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中午在培训地学校转悠,高大的树木,五彩的花朵,碧绿的草地,把校园打扮得特别美丽。
最吸引我的是那一辆绿皮火车。约十米长,两米高,四节车厢加一个车头。车身绿得发亮,停在一个小山坡的上面,一小节铁轨弯曲着往前延伸大约五米。车头朝着下坡,似乎马上要沿着铁轨冲下去。太忙碌,没有来得及去仔细看这辆小火车,只是远远地看见车头里有黑色的方向盘。后面四节车厢方方正正,两边开着门,车厢里有两根横凳,分别靠着车厢的前后位置。我要是这个学校的小朋友,那里一定是我的最爱。
上厕所时发现厕所门外贴着提示语:轻推。门里贴着:轻推。马桶旁贴着:轻压冲洗。水池旁贴着:轻压出水。嗯,一看就知道怎么做,对于小孩的行为习惯养成很有帮助。
不过,在厕所里怎么感觉怪怪的?哦,颜色。厕所门全部是那种刺眼的鲜红。你能想象蹲在三面鲜红的厕所里是一种怎么样的体验吗?反正我心里瘆得慌,赶紧逃出来。
从那些小小的提示牌,可以看出学校对学生的用心。但是在厕所颜色的处理上,实在不敢想象孩子的舒适度。
无意评判这所学校,只是想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很多时候我们都想把事情做好,而且会用心地去做很多事情,但也因此难免掺杂个人的喜好,失去了专业的眼光,导致事情做得四不像。如果允许我们试错的环境,反思调整,倒是好事。如果是不允许试错的环境,就得小心谨慎地做决定。
唤醒对专业的敬畏,尽力做好自己的专业,同时尊重他人的专业性。如果我们在某些方面不够专业,就要整合资源,用专业的人才去做专业的事情。
二
晚上,几位专家聊天。黄爱华老师提议:每一个人用两个字或者一个词语,说一说张文质老师带给你什么感受或者起到什么作用。只说一个词语,不作解释。
我选择了“唤醒”一词。 这个词不是刻意想出来,而是脑海里自然蹦出来。
国庆假期间,以打酱油的心态参加教育写作培训。回来后,整个人的心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以前常常看张老师关于“生命化”教育的书籍,看到心潮澎湃时,也随性写过一些读书笔记。但都是读哪儿丢哪儿,或者写哪儿丢哪儿,并没有意识到自己要刻意地坚持去写点什么。 十月培训时,张老师家小院的熏陶,加上写作班的洗礼,我的内心真的被唤醒了:我应该为自己留下点文字。不管别人怎么评判那些文字,都是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带着我的酸甜苦辣,带着我的喜怒哀乐,带着属于我一个的独有的生命痕迹。
我喜欢学习新东西,哪怕只学到一点点,就会根据自己的理解不断地去实践、反思、调整、再实践。可惜,六年前带班的很多细节,现在只留下模模糊糊的印象。要是当时有意识地用文字记录自己的班级生活,记录自己的教育生活,可以清晰地留下多少美好啊!
现在每天的头等大事就是要留下几段属于自己的文字。并梳理以前留下的一些文字。每日更新自己的公众号,把自己对教育,对教学,对生活,对生命的感悟与思考分享出来,供自己反思调整提升。 写作,像呼吸一样重要。继续努力,让写作变得像呼吸一样自然。
今日培训汇报时,我说:“老师成长最快最稳的通道就是写作。只要不断坚持‘自由练笔+主题式写作’,不论是思想上,还是行为上,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不过,我是从上个月才懂这个道理。”现场笑声一片。
下课时,几位年轻老师找我聊天,说到我天天写作的事情,表示很佩服,却很难做到。我跟他们开玩笑:“我要是十年前就懂得教师写作的重要性,估计今天就不是站在这里跟大家做汇报,而是以专家的身份询问大家:你们想知道什么?看看我写的哪本书哪本。”他们也笑了,表示愿意回去试试。
我想年轻老师愿意来找我聊写作的事情,说明大家的笑声里不只是听出玩笑,也感受到了自己的需求。 我不能肯定地说,他们凭着我的几句交流,就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就会坚持写下去。但是,我看到了一点点改变,很欣喜。
张老师说:“写作是天性,人生来需要表达。只是我们产生了情感堵塞和言语堵塞,就慢慢失去了这种天性。” 现场老师的反应,也证明了这一点。
可惜今天的交流时间只有五分钟,自己的表达能力有待提升,没能畅快地和大家聊老师的写作。要是张老师能够在那样的场出现,肯定能唤醒更多的人,那真是功德无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