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阶段尤其是1、2年级阶段,是培养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起始阶段,也是打基础的关键时期。小学低年级阶段形成的日常性的阅读习惯,与孩子课堂学习过程中的听、说、读、写密不可分,相辅相成,对孩子的学习、成长与发展具有持续而深远的意义。学生在低年级阶段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不仅有助于掌握知识,也能帮助学生收集处理信息,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纵观古今许中外,许多成功人士他们在早期都有很浓的阅读习惯,好读书,读好书,一生与好书为伴。因此我们在早期就注意培养孩子阅读的兴趣和习惯将使他们受益终生。
但由于小学生在阅读习惯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1.学生对于阅读缺乏兴趣,尤其对于初入学的1、2年级孩子,他们大都贪玩儿好动,对阅读缺乏兴趣。2.阅读面儿窄,主要是漫画书和儿童故事书及学习辅助类书籍较多。3.阅读量少,许多学生没有固定阅读时间。
在暑假学习“兴成长阅读” 中,我学到了很多阅读知识。我会把它运用到今后的教学中。新学期伊始,针对以上问题和本班实际况以及这次学到的阅读经验,本着“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的宗旨,我班开展“经典阅读,博览群书”的读书活动。
二、活动目标
总体目标:“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让书香溢满校园,让好书陪伴孩子成长。”
具体目标:
1.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和读书的愿望,变“要我读”为“我要读”。
2.结合阅读教学,有目的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进行自主阅读,提高阅读能力。
3.培养学生最基本的阅读能力,从课内迁移到课外达到自主阅读的目的。
三、读书口号:我读书,我快乐,我成长。
四、活动措施
(一、)确保阅读时间。
实行“三读”——早读、午读、阅读课读。早读半小时,经典诵读《笠翁对韵》和古诗词,先让学生领读,读熟后背诵。午读15分钟,读一个自己喜欢的故事。阅读课上,老师推荐书目,读后畅谈感受。
持之以恒,贵在坚持。为了确保读书效果,老师以身作则和学生一起阅读,一起畅谈感受。
(二、)推荐读物,以书为友。
针对低年级学生识字量小,认知水平低的学情,内容上应以童话与寓言为主,兼顾自然科学知识,如优秀绘本:《奇妙的数学王国》、《蓝鲸的眼睛》、《一群老鼠的童话》、《抱葫芦的秘密》等,童话故事:《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报童的夏天》、《男孩不哭》、《魔法灰姑娘》等。
(三、)创造良好的读书氛围。
有了好的故事与好的书目,还必须要有好的阅读环境与氛围。 把班级图书角重新布置一番,让孩子们有耳目一新的感觉。把书本分门别类摆放好,及时更换图书。每周五第二节课后,老师带领孩子们到图书室更换一次图书。每个小组一周负责出一次板报。宁静的阅读场所和着浓浓的书香气息,营造出一方读书的自在天地。
(四、)开展灵活多样的阅读,激发兴趣。
对于初入学的1、2年级孩子而言,要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必须采取灵活多样的阅读方式,将乐趣根植于阅读中,启发其心智,为阅读提供厚实的沃土。
1.故事引路,激发兴趣。
爱听故事是孩子们的天性。一位优秀的语文老师应该是一位善于讲故事的说书人。道不完的“经典故事段子”,故事里瑰丽纷呈的情节与孩子们的幻想天性一经结合便妙不可言,悄然生发阅读的欲望与力量。在听故事的基础上,鼓励孩子们讲故事,每周“故事大王”的评比,来激发孩子们的阅读愿望。
2.古诗词背诵,激发性趣。
古诗词有着它特有的意境美、音律美、节奏美,语言美。哪怕不明白意思,只是音韵,听着、学着、背着,潜移默化都在改变着涵养。低年级孩子背诵唐诗,不觉痛苦,,诗词押韵和儿歌差不多。孩子背诵古诗文经典是一种寓教于乐的活动,不但提高了孩子的人格修养,而且容易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3.开展亲子阅读,激发兴趣。
低年级孩子自律性差,识字量少,这就需要家长的配合和监督。让家长和孩子们一起读书,出现问题能及时指导。有父母的赔伴和鼓励,孩子的读书兴趣提高了。家长还能把孩子的读书情况和成果及时反馈给老师。
(五、)开展多彩活动,展示阅读。
根据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定期组织活动,给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会激发孩子争强好胜的潜在力量,让孩子们享受到掌握知识和分享知识的喜悦。进行小组阅读质量评比,每周评选优秀亲子阅读家庭,并进行展示。班级手抄报和板报从版面设计到稿件组织都汇聚全班力量,让孩子们亲力亲为,全面展示他们的阅读、写作、画画、书写、设计能力。在此基础上,我们定期进行“故事大王”评比。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我相信,在我们共同的努力下,随着读书活动的深入,我的学生的文化底蕴也会厚实起来。在读书中求得知识,明白事理,学会做人。
以上就是我在学习“兴成长计划阅读”后,根据本班实际情况制定的班级阅读计划。在这次学习中,我学到了很多,感谢“兴成长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