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园与粟共收藏,雅号蹲鸱旨否尝。
领取十年贤宰相,拨残炉火始升香。
这是清代谢朝辅《芋头》一诗里面的诗句。诗句中描述的就与今天要聊的这一道土芝丹有关。土芝,指的就是芋头,这是古人对芋头的一种别称,最早可见汉末的《名医别录》里。
土芝丹,乍一听这名字你或许会以为这是一味道家的丹药,实际上,它就是煨芋头。这里的“煨”,就是直接把食物放入火中烧熟的意思。不过林洪的这款煨芋头做法比较别致:先将个头比较大的芋头用湿纸包裹起来,把煮过的酒和糟涂抹在外面,再用糠皮火煨,等香气出来了,熟透了以后,取出来放在地上,去了皮就可以吃了。林洪还强调说一定要趁热吃,也不要放盐,如果加了盐会耗散精气。因这款煨芋头有温补的食疗功效,所以取名为“土芝丹”。
芋头确实有一定的食疗价值。在《滇南本草》里就记载,毛芋可治中气不足,久服能补肝胃,添精益髓,丰润肌肤。不过芋头生食有毒,热食也不易过多,容易引起胃胀气。
芋头既是蔬菜,也是粮食,口感细软,绵甜香糯,自古一直颇受人们的喜爱,无论是简单粗暴的煨芋头,还是蒸、煮、煎、炸,都非常可口好吃,做法菜式也是五花八门。清朝第一大老饕袁枚对芋头的吃法也颇有心得,在《随园食单》里就介绍了一款 “芋羹”:“芋性柔腻,入荤入素俱可。或切碎作鸭羹,或煨肉,或同豆腐加酱水煨。徐兆璜明府家,选小芋子,入嫩鸡煨汤,妙极!惜其制法未传。大抵只用作料,不用水。”
芋头别名芋艿、毛芋、香华等,在文人中,芋头还有一个名字叫 “蹲鸱”,咱们开头提到的那首诗中就是用这个词指代芋头,鸱,是指鹞鹰,这个名称的由来一则取其形似,二则应该又是古人爱用的借物喻志了。有一句诗是这么说的:“人间宰相君莫问,灰中蹲鸱香可拈”。语气颇为狂妄,做宰相有什么意思?还不如烤芋头吃来的惬意快活!
林洪也有打油诗一首:“深夜一炉火,浑家团栾坐。煨得芋头熟,天子不如我。”简简单单的芋头,就能让这么多古人颇为自得,对功名利禄、人间富贵不屑一顾,寒夜围炉,和几个知心好友一边聊天一边吃着煨芋头,多么自在逍遥,此时此景,天子宰相又算得了什么呢?
关于芋头历史上还有一则典故,和佛门颇有渊源。话说,在唐玄宗时期,在衡山寺有位叫明瓒的和尚,他在寺里做杂役,性情懒散,又喜欢吃剩菜残羹,故绰号“懒残”。安史之乱后,唐肃宗即位,他身边有一个非常信任的左膀右臂叫李泌,李泌曾为他出谋划策立下汗马功劳,不久就招来权臣李辅国等人猜忌,于是李泌主动离开,隐居衡山修道。李泌在衡山寺中读书,常常听懒残半夜诵经的声音响彻山林,深觉此僧不凡,便去拜见。懒残爱答不理,又骂又唾,李泌却对懒残愈加恭敬。
有一次,懒残正在翻弄用牛粪烧的火堆,从里面取出山芋来吃。过了很久,才让李泌过去,并给了他半块自己吃剩的芋头,李泌用双手捧着接过来,把它吃得干干净净,然后表示感谢。懒残就说了一句话:“慎勿多言,领取十年宰相。”果然,不久之后,李泌重返朝堂,十年后,官拜宰相。这则故事记载在唐朝袁郊《甘泽谣》中,李泌历经是玄、肃、代、德四朝,可谓是唐朝中期一代能臣,马伯庸《长安十二时辰》的男主李泌应该就是以他为原型塑造的。
懒残和尚还自创了一首诗歌,广为流传,其中几句这么念的“卧藤萝下、块石枕头。不朝天子、岂羡王侯。生死无虑、更复何忧。”
我想,唐以后,芋头在文人士大夫中的地位不断上升,应该也是受禅宗的思想的影响。在禅宗中,有菜根禅、芋头禅等说法。三两禅和煮菜根,寓意禅家平常心即道的思想。修清净之心,生活平淡,但平淡中自有意味。八大山人就曾以芋头入画,在他的《传綮写生册》中有一幅芋头画,上有《题画芋》诗云:“洪崖老夫煨榾柮,拨尽寒灰手加额。是谁敲破雪中门,愿举蹲鸱以奉客”。宋代的和尚释慧空也作诗云:“人问祖室今安危,对道我此煨芋好”。
禅宗也好,文人也罢,我们做为俗世之人,不妨可以效仿林洪,自寻一日,找三五知己,烤着芋头,围炉夜话,享受一番山野之趣。正所谓:“山家足清供,煨芋度残冬。风寒天欲雪,地炉火正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