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在看到著名制片人方励老师为《百鸟朝凤》排片少而下跪的新闻报道前,还真不知道有这部电影,这部电影到底有什么“魔力”能赢得堂堂男儿这“惊天一跪”呢?谁都知道男儿膝下有黄金,跪天跪地跪父母,这一跪,在当今这个极其注重利润的商业化时代是振聋发聩的,甚至是不可思议的。于是我怀着好奇心去看了这部电影,看完后深受感动,其中有几个环节我甚至掉了眼泪,被焦三爷用生命捍卫传统手艺的精神所感动,被游天鸣不在意别人冷嘲热讽而敢于坚持梦想的精神毅力所折服,对中国传统手艺的没落消亡所感伤。
的确,我们现在很多传统的手工艺濒临失传,如西北地区的擀毡、四川德阳的潮扇、手工造纸术,以及影片中的唢呐等等。我们想想,中国的传统手工艺为什么会难以为继呢?
改革开放后,整个社会日趋商业化,正所谓大势所趋,未免会和传统的东西发生冲突。今天,单单靠这些传统手工艺,人们是无法生存的,为了生存,很多人选择了做生意、按部就班的上班等谋生手段,比如剧中游家班的二师兄宁愿出去打工也不愿意做自己的老本行,天鸣到城里召集游家班底时,发现吹唢呐的手艺人竟沦落为了街边的乞丐,不知道天鸣此刻的心里会有多么地难受,然而这就是现实,面对现实,传统手工艺断代,无人继承的局面是在所难免的。之前看到过一篇关于传统手工艺的调查报道,对于民间传统手艺人,九成被访者认为是值得尊敬的,然而当问及“如果有师傅愿意教授,你是否愿意让孩子去学手艺”的问题时,竟然所有被访者都称“不愿意”。为什么呢?我想这里就不必赘述了,留给大家思考的空间。
再则,传统手工艺的没落是时代变革的必然结果,一种新事物的出现必然会有一种旧事物的消亡,这是亘古不变的哲学话题,发展就是新事物不断产生,旧事物不断灭亡,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剧中西洋管弦乐队与唢呐班的冲突就是例证,再如以前算数往往会看到人们噼里啪啦拨动着算盘,而现在呢,人们却是灵活地敲击着计算机键盘,试问如今还有几个人还在将算盘挂在脖子里呢,算盘也静静地被尘封在展览柜中了。这就是时代发展的力量,任何跟不上时代的东西都会被这时代发展的巨轮无情地碾碎,我们看到这一幕幕,未免心痛,但又无可奈何,只能感叹一声:“时代变了。”
那么,我们就这样眼睁睁地看着传统手工艺消亡殆尽吗?不!绝不能,它是一种时代的象征,是一种文化艺术,我们必须爱护它,尊重它,把它刻印在我们的骨子里,让子子孙孙永远牢记它,了解它,毕竟,它是一种文化,是一种回忆。
观完此片后,我不仅感叹吹唢呐这门传统手艺,而且还留意了教育层面的东西。记得游天鸣在被父亲强行送到焦三爷家拜师学艺后,天鸣的心里旁白道:“父亲从小就梦想做一名唢呐匠,因为没有师傅肯收他,他就把希望寄托在我身上,强迫我来圆他的梦,为此,我恨透了他。”到后来天鸣父亲的一句“你还留着这些破玩意儿有啥用?”说完,并愤愤地将装唢呐的箱子的盖子踢了一脚,这一前一后态度的巨大转变,我们不能不由衷感慨,这样做对下一代是公平吗?为什么自己没完成的梦想要强加给下一代呢?末了还埋怨坚持“梦想”的孩子,孩子喜欢还好,如果不喜欢呢,孩子痛苦,大人也痛苦,后果也许无法想象,所以,请尊重孩子的权利,如果下一代不喜欢的话,请不要把自己未完成的梦想强加给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