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继续阅读《教育的情调》这本书,读第二部分“了解孩子充满可能性的世界”。
书中最触动我的一段话是这样的:“在与一个孩子共同生活的日子里,我无可避免地成为一个榜样。作为成年人,我向他展示了生活中各种具体的生活方式。我看见他学习我的手势,模仿我观察和做事的行为,我对事物的反应方式,以及我消磨时间的方式,等等。当我看见这些时,我对自己产生了怀疑:我是否希望我的孩子这样做事和生活?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这些是我想要的行为方式吗?我希望自己成为这样的的人吗?”
很多时候,我们被书中的文字打动,是因为我们从文字中看到了自己。我就是从这段文字中看到了自己。我有很大的感触就是孩子在模仿我,他对我的模仿是出于本能,也是出于信任,对我无限的信任。我从他那里看到一个不完美的自己。
于是,当我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总是提醒自己要小心。我需要先反思自己是不是存有同样的问题。我渴望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我是这样的人吗?我为什么要这样希望?是我的需求还是孩子的需求?这些都是孩子的信任给我的力量,因为我不想辜负这份信任,这份信任是一种沉甸甸的信任,是这个世界其他人不曾给我的一份信任。尽管作为一名教师,学生也给我们很多的信任,但那是受限于课堂的时空之中的。但同样也是学生的榜样,这个也无可推诿。
我想起余老师的一句话,人生只有一件事,就是活好,活好自己的人生,做好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