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上次让孩子们调查“三月三”的习俗后,今天,又给孩子们布置了一项新的调查任务:关于清明节,光山有哪些习俗?
事情的起源是:上午,有个孩子给我说,马上要放假。我问,要放什么假?“清明节放假呀!我妈妈说的。哦,这样啊,孩子要不提,我都忙忘了。既然孩子们提到清明节,我就来和孩子们就这个问题交流一下。
我问到:前一段时间,你们有没有谁和爸爸妈妈,或者爷爷奶奶一起去一个地方?用铁锨铲土方在一个高高的土堆上?我说的话很隐晦,因为实在不知道怎么给孩子说“上坟”这件事。谁知,梁清泉立马说:老师,你说的是不是上坟?我惊讶到,你知道?“嗯,我没有去上坟,但我妈妈给我说过。”这下,孩子们的话题打开了,“那是老坟,死了的人都埋在那里。”孙锦程说。“对,我们死去的亲人都静静地躺在那里,清明节时,我们去看看他,上坟是为了纪念他们。”我说到。
于是,我赶快把我的调查内容布置下去:关于清明节,你想知道什么?光山有哪些习俗?
刚说完,孩子们的话题就打开了,虽然还是关于上坟,但中心却转移了。有的问:死了的人直接睡在土里吗?有的问:为什么要埋在土里呢?有的问,要给他们送什么东西吗?米奇说:“我和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一起去谢洼看过老坟。”有个孩子说:“我爷死了,是装在一个箱子里埋的”……
好一会儿,孩子们还静不下来,讨论的越来越热烈。午餐音乐响了,才停止讨论。我说:“关于你们刚才的问题,你们可以上网去查。”孩子这么小,我们已经进行了两次关于“死亡”讨论,是不是不合适呢?我在反思。
随后,又给孩子们讲了一些有关“保护生命”的小知识,突然,有个孩子说到:“老师,生命是无价的!”这句话,让我觉得孩子不能再当孩子看!
整个过程,好像与我布置的调查内容无关,但确有些不可分割的联系。“清明节有哪些习俗?为什么要过清明节?清明节是不是一定与死亡有关?”我想,孩子们在调查的过程中,一定会有收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