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门望族系列学习-孟子

268集. 孟子开篇

孟子被称为亚圣

孟子,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享年84岁,思想寿命至今2300多年。

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受业于孔子之孙子思的门人。

周游列国20多年,宣扬“仁政”主张。

凡是想得到任何东西,都不要在结果上谈事情,而是要在产生结果的因上谈事情,焦点一变,过程即变,发生的事就不同,产生的结果即不同。

因正结果自然就正,如果只盯着结果不守正因,过程就有可能会走偏,过程一走偏,弯路即出现,无谓的事情就自然增多,结果通常都是不好的,哪怕结果达到了,可是,后面要买单的事情也在排队出现了。

一开始就牢牢地守住正因不走偏,方向只要是正确的,成功就只剩下累积的过程了,成功自然是迟早的事,也是必然的事,这叫方向正确,只等努力,成功必达。

一念生一事,一正念生正事,心想事成,心想的一定要正,正事才成,心想的不正事,不正的事也成。

269. 孟子说读书就是交朋友

孟子谓万章曰:“一乡之善士斯友一乡之善士,一国之善士斯友一国之善士,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以友天下之善士为未足,又尚论古之人。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

意思是说,一个乡里好的读书人会选择交乡里好的读书人,一个国家里好的读书人会交国家里好的读书人,也就是说,好的读书人会选择好的读书人来交往。

那怎么交到书中好的人做朋友呢?

就是要读其书,感受书中人物的性情、思想并与之互动,感觉书中人就像活现在自己的面前,这样子就像可以面对面交流一样了。

如果我们读书能读得更深入,读的已经不是书了,是与书中人在互动,在谈心,跟交朋友是一样了。

读书不用求快,慢慢地感受书中作者与书中所写的人物的性情、思想境界等,慢慢自己也会变得很有思想与境界的。

一个人说出来的话代表一个人读过的书、走过的路和拥有的思想。反过来,一个人读过的书也会让一个人无意识的说出书里面的一些话。这就是与书互动的过程了,更是自我教育的过程了。

270.什么样的人能抵住诱惑?

因为一个人的关注点决定他的人生方向,关注点过多,人生就像大海里迷失方向的轮船,看起来是在找路可最终还是漫无目的。

因为成功是一个累积的过程,九层之台始于垒土,合抱之木生于毫厘。凡是最终成功的都是一个累积的过程。

人生悲哀的是很多人只会关注生活,可很多人不会经营人生。

孟子说“君子有终身之忧,无一朝之患。“

君子关注的是一生的事情而不是一时的事。

很多人关注的是一时的名、一时的利、一时的得失,而很少考虑将来将要发生的事。

能够关注一生的事,一定是了解自己、了解大道的人。

人不清明抵不住诱惑不外乎两点:

一、不了解自己是谁,鱼会寻找大海,猴子会寻找森林,不明白自己是谁,自然就会乱来,所以要觉察自己的优势,什么事情最适合自己什么事情不适合,对自己要有基本的定见。

二、不了解道,要了解万事万物的流转规律。

万物是有定就有限,有限就有差,什么意思呢?上面第一点告诉我们人需要有定位,不定位人就会飘,可是只要一定位,人就自然产生了限制,如果你做了鱼你就做不了猴子,做了猴子就做不了鱼,不能又做鱼又做猴子,很多人在屋子里就看着屋子外面,在屋子外面却又看着屋子里面,万事万物规律有定就有限,这就是道,这一点必须接纳。

如果你能做到有定有限,那么就有个好消息,就是有限就有差,差异化的差,越跟别人不同,你对别人的优势就越明显。

如果定下来做了鱼,那么,就做不了猴子,虽然限制了,可是,就是因为做了鱼,越做鱼,鱼慢慢就会越长越大。

越大与别人的差异越大,差异越大优势越大,如果有一天已经累积成为大鱼了,自然就获得在大海里最大的自由了。

所以,你只要愿意刻意的限制自己,你被限制的地方就是你将要获得大大增长的地方。

大树就是因为有定有限最后产生的差,成为了优势,最后成为如雷不动的大树,不要做灌木丛节外生枝,也不要做急于开花,因为早开花的树长不高。

271. 设前因,孩子学会仁义礼智

王阳明说过的,行为上行不出来的一定是心里还不知道的,凡是心里真正知道的行为上一定能行得出来。

孟子说,“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原来,要培养孩子的仁爱之心,要先培养孩子的同情心。同情心就是要爱自己就像爱别人,爱别人就像爱自己,身同感受。能身同感受的人自然产生出仁爱之心。

我们大人要先经常身同感受孩子。

如此类推,想让孩子日后行出义来,孟子说先要有羞恶之心,让孩子知道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现在就要培养,最好的方式就是带孩子多做善事,现在我们也正在提倡带孩子做100件好事,这就是教育一个人行出义的前因教育。

让孩子行出礼,先要培养孩子的敬畏之心,有敬畏心的人自然会行出礼,会尊重他人。先从爱护花草树木开始,甚至家里的绿植也要爱护好,更重要的是要孝顺老人,夫妻相互尊重,这就是设前因的礼的教育。

让孩子拥有智慧,要明是非,大人的成熟的行为其实就是让孩子明是非最好的身教,大人明是非的言语就是最好的言教。

272. 小事装糊涂,大事不糊涂

如果你没有足够的智慧,你看到的每一个人仅代表对他的误解。

有些人在细微处看得很清楚,算得很细,可是,由于不了解天道,眼界不宽、境界不高,在小事上放不开,丢不下,心胸狭窄,一旦走向高处,便会锋芒毕露,承载不了,最终惹火烧身。

所以,越不懂道可越聪明的人越危险,日后的麻烦事越多。

聪明的人有前眼,可懂道的人有后眼。

聪明人看到现实世界,懂道的人看到看不到的世界。

聪明人看重结果,懂道的人看到结果。

小事精明的人有傲气,小事糊涂的人有人气。

道是无形的,由于无形,懂道的人也很难让人看得懂。

懂道的人有时候会故意装糊涂的。

如果你见到一个人在大事面前原则立场坚定,可是平常他又是个经常被别人占便宜,其实这个人是懂道的人。要与这类人交朋友。

孟子说仁义行之,谦顺处之。

就是君子之大道,要有所涵养,有所藏敛,小事容得下,放得开,装点糊涂是好的。

273. 让别人心服口服的秘密

孟子曰:

“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shan也;

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

意思是说,仗恃实力来使人服从的,不会让人心悦诚服,只是因为别人的实力还不够而已;

所以,要依靠道德来使人服从,这样才能让人心悦诚服,就好像孔子那样让七十弟子心悦诚服。

以上,就好比家长要让孩子听话,如果我们用父母的权威来让孩子服从,那只是因为孩子还没长大,没有发言权。如果孩子日后长大一点,孩子就会捍卫自己的权利。其实,很多到了青春期逆反的孩子都是因为小时长期被打压而心中又压抑着的孩子。

心理学研究发现,孩子只会听从他心中尊敬和爱戴的那个人的话。

如何让人心服口服?:

不要看到别人的问题,而是看到别人的需要。

德行如烛,其光盈屋;太阳无言,普照天下!

274. “茅塞顿开”的秘密

如果山坡上的小路原来只有一点点宽,但经常走动它就会变成一条路。若一段时间不走动,路又会被茅草堵塞了。

启示:若我们平常不看书不学习,一段时间后我们就很容易坠入生活,迷失于人事物中不能自拔也不能清醒,很多事情只会变得无解。

慢慢感到有各种的压力压着自己,但又不知如何解脱,所以,只要生活中没有什么新鲜事,建议就出来学习学习。因为突破瓶颈最好的方式就是在遇到瓶颈的时候马上增加新的信息,我们的灵感即显现。

若长年不与朋友来往,友情也会变淡的,所以,朋友也要常常走动的,这样路才能保持通畅。千万不要等有事的时候才联系朋友,而是要有事没事都要联系问候一下朋友,这样朋友之路才保持畅的。

不要等生病的时候才想到要锻炼身体要养生。在没事的时候就要养生,通通经络,身体才会健康。

275. 孟子解释三种领导力

人在两种爵位,一种是自然爵位,一种是社会爵位;仁义忠信,乐善不倦就是自然爵位。古代的人只要修自然的爵位,社会的爵位自然就会到来。

现代启示:

其实领导力也有三种的,第一种叫权力领导力,这种领导力是人在位的时候就有人听从他的,当人离岗、退位的时候就没有人听他的了;

第二种叫金钱的领导力,就是有利益给别人的时候别人才会听他的,如果有一天他给不出利益了别人就不会听他的了;

第三种叫生命领导力,这种领导力不需要权力也不需要金钱,别人也会听他的,那是因为他有仁义忠信,乐善不倦。

所以,第三种领导力才是真正的领导力。

真正能让自己长保高位的只有仁义忠信,乐善不倦。

这也验证了一句话:

德不配位必有灾。先修德位自然就会有了。

也叫厚德载物啊!

276. 一个人是否有真仁义,看这点

孟子曰:“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

简就是看一个人是否有真仁义,就看他对待自己的亲人和兄弟就知道了。

现代启示:

如果一个人对待朋友很好却对自己的父母、亲人、兄弟不好,此人是假仁义。

如果一个人能对自己的父母、亲人、兄弟很好,那么与此人交朋友定没错。

仁义与智慧是并存的。

如果你看到一个人很有智慧可是你感觉到他不仁义,那么这不是真的智慧可能只是知识和能力。

所以,辨人最好的方式就是看仁义,看仁义最好的方式就是看他如何对待家人便可知晓。

277. 让朋友变成好朋友的智慧

孟子曰:“友也者,友其德也,不可以有挟xie也。”

孟子说,交朋友要交那些有德之人,而且不要有任何有所倚仗的观念。

就是交朋友不要出于利益心而交朋友,要交有德行的人。

只要是我珍惜的友谊,我都不会与之发生任何的利益关系的。友谊在利益至上。

278. 跟着孟子学境教

你想让孩子将来成为什么样的人,现在就给他什么样的成长环境即好。

家人可以经常与孩子一起做点善事、多读点智慧类的书、家中注重道德伦理、多放几个书柜、多带孩子出外见识见识,境教是教育的前端,这样,孩子慢慢就成为了环境的产物。

这个需要家长花点时间和努力的,学习家庭教育再多,如果你不行出来,你不会真正地理解生命的。

父母要做一点点的改变,因为用在别人身上的叫知识,用在自己身上的叫智慧。而家风就是长辈的特质与言行。家风会体现在孩子的人格成长上的。

而且有家就一定有家风,不管你学习还是不学习家风,家风都每时每刻的存在的。

279. 远方近在眼前

很多人求而不得其中的真相之一就是只想找出路而从不走路。

孟子曰:道在迩而求诸远,事在易而求诸难;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

意思是说,本来很近的路却要跑得老远的,本来很易的事却要往难处去做;

人最容易看到的就是远方,却看不到眼前已经存在的。

人很容易看到自己没有的,而很难看到自己已经拥有,往往求远舍近。总认为最好的都在远方。

很多人做事情也是一样的,总想做点大事,就不愿意做一点点小事。

从眼前开始就是最好的成功策略。所有的大成功都是由每天的小成功开始的。

有焦点就会有盲点。很多人只看到别人的大成功,就看不到别人的脚踏实地

选择做最容易做的事,然后把一连串的小成功累积起来,有一天就是大成功了。这就是最简单、最容易做到的成功法则了。

280. 尊重每个人的成长节奏

修仁德若修不到成熟,也是不可以的。

孩子一个问题十分钟想不出来,我们就想直接给孩子答案。这样我们就会不知不觉地打乱了孩子的成长节奏的。因为一个越思考的孩子越会思考。

只要想快,就很容易进入结果思维。越注重结果就会越着急,越着急就会越打乱成长的节奏。最后成长不见增长,而负面情绪却在增长。所以,不要学快,要学慢!快是注重结果,可慢才会有硕果。特别是孩子的内心成长,更不能求快。润物细无声才是教育的艺术。现代很多人不缺快的能力就是缺慢的智慧。

281. 孟子告诉我们选职业要慎重

很少人意识到选工作其实就是在选择对自己的境教。

选工作就是在选圈子,圈子决定着后面发生的人事物。因为你与什么人在一起就会发生什么事。而更重要的是圈子与环境会不知不觉的在教化一个人。

职业不单会影响自己的心性,还会不知不觉的影响孩子的心性。

圈子就是境教,人身在其中会不知不觉被教化的。

282. 什么人不害怕被骗

今天有些所谓的行仁德之人,好比用一杯水去扑灭一车柴火,火焰扑不灭

我们也看到有些人做好心却被伤害了,就认为好心没好报。

不要因为害怕被骗而不去帮助别人。我们不要因为一杯水扑灭不了大火就认为水不能胜火。只要当水累积到足够多的时候,水就能扑灭大火。

在孩子的一生中,孩子内心足够的善良从而生发出来的爱已经足以疗愈所有的受伤。

我们要告诉孩子,你在帮助别人的时候一定会有人利用你的爱心的,可是不要因为怕被骗从而就不再帮助别人。

而且既然要帮助别人就不要想着回报,总想着帮助别人要回报,那么所谓的帮助别人那也只是一种伪装的爱,孩子最终也只能成为一个小人。

283. 人是如何让自己变强大的

有些人在面对艰难的时候会选择忍受痛苦而却不成长。而有些人则在艰难中让自己不断的强大,为什么呢?因为心中有一团火,一种永不止息积极向上之火。

如何让更好的我出现?

两个种成长方式给到参考:第一种方式,有些人这一生的成长方式是要经历一连串的困难才能真正地蜕变的。(要打开自己的觉察,不要等有事发生的时候才被痛苦敲醒。需要从每一天每件事都觉察反思,从生活的细微处就要感知因果,慢慢艰难自然才会减少。)

第二种成长方式,就是每天花点时间与自己独处,静静心,感知万物的流转规律,看见看不见世界里面发生的事。同时,要清明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很多人都在说选择大于努力,当然选择确实重要,可有一点更重要的是,人生的成功不仅是选择或者是努力,而是不断的觉悟。只有觉悟到更多才能真正地懂得选择,也只有觉悟才能真正地知道如何去努力。

284. 让人生有所作为的秘密

在我们生活中我们所做的所有事,有些事是会让我们的人生留下欠单的,而有些则是创造福报的。

有空给自己安静一下,觉察觉察,做一些断舍离,不再做亏欠的事,后面不好的事就不再发生。

儒家提出,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我们修好自己、照顾好自己的身体与心灵,有好的精神追求,把家庭照顾好,多做些对国家社会有帮助的事,人生定有作为。

285. 让孩子扫的不是地

成人、成才的教育是成事教育的前因。

凡是在日常生活中参与家务劳动,并爱上运动的孩子基本对手机都不会上瘾。而且拥有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乐观进取。

小时让孩子做事,孩子日后就不怕做事,更有可能会喜欢做事,而古人更认为读书就是为了明理。

如让孩子扫地做家务,孩子以为仅仅是在做家务,而只有家长才知道那不是普通的劳动而是正在进行教育,而且是日后做事的设前因教育。----润物细无声

286. 多看孩子的眼睛即懂教育

在教育中,我们要多留意孩子的眼睛,因为眼睛代表着一个人的内心世界。而一个人的内心世界才是外在世界的真相所在。

一句话点醒:不要看到孩子的问题,而是要看到孩子的需要。

看一个人,没有比观察一个人的眼睛更好的了。因为眼睛不能掩盖一个人的丑恶。同一个行为,两种眼神两种答案,最后两种结果。

287. 深读和浅读书的智慧

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意思是说,完全的相信书,还不如没有书。“

有些书读得太深了,容易走偏的。

有些书读浅了,也会走偏的。

技巧方法类的要浅读

建议多读智慧类的书,智慧类的书适合深读,读智慧类书籍多了,你就会与很多作者对话,最后发现你已经不是在跟作者对话了,而是在跟天地万物对话,与天地万物对话多了,天地的真相你就会读到了。连天地真相都慢慢地读到,你自然就很轻松的知道哪些类该深读哪些书该浅读了。

学校关注成才的教育,而家长一定要关注孩子一生的培养,特别是人格教育。不要只教育孩子知识,要让孩子发生智慧。有智慧的人才能深入浅出。

288. 吵架是一门大学问

吵架说出来的话通常都是坏话,甚至是攻击对方的话,也因此引来了对方报复性的坏话。

跟别人吵架的时候基本上都是在证明自己的好,自己的对,然后说出对方的不好,对方的错。这就是吵架的普遍模式了。

反过来,眼睛里面要看到别人的好,而又看到自己的不好,那么说出来的话自然就变成赞美别人而反思自己。没有人会因为被别人真心的赞美而跟别人吵架的,也没有人会猛烈地攻击一个正在自我反思的人。

如果说多几个自己的不是,对方就会慢慢平静下来,如果再更深入地反思自己,对方也开始说出自己的不是,最后变成了相互都在自我反思。这就是让人自我反思的吵架方式了。

“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意思是说,诚心到极致的时候,没有人是不会感动的。

289. 孟子居然教我们可以不守诚信

“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意思是说,通达的人,不一定每句话都要守信的,做事也不一定非要做出结果不可。只要符合道义即可。

孟子告诉了我们,只要是合乎道义的承诺就要遵守,只要不合乎道义的承诺就可以不遵守。

道和义就是守信的背后的指导依据。

那如何更好的懂道呢?就是要看到结果而不是看重结果。

290. 养孩子不是养猪

“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意思是说,人类生活的通则是,吃饱、穿暖、安居而没有教育,便同禽兽类差不多。

自我教育就是自我成长,要对自己有成长的要求。

进入社会不仅是为了做事业为了生存,而是新的人生阶段的学习与历练的开始,社会性的教育如果不学好,整天只想着生存性的吃饱穿暖,那么要吃饱穿暖也会变得很艰难的,因为无知的代价永远是最贵的。

我们也要注重孩子的教育,现代父母大多都在照顾孩子而不是教育孩子。

291.“谈”何容易

说话要深入浅出,让别人听得懂,而且还要让别人听完之后就能懂得道,那是最好的话了,也是最高的说话艺术。

我们很多人说话的焦点就是只期望别人听得懂自己说出来的话而不是如何使自己的话让别人听得懂。

推广传统文化不是推广所表现出来的文字形式,而是推广文字背后的道才是目的

用现代人听得懂的语言,现代人正在经历的事,讲出天道与人道,让人感受到道的魅力,再让别人自己决定是否要更深入地学习道,慢慢一定会有更多人选择解读更原味的传统文化的。

292. 一切有好结果背后皆有道

人生的美好并不在于选择或者是努力,而是要不断地觉察与觉悟。意思是说,要遵道,如果不遵道,不按规律做事,再选择、再努力也不会有好结果的。

凡是天下太平的都是符合道的,凡是混乱的都是人为的在违反天道的。

那什么是生活之道呢?

行仁义,做出价值并考虑别人,如做出十倍的价值只卖一倍的价格,别人就会排队来要,人气即旺,成事即轻松。

孩子的学习,我们只是在让孩子学习,并不想想如何让孩子快乐学习、爱上学习、享受学习

293. 怎么判断一个人是否有觉悟

任何行为如果没有效果,都要反思自己,

凡是能从问题中来找到自身的导索因素的,都是知道因果的人,此类人只会责怪自己从不责怪别人,此类人你几乎是看不到他对别人发脾气的。

我判断一个人是否是一个有觉悟甚至是开悟的人,我只需要看他会不会责怪人就知道了

294. 爱上不喜欢的人是人生大功课

孟子曰:

“食而弗爱,豕(shi3)交之也;爱而不敬,兽畜之也。“意思是说,供养一个人而不爱一个人,这跟对待猪没什么差别;爱一个人却又不敬重一个人,这跟畜养牲口没什么区别。

夫妻在一起生活而却不敬重对方的人大有人在,陪伴孩子却整天责骂孩子的人大有人在。

孟子又曰:恭敬者,币之未将者也。恭敬而无实,君子不可虚拘。“意思是说,谦恭敬重之心,是在礼物还没送上之前就应该具有的。只有恭敬的形式而没有恭敬的真心实意,君子是不会被虚空的形式所束缚的。

孟子告诉我们不要被形式所蒙蔽,最重要的是真心。

两夫妻讲的也不仅仅是生活在一起,如果只是生活在一起而不是真心的喜欢对方,那么就如孟子所说的跟对待猪有什么分别呢?

如果我们每天在陪伴孩子却又整天责骂孩子,这些都不是君子所为。

如果有一天,我们都能觉察自己的内心,爱上那个不喜欢的人,人生将又进入一个全新的境界。

人生就是每天一小悟,一个一个的小悟累积到有一天就会产生大悟了

295. 孟母——教育信念的形成

若想让孩子有良好的人生追求,有两点可以给到大家参考

第一

父母与孩子内心能够产生连结,让自己在孩子的心中留下重要位置,孩子会更加的关注父母的言行,而关注本身即可形成教育,因为看见即教育;(孩子会关注他心中的重要他人)

第二

与孩子连结很深的父母只要有怎么样的精神追求自然就会传承到给孩子。(重要他人自身的精神追求会对孩子产生无形影响与教化。)

事实与历史众多的名人故事也证明,所有伟大人物的背后都有伟大的父母亲,同时也证明你永远都没法给到连你自己都没有的东西给到孩子。

296. 孟父—人字易写做人难

人字最容易写,也最好认,可是学做人最难

你有什么样的追求就活成什么样的人,人的追求与内心深处的价值认同有关,你也可以理解为一个人的价值观,甚至是价值排序。

欲望追求、心灵追求、精神追求决定了人的不同层次与高度,这三种层次决定了做人的品质,凡是历史名人都在第三种追求层次里,即精神追求,看一个人有没有精神追求,只需要看他会不会经常看书或者学习便可知道。

越在前面的两种人做人越难,越在第三种追求越容易做人。

297. 孟母—坏掉杯子不能坏掉孩子

我们不能打坏了一个陶盆又惯坏了一个孩子。是的,物品是坏了,可人不能因此跟着变坏。确实,现实中很多家长都在无意识地看着孩子犯错却又宠坏了孩子。

孩子犯错不是问题,问题是孩子犯错了家长却跟着犯下更大的错,因为很多家长不懂得把孩子的错转换成孩子的教育时机。

准确的答案是孩子犯错的时候恰恰是实施教育的最好时机。因为那时候孩子的内心伴随着强烈的感受,而那时形成的信念通常都会植根很深。而这些信念都会成为孩子日后处理事情的指导依据。

如果孩子行为不好又同时形成了不好的信念认知,那么正如孟母所说的坏掉的就不仅是物品那么简单了,而是坏掉了一个人。

教导孩子有时候需要含着眼泪看着孩子长大,这个眼泪是慈爱的眼泪,很艺术的。

298. 把自己的想法变成对方的决定

先引发孩子对学习的兴趣让孩子内心里自己就想学习。从本人研究教育的角度我可以理解为把自己的想法变成别人内心的决定,这是一门教育艺术。

教育的艺术不在于给压力而是要给动力,给压力会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孩子会心不甘情不愿。可给动力却完全不同,给动力会把自己的想法变成孩子内心的决定,给压力和给动力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教育方式,更带来完全不同的两种效果。

教育就是设前因生后果。而境教是教育的前端。

299. 孟母叮嘱孟子的三件事

孟母对教育时机的把握是非常到位的,每次都是在孩子有所触动的时候进行教育的,这样的效果是孩子会在心灵深处记住每一次的教导。

第一,母亲的心,孟母让孩子记住她的心,让孩子时时刻刻地感受到母亲对他的爱,让孟子在走自己的路的时候并不孤单,这一点对孟子的一生带来无穷的力量,也因此让孟子决心要成为孝子。

所以,父母与孩子的链接感是在场教育的核心,凡是能让自己在孩子的心中留有位置都很容易影响孩子。

现代我们很多父母为了处理孩子的一些问题却让孩子在内心里把父母给赶走了,这是最不明智的。

第二,做人要有义,这是人生五道关之一,心中有别人,人生才有路;

第三,要走自己的路,每个人都有自己要走的路,父母永远无法代替孩子多走一里路,多吃一口饭。

离场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有一天孩子可以自由的离开你!而你也可以自由地做自己。

300. 孟母对待孟子的“辍学”

“你的废学,就像我剪断织帛!君子学以成名,问则广知,所以居则安宁,动则远害。你今天不读书,今后只能成为一名凡夫。“

这次的教导,让孟子深刻的知道了学习的重要及做事不能半途而废的道理。

现代启示:

孟子后面身上所体现出来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很多都是在成长当中一次一次的经历伴随强烈视觉感受加上听觉而得来的认知。

这叫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单纯的用言教孩子是很难从内心里学习到的,王阳明所说的,只要是心里没有的都做不出来,只要是做出来的都是心里有的。

孟子后来做出来的行为都是在验证教育真的要设前因的,而且境教和身教是言教的前端和中端。


第一点,父母平常要注意与孩子的内心多产生连结

只要平常与孩子的内心连结是深刻的,父母在关键时候的教导才能更起效果,因为批评+爱=唤醒,这份爱平时就要储存起来,这个叫情感银行,等需要批评孩子的时候,这些情感就能使用,否则,孩子平常收不到爱,他日一批评,孩子就有可能逆反。因为批评-爱=摧残。


第二点,要让孩子知道自身的责任

读书是他对自己、别人与国家、社会的一份负责。

同时,有没有发现,孟母很会对孟子下身份,孟母告诉孟子,如果不读书只能成为凡夫,一方面在提醒孩子读书,一方面又在暗示孟子非凡夫。


第三,从小事中就要守好底线

孟子只逃学一次,孟母就马上处理,而不是让后面的问题加重,这就是底线思维。

父母只要立住底线,孩子才不会往下坠。

不过,处理问题之前先要放大光明减少黑暗。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4,313评论 6 496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369评论 3 389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9,916评论 0 34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333评论 1 288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425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481评论 1 29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491评论 3 41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268评论 0 269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719评论 1 30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004评论 2 328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179评论 1 342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832评论 4 337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510评论 3 322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53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402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045评论 2 365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071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