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喝错了药
上午十点,120接电话要出诊,地点是万达汽修旁,病人喝错了药,电话里不可能得到很详细的资料,只听见家属说很严重。
阿丽和陈医生上了车,从接电话到120车启动,不到2分钟。
车快到万达汽修的时候,遥遥看见有人在挥手示意。
开车的师傅根据那人的示意将车停稳,陈医生迅速奔向车尾,和阿丽取下担架。
那人看样子是病人家属,直接带领他们向楼上冲。
路上陈医生简单的了解了病情,原来病人是头孢过敏,却误服了头孢类的口服药。
一路奔上楼,病人躺在床上,约莫五十多岁,体胖,已经昏睡不醒,全身湿冷。阿丽迅速给病人测血压,血压120/90mmHg。
家属和阿丽们一起将病人弄上担架,一起抬下楼,上车出发。
陈医生再次给病人测了血压,听了心率,表情严肃.阿丽给病人吸氧.打好留置针,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给病人莫飞氏管静滴了地塞米松5mg,皮下注射肾上腺素0.5mg,肌肉注射异丙嗪25mg。
就在我们进行一系列的操作的同时,120车早就已经拉响了警报在加速行驶。
病人开始呕吐,陈医生已经联系了综合服务科在住院部前等候,通知内一科医护人员马上准备好抢救设备和病床,准备好这个病人的抢救工作。
到了内一科,医护人员已经在电梯前等候,病人迅速送往急救室,那里已经有医护人员在等侯.接上心电监护仪,病人生命体征已经相对平稳,血压110/70mmHg,血氧饱和度97,心率80次/分。
大家不约而同的松了一口气,阿丽去和内一的护理人员进行了交接.然后陈医生也回到了急诊科.
争分夺秒,阻挡死神的脚步,是急诊人注定的使命啊!
(二)险峻的青坪
昨晚阿丽上夜班,接120电话,地点是青坪二组,脑外伤。
青坪在什么地方,阿丽问清了具体地点。沿着上电视台的那条路一直走。
电话里阿丽嘱咐让家属在路口等,不然找来找去浪费时间。
阿丽不知道青坪在什么地方,只是当师傅拐上那条路时候,看见狭窄的乡村公路,路下是万丈深渊。只是觉得心惊胆战。
120啊,考验的不仅仅是医护人员的业务素质,还有师傅们娴熟的车技。
车在半山云里弯弯拐拐了半天,终于看见路口有个人在招手。
车停了,阿丽站在公路上,路面全是是泥巴,乡村公路,就是这样。
因为病人还有一段距离,所以阿丽又上车,向师傅小心翼翼的继续开,这里全是下坡,路又极不好,很难开。
病人就在堂屋里,地下都是呕吐的食物,有个村卫生室的医生在那里,跟阿丽说已经做了初步的处理,头皮裂伤已经缝合了,还挂了一瓶点滴。
张医生迅速给病人加压包扎了伤口,阿丽递给张医生手电筒,对光放射和瞳孔大小暂时都还好。
阿丽重新建立了一组静脉通道,原有的七号钢针拔除了,山路崎岖,颠颠簸簸,不打留置针容易渗漏。
现场的初步处理结束,现场所有人一起把病上了抬上车,给氧,测血氧饱和度,血压。SPO2:97.血压:110/70mmhg。
车开始行驶了,一路拉响警报,快到医院时候,张医生给创伤外科的外四打了电话,通知外四的医生和综合服务科的人在住院大楼门口等待,直接送病人去CT室.
前后一个小时,我们把病人交到外四的医生手里.
病人去了CT室,阿丽也交接完毕回到急诊科,
希望病人能早日康复,顺利出院。
乡下出诊,山路多险,伴随无数像柳青和张医生、向师傅这样的基层急诊人的,是无处不在的出诊安全。
(三)深夜高速出诊
周四晚上九点多,柳青就到了急诊科,把上个月医护人员的出诊费和120出诊次数汇总,然后打印成表。忙来忙去的就到了12点,是夜班接班的时候了。
刚刚接班,就有两个骚扰电话不停的打来,一直打到快1点左右才消停。
1点,谷镇卫生院有电话打来,说有个上消化道出血的病人,病情很危重,要派车去接。
按照就近救护的原则,和柳青一起上夜班的小兰先问贺家坪卫生院派不派车送,那边说师傅不在家。
然后小兰通知当班司机,120值班医生。凌晨1点过两分,救护车出发。
去荣坪走的是高速,饶是如此,因为熬夜的关系,柳青还是很不适应。丁医生闭上眼睛在座椅上小憩,可柳青却怎么也睡不着,这段高速本来就是事故高发地段,前后出过几起重大交通事故。
到了谷镇卫生院,病人躺在床上,表情很痛苦。已经昏迷,血压130/90mmhg.呼吸困难.颈项强直,血氧饱和度没有测量。
柳青这边接诊的医生迅速和谷镇卫生院的医生进行了交接,和病人家属谈了病情的严重性,如途中随时可能发生意外等。
两点左右,救护车出发。
上了车,小兰给病人测量了血压和血氧饱和度,果然病人血氧饱和度低,不到70%。
给病人吸了会氧,血氧慢慢升到80多。
深夜的高速公路,车辆很少,救护车刺破人耳膜的警报声响在夜空里,却换来更深的寂静。
(四) 又见应急调度
周六晚上七点三十分,柳青换了衣服正准备跑步。科室有电话来了,通知加班。
柳青鞋子都没有换,去了科室。
刚到门诊部门口,就看见出诊人员在门口等待救护车出诊。
走到急诊科那儿,张医生看见柳青来了,催促要快点,病人要输液。
等到忙了一会,出诊的第一班回家了,才知道前几天120接来溺水的小孩死了,家属在大闹。
旋即院长和局长的电话都打来了,询问接诊的病人情况,并指示全力抢救。
第一趟出诊的病人已经送到内三了,血压太高了,230/180mmhg,怀疑是脑溢血。
第二趟的病人却直到八点多才来,来了一量血压,130/90mmhg.没有其他异常生命体征.挂了一组点滴.然而病人躺了一会儿,坚决要走,只好抽了针交代了注意事项.她还是走了.
第一趟出诊的病人是小孩的婆婆,第二个是姨妈。
摊在谁家身上,11岁健康活泼的男孩,突然在游泳池里送了性命,家人都难以承受,于是会爆发一些冲突。
每逢当地里有这样的群众冲突时,就会想到急诊科,甚至有时候急诊科就是现场守护。
苦了急诊科,同志们都是加班加点的出诊、值班!
服从安排,听从指挥,是急诊人刻在骨子里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