乐趣的事,我们感觉自己有了改变,自我有了成长,使我们变得更复杂、更丰富。
- 享乐无须耗费精神能量,但乐趣必须运用高度的注意力。
- 我们往往需要附带报酬,才肯在新目标中投注精神能量,以至于无法从人生中汲取任何乐趣,唯一的积极体验就只剩下享乐。
构成心流体验的要素
- 乐趣出现的八项元素:
- 面临的是可完成的工作
- 必须全神贯注于此事
- 有明确的目标
- 有即时的反馈
- 能深入而毫不牵强地投入行动之中
- 感觉能自由控制自己的行为
- 进入“忘我”状态
- 时间感会改变
- 具有挑战性的活动
- 最优体验出现在一连串有目标、遵循某种规则的活动中--需要投入精神能量。
- 寻求挑战的简单方法就是投入一个竞争性环境。
- 乐趣会在行动的时机跟当事人的能力恰好相当的时刻出现。
- 知行合一
- 当情况要求一个人运用相关技巧来应付挑战时,这个人的注意力就会完全投入。
- 当人全神贯注时,知觉会暂时消失,人与行动完全合一。
- 心流体验需要心灵的训练,需要高超的技巧,如果注意力一放松,心流就会消失。
- 明确目标与即时回馈
- 心流体验之所以能够完全投入,是因为目标明确,而且能得到即时的回馈。
- 某些创造性活动,当事人对自己要做什么事先必须有强烈的认知。
- 回馈的价值主要在于他们的象征意义:成功实现目标。
- 全神贯注
- 在心流中会把生活中所有不快乐的事忘得一干二净。
- 心流状态下,心灵没有容纳不相关资讯的余地。
- 掌控自如
- 心流需要有控制感。
- 真正带来乐趣的不是控制本身,而是在艰难状态下行使控制权的感觉。
- 当一个人沉迷某种有乐趣的活动,不能顾及他事事,就丧失了最终的控制权。
- 浑然忘我
- 自我的执着很消耗精神能量,它使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感受到威胁的存在。
- 心流中没有自我反省的空隙,目标稳定、规则分明,挑战与能力相当,受到威胁的可能性极小。
- 心流中,我们用于代表自己的资讯,也就是自我的观念,会隐遁到知觉之外。
- 消除自我意识,可以带来自我超越,产生一种自我疆界向外拓展的感觉。
- 我们会产生跟某种“大我”亲密接触的实质体验。
- 当一个人把全部精神能量,投入到某种互动关系中,他会进入比原来更大的行动体系,自我疆界得以扩张,变得比过去更复杂。
- 时间感异常
- 在心流体验中,时间感与平时不一样。
- 心流的时间转换是极度专注下的副产品,受具体行动的影响,可以使我们拜托物理时间的钳制。
目标不假外求
- 最优体验本身就是目标,活动本身就带来足够的报酬。
- 我一般做的事情,是自成目标和外求目标的综合。
- 很多乐趣不是天然形成的,开始需要付出努力,一旦得到回馈、互动开始,自然产生值得的感觉。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心流
心流活动
- 游戏四大类:竞争、投机、眩晕、模仿。
- 心流活动关键:带来新发现、创造感,拥有更好表现,自我变得更复杂。
- 心流:技巧与挑战平衡的时候。
- 很多心流体验来自宗教活动,这些活动把人与超自然的力量结合都一起。
心流与社会文化
- 文化制定规范,推动目标,建立信仰,帮我们克服生存的挑战。
- 文化制定规则,又能配合技巧层次时,能让人们感受到强烈的心流。
自得其乐的性格
- 注意力失调时因为精神能量太过飘忽不定,阻碍心流产生,而过度自觉则因注意力狭隘而缺乏弹性。
- 失范指行为规范被扰乱的社会状态,失范时,靠社会规则建立意识秩序的人就会感到焦虑。
- 疏离指人类被社会体制逼迫而采取与原来目标相悖行动的状态。疏离时,无法将精神力量投入真正想最求的目标。
- 心流的障碍就是注意力运作太零散(失范与注意力失调)或太严格(疏离与以自我为中心)。
- 个人层面,失范对应于焦虑,疏离对应与厌倦。
- 在各种情况下都能找到乐趣的人,有能力对外来刺激进行筛选,只注意与这一刻有关的事物,这种现象被称为自得其乐的性格。
- 有助于产生心流的家庭环境的五个特点:
- 1、清晰:孩子知道父母对自己的期望。
- 2、重视:父母对孩子所在事情具体感受有浓厚兴趣。
- 3、选择:孩子觉得自己有很多选择。
- 4、投入:孩子有足够的信息,全心全意做事情。
- 5、挑战:父母为孩子安排复杂渐进的行动机会。
在困顿中体验快乐
- 在困难中仍然自得其乐的人:把悲惨的客观条件转化为可控制的主观体验。从环境中挖掘与能力匹配的机会,制定一个现实容许的目标,通过得到的回馈,使自己可以进行更复杂的挑战。
- 在困难和威胁几乎使我们陷于瘫痪时,我们需要找到投注精神能量的新方向,一个不受外来力量影响的新方向,以便肯定自己的控制力。
- 即使所有希望都破灭了,我们还是得寻找一个有意义的目标,围绕它重新整顿自我。
感官之乐
人值多少钱
- 学习为肉体感官建立秩序,精神熵的现象就会一扫而空,变成充满乐趣的和谐。
- 光靠身体的动作不能产生心流,一定要投入心灵的力量才行。
“动”的乐趣
- 产生心流的体能活动的步骤:1)确立总目标,其中包含多个可行的子目标;2)找到评估目标进度的方法;3)保持精神集中与所做的事情上;4)培养随机应变所需的技巧;5)在活动变得令人厌倦时,提高挑战难度。
- 步行虽然简单,但可以发展为一种登峰造极的复杂心流活动。
- 舞蹈也能产生很强大的心流。
爱到最高点
- 唯有在身体动作的基础上增加心理层次,性的修养才算开始。
- 如果在肉体享乐和追逐浪漫爱情的乐趣之外,情人之间还有真正的关怀,了解对方,帮助对方完成任务,从中发掘乐趣。这个跟过程及其复杂,但能提供一生一世不竭的心流经验。
控制的最高境界
- 瑜伽的目标和心流活动十分的接近--控制内心所发生的一切。瑜伽可以视为一种经过周祥规划的心流活动。
- 瑜伽行者需要严加控制自己的意识,放弃自我的所有直觉、习惯和欲望是全然违反自然的行径,没有极高的自制力,绝对办不到。
- 东方武术倾向于修炼习武者的心理和精神状态。
视觉之乐
- 在受到训练的眼睛面前,不但伟大的艺术作品能产生强烈的心流,甚至最平凡的景象也令人愉悦。(有投入,才有心)
聆听喜乐的乐音
- 听的本身并不能改善生活品质,重要的是听进去了什么,要从音乐中得到乐趣必须投入注意力。
- 现场演唱会的气氛帮助听众把注意力完全集中到音乐上,远比聆听复制而音乐更能产生心流。
- 分析式聆听是听音乐最复杂的阶段,此时注意力已脱离了感官和情节叙述,转而投入音乐的结构元素上,此时聆听就成为一种回馈源源不断的积极体验。(目标与意义感更能塑造心流)
美食之乐
- 培养对食物的品味跟培养其他技巧一样,需要投入精神能量,这份投资会换来数十倍价值的复杂体验。
- 一个人若能学会发乎本心,控制本能的欲求,就能享受乐趣而不上瘾,不至于成为欲望的奴隶。
思维之乐
身体与心灵相辅相成
- 心流一方面用到肌肉与神经,一方面又需要意志、思想与感觉到配合,但某些活动的乐趣是直接来自心灵的秩序,不需要通过对肉体感觉到思索,我们还是要把它另归一类,即思维之乐。
- 享受心流活动乐趣和体能活动乐趣一样,要有规则、目标以及取得回馈的途径。当事人必须集中精力,并在与技巧相当的层次上随机应变。
- 除非一个人知道如何整顿自己的思想,否则注意力一定会被当时最棘手的事件所吸引:它会集中于某种真实或想象的痛苦,最近不快或长期的挫折中。
- 为了避免沦入消极涣散的状态,一般人急于用任何能到手的资讯填满心灵,只要能转移注意力,不要沉溺在消极的情绪之中就好。
- 避免意识混乱最好的办法,是培养能控制心流运作过程的习惯,而不是依赖电视这样的外来刺激。养成好习惯需要多练习,还需要心流活动不可或缺的目标和规则
- 运用心灵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做白日梦:通过心灵意象排演一连串的事件。
记忆:科学之母
- 一个能记住故事、诗歌、数学运算等的人,比没有这种记忆能力的人更不受环境产生的秩序限制,它总有办法自娱,从自己的内心内涵中寻求意义。
- 记忆中存储足够资讯的人是独立自足的,同时其他人也喜欢跟这种人作伴,因为他们会与人分享心灵的资讯,帮助他人建立意识的秩序。
- 如何使记忆更有价值?就是从选择自己真正感兴趣的题材入手,然后开始注意与这个题材相关的重要素材。
思维游戏
- 哲学与科学的兴盛和发展只因思考带给人愉悦。
- 当一个人学会一套象征体系,并且有能力加以运用时,也就在心灵之中建造起了一个与他同在、自给自足的世界。
文字的游戏
- 谈话不仅是为了办妥一些事情,更能改善体验的品质。
- 作家体验心流的方法,就是创造一个全心投入的文字世界。
挖掘历史宝藏
- 记住过去不仅是创造与保存自我认知的唯一工具,也能成为乐趣的源泉。
- 如果一个人认定过去的某些点有吸引力,决心去追求,把注意力集中在对他别具意义的资料和细节上,读历史就是如假包换的心流体验。
科学的兴味
- 理论的模式把注意力集中在范围相当狭隘的神秘问题上,迫使科学家深入探讨自然界令人难以想象的层面。
- 从事科学研究最好的利用是它能为研究者建立心灵的秩序。
哲学的乐趣
- 如果业余哲学家面对重大的问题,为了清晰的表达这些问题,回应自我挑战,记下一些观念,并尝试勾画解答,那他就学会了从生命最艰困、也是最值得的工作中找到乐趣。
业余与专业
- 学习的目标是了解周遭事物,从个人经验中挖掘意义,构建价值观,思考者会从中找到深邃的乐趣。
工作之乐
工作的乐趣
- 如果我们能把握和创造环境中的契机,体验品质就能超出那些甘愿容忍“荒芜”的现实、自觉没有能力超越现实的人,拥有的乐趣更多。
- 庖丁解牛,是靠逐渐把注意力集中在周遭环境中的行动机会,等到技巧渐臻完美,一切动作就完全像发乎自然,给人出神入化之感。
- 心流可以从工作中发现被人忽略的契机,全神贯注于手边的活动,磨砺自己的技巧,让自己深深沉浸于互动之中,使自我变得更加强大。
像玩游戏一样去工作
- 通过工作提升生活品质,需要两项辅助策略。一方面要重新设计工作,使它尽可能接近心流,诸如打猎、外科手术等。另一方面,还要培养庖丁那样自得其乐的性格,加强技巧,选择可行的目标。
工作与休闲
- 人们即使在工作岗位上十分愉悦,但工作动机却很低;而人们在享受辛苦得来的闲暇时,兴致并不高,但却希望拥有更多闲暇时光。
- 挑战和技巧层次比较高时,当事人会觉得快乐、振作、强而有力;他们的精神更集中,自觉更有创造力、更满足。
- 很多人工作动机地并非源自生理或心理的疲倦,而是因为现代人的工作观,以及在他观念里工作与目标的关系。
- 工作不满的原因:缺乏变化和挑战,人际关系冲突,压力太大。
如何有效使用闲暇时间
- 从技巧的运用中产生的心流体验,会带来成长;纯属娱乐背后,什么也没有。
- 大众休闲,吸收我们的精神能量,却没有提供实质的力量作为报酬,使我们变得更疲惫、更沮丧而已。
- 学会从工作中发掘乐趣,不浪费闲暇的人,会觉得人生越发有价值。
人际之乐
概要
- 生活品质由两大因素决定:我们如何体验工作已经我们与他人的互动关系。
- 一个人若不能忍受孤独,甚至从中发现乐趣,就很难完成需要全神贯注的任务。
微妙的人际关系
- 人在有朋友、家人或任何人为伴时最快乐。
- 人际关系的弹性,能把不愉快的互动状况转变为可以容忍,甚至相当有趣的情况。
寂寞之苦
- 很多人孤单而又无事可做时,会产生一种无法忍受的空虚感。
- 内在维持心灵的秩序十分困难,我们往往需要外在的目标、外来的刺激、外来的回馈,帮我们控制注意力的方向。
- 电视中跳动不已的屏幕会带给意识某种程度的秩序感,提供一种令人安心的刺激模式,但使用这种方式逃避沮丧,往往花费了许多注意力,却得不到什么收获。
- 对控制体验品质最大的考验就是,一个人在独处而没有外来需求帮助他组织注意力时,采取什么对策。
- 以需要注意力、能改进技巧,并带动自我发展的活动填满闲暇,跟看电视消磨时间截然不同。后者只能保护心神于不乱,后者还能启发自我的成长。
- 一个人若永远不觉厌倦、不需要有利环境替他制造乐趣就已通过创意人生的考验。
- 学习独处在童年事情就非常重要,童年时能够忍受孤独,才能担负需要郑重其事准备的工作。
- 在成长的同时享受人生,就是从人生必然会出现的精神熵现象中,创造更高的秩序形式。
- 不要把新挑战看成需要压抑或逃避的东西,而是一个学习和改善技巧的机会。
- 如果一个人能随心所欲地进入心流,不受外在条件限制,就已经掌握了改变生活品质的钥匙。
驯服孤独
- 熬过孤独唯一的方法就是设法整顿注意力,不让精神熵损害心灵。
- 如果把孤独当作实现在人群中不可能实现的目标的机会,那么你不但不会觉得寂寞,反而会喜欢独处,而且从中学到新的技巧。
天伦之乐
- 家庭是我们最早接触到的社交环境,所以生活品质也大部分取决于我们能否从亲人互动中得到乐趣。
- 感情关系可能需要两者修改目标,如果存在互相矛盾的目标,会让人产生挫折感,在内心造成精神熵。进而可能需要修订我们的目标,带来自我的改变。
- 家庭要提供心流,必须有存在的目标,且需要时积极的目标,而不是为成家而成家,这样才能使父母子女集中精神能量,携手努力。
- 家庭目标必须通过独特化和整合的过程;独特化就是鼓励家庭中每个人发展自己的特质,建立个人的目标;整合则是确保每个人身上发生的变化可以影响他人。
- 家庭活动和其他心流活动一样,需要提供清楚的反馈。
- 随着时间变成长,两人之间可能会失去最初的魅力,使感情重回心流唯一的方法就是从中找到新挑战。
- 孩子由于缺乏可以表现技巧、创意的机会,他们可能会转向通宵达旦的娱乐等及其它过火的表现,以证明自己的存在。
- 如果一个人知道,不论发生什么事,家永远是感情的避风港,他就更有勇气开发自己的潜能。
- 一家人拥有共同的目标和开放的沟通渠道,就能在信任的氛围中,逐渐扩充行动的机会,使家庭生活变成乐趣洋溢的心流活动。
朋友之乐
- 朋友很少会试图改变我们自我,只会帮助我们加强自我。
- 与朋友为伴的经验和所有其它心流活动一样,最高层次能带来高度的乐趣和成长。
- 友谊是我们表现平时少有机会展露的部分自我的良机。与朋友在一起时,我们可以经历更多的表达性活动。
- 表达性活动是把主观体验呈现在外的行为,如唱一首表达心情的歌,把情绪变成舞蹈等。
胸怀大我
- 一个人若认同一个社会群体、一个种族团体、一个政党、一个国家,就隶属于更广大的人际系统,如果把精神能量投入这个系统的共同目标上,那就是一种更大的心流。
- 这种心流一样需要确立一个目标,集中精神能量,注意回馈,确定挑战与自己的技巧水平相当。
- 个人意识必须先改变,社会变革才会发生。企图改善所有人的生活,却不先学习控制自己生活的人,到头来往往把世界搞得很糟。
挫折中如何自得其乐
扭转悲剧
- 一个懂得在生活中找到心流的人,即使全然绝望的情形下,也仍然能够找到乐趣。
- 悲剧事件的正面意义在于,它给受害者一个非常明确的目标,并减少了冲突或不必要的选择。
- 那些在挫折中自得其乐的人,能把大多少人无法1忍受的处境,转变为有意义、有乐趣的生活。
缓解压力
- 缓解压力的办法之一是寻找合适的对付压力的策略,适应策略不但能改变压力产生的效果,而且可以受自己的控制。
- 把不幸的灾祸变成幸运的契机,是一种难得的天赋才能,这种才能到力量来自心理弹性或对未来的勇气。
化腐朽为神奇
- 有进化观认为,复杂的生命形式依靠从精神熵中获取能量而生存,将无须的结构变得有序。
- 懂得如何把无助状态转变为新的心流,并加以控制的人,会为自己找到乐趣,在考验中锻炼得更加坚强。
- 这种转变需要三个步骤: 1、不自觉的自我肯定。致力于寻求一种与环境和谐共存的途径。2、集中注意力于外界。不局限于内在的欲望和自我损耗,而是时刻觉察来自外界的资讯,作出合适的反应。3、找寻新出路。探寻有没有更合适的目标,以及不同的解决之道。
培养自得其乐的性格
- 自得其乐的自我倾向于把潜在的威胁解释成充满乐趣的挑战,因此得以维持内在的和谐。
- 培养自得其乐自我的方法:确立目标;集中注意力;避免过度自我;从当前的体验中寻找乐趣
追寻生命的意义
概要
- 如果一个人决心实现一个困难的目标,所有目标都为这个目标而存在,他就会投入所有精神能量,培养实现这一目标所需的技巧。那么所有行动和感受就会形成蔚然和谐的整体,人生各个不同的部分也会契合无间。无论过去、现在、未来,各种活动都深具意义。这种情况下,一个人的生命就有了意义。
- 以个人的观点来看,最终目标只要能为一生的精神能量建立秩序,它本身是什么并不重要。它可能成为啤酒瓶收藏家、找出癌症疗法或纯属生物本能——希望儿女过得好,光耀门楣。只要方向明确,行动规则清楚,并能提供集中注意力的方法,任何目标都能使人的一生充满意义。
何为意义
- 创造意义,是把自己的行动整合成一个心流体验,由此建立心流的秩序。
- 人生有意义的人,通常都有一个富有挑战性,能够凝聚他们全部精力的目标,人生的意义就建立在这个目标之上。
- 行动必须有目标,目标本身通常不重要,重要的事经由目标,集中注意力,投入一种实际可行而充满乐趣的活动。
- 一个人制定的目标完成多少并不重要,重要的事他有没有为实现目标而努力,不让自己精力消散或浪费掉。
- 知道自己要什么,并朝这个方向努力的人,感觉、思想、行动都能配合无间,内心的和谐自然涌现。不会把精神能量浪费在怀疑、后悔、罪恶感及恐惧之上,精力永远用在有益的方面。
- 方向、决心加上和谐,就能把生命转变为天衣无缝的心流体验,并赋予人生意义。
培养方向感
- 很多人在生活中为每天所做的事情寻找统一的目标,这个目标是整合所有次要目标的标杆,它决定了一个人必须面对哪些挑战,才能把生活转变为心流活动。
- 终极目标与人生有限的认知有关:它必须能给人一种延伸到死后的方向感。
- 文化三阶段:1、知觉阶段:以满足感官为整合的主轴。倾向与享乐主义及功利主义,并以具体的需求为主要考量。2、观念阶段:轻视具体事物,全心追求非物质和超自然的目标。强调抽象的原则,主张禁欲,并超越对物质的关心;3、理想阶段:能结合具体的感官体验,而又保持对精神目标的尊重。
- 自我发展四阶段:1、求生、求舒适、求享乐。2、包容家人、团体、宗教或种族等都团体价值观。3、发展独立自我的善恶观念、追求成长、进步和实现潜能。4、认同他人及宇宙的价值观,将自己的利益融入大我的利益中。
下定决心
- 遇到阻力就改变目标必须付出的代价是,虽然生活会舒适愉快一些,但人生到头来可能落得空洞而没有意义。
- 凡是能无视痛苦和失败,坚持下去的人,他的人生就有可能成为一股涓涓不断的心流。
- 我们今天面临多样的选择,个人自由因而扩大,方向不定,决心进而受到影响。
- 欲望及不协调的目标太多,竞相争夺精神能量,应付这种情况唯一的方法就是挑出最基础的目标,把无关紧要的枝节目标剔除,并为保留的目标排定先后次序。
- 最重要的方法是行动与反省相辅相成。行动本身是盲目的,光靠反省又流于缺乏行动力。
- 在下定决心之前,需要提出几个基本问题:我真的想做这件事情吗?做这件事会有乐趣吗?在可见的未来,我仍能从中得到乐趣吗?完成这件事情之后,我还会喜欢自己吗?
- 要把心流延续到整个人生,需要一个极具说服力的目标,即使资源用尽、天公不作美、生活险阻重重,我们仍然决定有必要投入精力。如果目标选得好,我们又有勇气无视阻碍,坚持到底,就能全神贯注在周遭的行动和事件上,无暇感到不快乐。
重获内心的和谐
目前给我们带来痛苦的精神熵--无法满足的需求、受挫折的期待、寂寞、沮丧、焦虑、罪恶感;都可能是最近才侵入人类心灵的。这些情绪都是大脑皮层复杂的极速提升,加上文化象征日益丰富的副产品,它们是意识黑暗面的呈现。
通过人类的眼光诠释动物,我们可能觉得它们大部分时间处于心流之中,因为它们观念中该做的事情,正常也是他们正准备做的事情。生物程序规划的目标无法实现时,动物也会跟我们一样觉得痛苦,他们也会有饥饿、痛楚、性欲得不到满足的冲动。但动物不会自作自受,它们的进化程度还不足以感受沮丧和绝望,只要没有外来冲突,他们就能保持和谐。
发生在人类身上的精神熵,都是因为觉得该做的事比做得到的更多所引起的。一个体系越复杂,变通的出路越多,就越可能出问题。心流的演进正是如此:处理资讯等能量越强、内在冲突的可能性,随之增加。面临太多要求、选择及挑战,我们会觉得焦虑;但太少时,我们又觉得厌烦、
我们灵魂骚动不已,正是被无限机会和臻至完美的可能性永远开放所赐。
我们童年时,欲望很单纯、选择很清楚,没有矛盾存在的空间,也不需要妥协,这是简单体系的秩序,这种和谐非常脆弱,复杂度一步步增加,体系内部产生精神熵的可能性也相对增加。
-
意识为什么会越来越复杂:
- 从生物角度看,中枢神经系统的演化,使心灵不再完全受直觉和反射的限制,从而有了选择。
- 从人类历史角度看,语言、信仰体系、科技的发展,是心灵内涵日趋独特化的另一个因素。角色的独特化造成个人思想和行动自相矛盾。
- 从个人角度看,年龄渐长,接触到互相矛盾的目标越来越多。不能协调的行动机会也越来越多。
一贯的人生主题
- 人生主题涉及一系列跟一个终极目标有关的目标,个人所做每件事情都因终极目标的存在而具有意义。当精神能量与人生主题结合时,意识就能达到和谐。
- 发现性人生主题是一个人基于个人经验和选择的自觉,自行撰写行动的脚本。接受性人生主题就是按别人写就的脚步,扮演分配在自己头上的角色。
- 接受性人生主题缺点:如果社会体系一出问题,个人就可能陷入变态的目标;发现性主题缺点:可能缺乏社会认可。
- 赋予生命意义的方法之一:从前人建立的秩序中摄取经验,找到一个避免内心被扰乱的模式。文化会积累大量知识,音乐、诗歌、哲学、宗教等都是用来克服混沌的好工具。
- 优秀的文学作品往往包含有秩序的资讯,包含各种行为模式、目标模规、规范的人生典范等。
- 如果有一种新信仰要吸引我们,它必须能够理性的解释所有我们知道、感觉、希望和害怕的事。它必须是一个能引导我们的精神能量朝一个有意义的目标迈进的体系,一个为心流生活提供规则和方法的体系。
- 认清人类意识的极限,接受与宇宙合作,而非统治宇宙的角色。只要个人目标与宇宙心流汇合,意义的问题就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