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论中国投资
股神的投资秘籍“投资简单,却不容易”
黄峥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巴菲特让我意识到简单和常识的力量
和华尔街那些靠高度复杂的数理模型高频交易赚钱的对冲基金经理和“火箭科学家”们不同,巴菲特自诩的投资逻辑很简单,甚至不需要三高:
一,不需要高等数学。巴菲特说:“我从来没发现高等数学在投资中有什么作用,只要懂小学算术就足够了。”“如果高等数学是必需的,我就得回去送报纸了,我从来没发现在投资中高等数学有什么作用。”
二,不需要高学历。巴菲特说:“要想成功地进行投资,你不需要懂得什么专业投资理论。事实上大家最好对这些东西一无所知。”巴菲特发现学校里讲的许多专业理论往往在实践中是行不通的,错误的知识越多反而越有害。
三,不需要高智商。巴菲特说:“投资并非智力竞赛,智商高的人未必能击败智商低的人。”
投资中国获7倍回报
从2003年4月开始,巴菲特以每股约1.6港元买入中国石油H股,最终持有23.4亿股的中国石油股票,成为中国石油第二大股东。2007年7月,他分批以约12港元价格减持中国石油股票,这笔5亿美元的投资,让他赚了近40亿美元,演绎了一次经典的价值投资。
2008年,初尝甜头的巴菲特,在“老搭档”芒格的推荐下,第二次投资中国公司,以每股8港元的价格认购了2.25亿股比亚迪股份。截至2017年底,比亚迪位列伯克希尔重仓并看好的15只股票之列,持股比例为8.2%,总价值19.61亿美元。按照当时的股价计算,巴菲特这笔投资的回报率高达745.26%。2018年9月,伯克希尔又将对比亚迪的持股比例增至24.59%。虽然,2018年,比亚迪跌出伯克希尔15大重仓股榜单,但是巴菲特至今还未抛售任何比亚迪股票。
在2017年的一次采访中,当被问及如何看待正在美国股市保持上扬的中国明星股时,他马上提到阿里巴巴,并承认自己错失了机会。“七八年前,我遇到马云并一起吃饭,我意识到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商人,但我不太了解他的业务,从而判断是不是该买入。当然,得等它上市我才能买。”
去年巴菲特曾透露过在中国市场的选股标准:净资产收益率不低于20%而且能稳定增长的企业才能进入其研究范畴。(按照这一苛刻标准,中新经纬统计只有五家企业可以进入:贵州茅台、海天味业、格力电器、洋河股份、承德露露)
源起24年前
巴菲特对中国的投资从哪起源呢?
可能起源于1995年10月,巴菲特第一次来访中国,是跟比尔·盖茨一家的家庭旅行。他的饮食习惯就跟他的投资理念一样固执。
巴菲特后来回忆起乘船旅行时看到的河边正在拉纤的纤夫,他说:“那些拉船的纤夫中可能就有另一个比尔·盖茨,但是他出生在这儿,注定一辈子这样辛苦地拉船,没有出人头地的机会。我们有机会获得这样的财富成功,纯粹是运气。
这就是“卵巢彩票”,一个人生在哪里,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的一生。也可能是在那次旅行中,他看到中国人对于商业的渴望在长期压抑后惊人的爆发,促使他意识到,这会是下一个超级大市场。赚很多钱,是巴菲特的信条,但他从不觉得是自己天赋异常,相反,他曾经说自己成功的原因有三个:一、能够出生在美国;二能够在人生初期就找到自己爱做的事情;三、他今生最重要的两个人,他的父亲和母亲,都给予了他无条件的爱。
反思
巴菲特“投资简单,却不容易”的投资逻辑,通过他的耐心,顽固,长寿,实现了投资传奇,他说了很多遍,但是大多数人做不到,一是他的逻辑是长线,长线是违背人性,二是他的逻辑很大程度上,是通过伯克希尔的成功验证了,倒过去推理必然正确,但并不适用于现在的中国和普通人(国情,文化,个人拥有的资本厚度也不同)
读圣贤书,所谓何用?
在巨人肩膀上,比他们走得更远
穷查理宝典后,每年都在重复,每天都在惯性中,我发现快速成长期还是那种背离大流、痛苦,不安的时刻(失恋,失手,错过...)
工体部——赞助
没有更新,基本上是资料的堆砌。
没有把过去两年厉害的弹药打出来(世界青年论坛、IdeaShow,美的,段威汇量科技上市,花姐个推上市-方毅去年因为上市比较忙,后面可以作为未企导师)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