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听樊登说书《亲密关系》,有一个点很触动我,揭示内心的伤痛,童年的阴影,并直接面对伤痛!
联想自己:现在有三种不好的处事方式:
一,和别人出现争执感觉受委屈的本能反应:哭
二,对待不喜欢的事情的第一反应:忍,当时沉默,过后自己生闷气
三,喜欢与人划清界限,分的清楚,不喜欢别人随便碰我的东西
回想一下小时侯,才发现,真的都是从小时候的经历发展而来的。我总喜欢和别人划清界限,我的就是我的,源于小时候总觉得没有自己的空间,也很讨厌家里常是乱糟糟的,我常收拾,但收拾后没几天又全乱了,因为只有我一人收拾,没人在意我的辛苦,也不会保持整洁。从小我就喜欢把自己的东西放在一起,于是弄了两个小柜子,把自己的东西整齐的放到里面,还上了锁,不让任何人碰,但我妈却总会把我的东西偷偷拿出来给姨家的妹妹玩,当时没发现,过后知道很生气也没用,这样的事情时常发生,所以我越发讨厌别人碰我的东西,尤其是在我不知道的情况下。
到了十几岁时,又强烈希望有一个自己的房间,但始终没能如愿。
小时候我写作业最反感有噪声,但我每晚写作业时我爸总在看电视,我记得自己都有些抓狂的感觉,但因为从小就害怕我爸,所以不敢说出我的不喜欢,只能沉默,隐忍,心里生气愤怒,压抑自己。渐渐发现很多事自己都控制不了也无能为力,受到委屈的唯一表达方式就是哭,我小时候常被身边大人说爱哭鼻子,却没人知道,小小的我也不知道还有什么方式可以表达或发泄那些压抑的情绪,现在想想还应该感谢这个习惯,算是给情绪找了一个出口!
这些不好的经历现在回忆起来还会难受,心里多少对父母还是有些恨意,即使现在我和他们也不会很亲密,惦记牵挂是一回事,但真正相处起来又是另一回事。我也常常反省自己,为什么就是不能放下,不知不觉在亲情方面就变得冷淡麻木,失去了感知爱的能力,好在现在已经意识到都是自己的问题,需要调整心态,想起崔雅姐说的:冥想是为了去执,执念的执,我要多用冥想的方法,让自己放下恨意,多让心中充满对父母的爱,多去感恩,让心里冷淡麻木的那一块暖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