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浙人民除了购物包邮运输快,还有一快,即交通快。
如果南京人说想去苏州看看,车子一开,花几个小时在路上就到了苏州留园。
苏州人想去杭州看看,几个小时就能到胡雪岩故居。
杭州人想去南京看看,几个小时就到了甘熙宅第。
这些城市,因为经历数千年的变迁,都留下历史的印迹,老院子,老房子,无不昭示着年代感,值得回来人探寻。房中的老物件,也在静默无声地讲述着属于他们的故事。不过,想要看懂它们传递的信息,却是有讲究的。
以前,我看过乌衣巷的旧时王谢,去看过沈复旧宅的古色古香,还探访过熙南里的民俗博物馆,老宅子里的古旧气息仿佛在传递昔日的辉煌,
构成这一文化气韵的,自然少不了一代又一代传下来的古董,它们中可能有婚姻嫁娶用的到的喜服、喜帐、催妆礼,还有日常生活用的团扇、香炉、翡翠钏。各色夕阳西下时,落日的余晖洒落在各色古老的物件上,更是笼罩出一层氤氲的神秘感。
三百六十行,行行都有讲究,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在老宅中穿行,外行人是走马观花,看看古人用什么。而了解古人生活又对历史有所涉猎的人,则可能对照眼前的物品,仔细研究它们的出处、用途和文化寓意。
作为一个对古代文化颇感兴趣的人,我时常会去各类博物馆探寻古物之美,也对古物充满了乐趣。
但凡是能流传下来的古物,通常精雕细琢,饱含工匠的心血。根据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古人的生活在尽可能地在有限的条件下用精细的做工,让简单的物品充满极简或繁复的美感。
为了更好的了解这些传承下来的生活和文化之美,我翻开了果麦出品的《古物记》。
这本书既不大也不厚,读来没有压力。将35件古物代入沈复故居的情境,为读者解读了古人日常生活之美。
从开篇婚姻嫁娶的喜悦,到婚后的红袖添香的惬意。
从日常烧煮的烟火气息,到人静时焚香夜读的雅趣。
从女扮男装的庙会之行,到元宵时赏灯的年节之乐。
这其中的件件古物,以一对古代小夫妻的日常生活为线索,顺其自然地向读者无声展示古人生活中的文化底蕴和审美观念。
如果有读者看过沈复的《浮生六记》,那么难不难发现《古物记》中的物品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将对古物的介绍融入了沈复与芸这对小夫妻俩的生活日常,读来颇有意趣。
《古物记》内容看起来不多,实际却内容涵盖较为广泛。它不仅从古物本身出发,介绍古物本身的特点,还介绍了古物的作用、由来以及背后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对读者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很有帮助。
古代记载的悬丝诊脉,真能诊断出病症吗?
文人放在室内的香炉,是为了求神拜佛吗?
古人学习有文房四宝,除此之外还有别的吗?
这些关于古代文化的问题,读者都能在《古物记》中一窥真相。
《古物记》不仅在内容上传承了历史底蕴,传递古代文化的美感,还通过现在人的眼光解读古人的生活场景,并通过实物图片或精致可爱的手绘插画在书中呈现。
在阅读时,对照插画,不但能直观地展示古物的样貌,还加深了读者对古物的理解。
那些在历史长河中传承下来的妆台、团扇、八仙桌,杯箸、酒壶、镬与釜,都构成了古人生活的烟火画卷。从古物里面探寻中华文化之美,贵在有心,贵在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
我想,果麦的编者们是不乏善于发现美的眼睛的,正因为他们的眼睛,古物里面寻文化的旅程,才这么美!
声明: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