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总是想起上学时课本里做反面教材的一段经典:
记者:娃,为什么不上学而在这里放羊?
娃反问:为什么要上学?
记者:那你放羊是为了什么?
娃:羊长大了可以卖钱。
记者:卖了钱以后呢?
娃:有了钱,可以盖房子。
记者:盖房子为了什么呢?
娃:娶媳妇。
记者:娶了媳妇呢?
娃不耐烦了:生娃。
记者:那娃长大了干什么?
娃:放羊。
……
以前每每说到这段对话,总是嘲笑放羊娃,世代都走不出放羊,所以,师辈们苦口婆心,父辈们砸锅卖铁,有形无形地必须要好好学习,否则,就会沦落为放羊娃,可是,走着走着,我对放羊娃再也笑不起来了。
我们这一代人承载了太多,几代人出人头地的希望都寄托在了上学,一直以来,希望在教育,这句很响亮的口号,喊弯了祖父辈的脊背,苦逼了这一代人的心理。可结果呢,如今的教育真能改变运命吗?
终于熬到了毕业,经济危机了,企业裁员了,多少人不得不背包北上广,住在城边村,工作在城中商务区,把自己拿到案板上讨价还价,还得满面微笑,爱情是种奢侈,结婚是奢望,赶着尾气出门顶着雾霾回家,辛勤的谱写着新一代的城客文化。夜深人静时回头看看,曾经故乡的小河潺潺不知何时早已无声,邻家的小伙伴也已嫁作他人妇,故乡已陌生,城市犹惶恐!突然想起,曾经认为很煽情的半生缘里顾曼桢对沈世均说的:我们都已经回不去了是多么的确切又感伤!
然而,正是这一代人,正在无形中扛起中产阶级的主力,说到中国的中产阶级,这是一个压抑又炮灰的阶层,政客坐庄,商人投标,玩的最火爆最具人气的游戏就是房市,层层规则压下来,太穷的参与不进来,太富的无所谓,蹦达的只有这个阶层,辛辛苦苦几代人的积蓄,结一次婚买一套房,几十年再动弹不得。更累得是,买房结婚时都得优先考虑的是后代上学的问题,前两天听朋友讲孩子没出生就得到幼儿园排队报名,听到这个消息不亚于光大闹乌龙,让我感觉又震惊又好笑,笑着笑着就笑不出来了,然后就想到了放羊娃。
让我们再来一段记者问:
记者:娃,为什么要上学?
娃反问:为什么要不上学?
记者:那你上学是为了什么?
娃:上完学了可以赚大钱。
记者:赚了钱以后呢?
娃:有了钱,可以买房子。
记者:买房子为了什么呢?
娃:娶媳妇。
记者:娶了媳妇呢?
娃不耐烦了:生娃。
记者:那娃长大了干什么?
娃:上学。
……
看完这个,还有几个人能笑得出来?我心里这个难受,无形中似乎处处都有麦田怪圈,一边笑着别人画地为牢,一边又沿着自己的圆圈亦步亦趋。
人活着,到底是在追求个什么呢?这个问题其实不能想,想着想着,想不明白吧,就忧郁了,想明白吧,又没劲了。况且什么是明白什么是不明白,因人而异,每到这时候我就庆幸,上大学时还有门课程叫哲学,哲学里第一方面的问题就是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源,放到放羊娃身上,也就是放羊与生娃的问题,哲学大亨们都无法定性,自己就不必再纠结了,可有时总是自己纠结的多,无论是谁,谁在干什么,走过一生,说到底也就这么点流程,纵向的说,就是传宗接代,横向的说,这就是每个人不同的意义了,自己往进填充什么,就定格什么,只是什么时候都别忘了让多自己快乐点。
有句话说,这个世界上最不开心的,是那些懂得太多和想得太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