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注:本周对三篇小说在农民形象刻画上进行了横式比较阅读,阅读内容涉及的主要是主题方面的思考与启示,在对小说创作手法的阅读上,主要是借助于鲁迅先生的三篇文章进行的。现在首先总结小说主题方面的思考与启示,希望对学生的生命价值观有所引领。
对三篇写作农民形象的小说主题的思考
小说是通过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刻画人物形象,进而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体。因为它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所以阅读小说总能够给人以亲切感,有时候感觉小说中所描述的就是你我身边的人、事、物,小说中人物的内心和思想认识就是你我内心的脉动,就是你我精神世界的灯塔,指引着我们走向更深更远的地方。
鲁迅先生的小说创作虽然远远不及他的杂文创作,但是每一篇小说都能够直达国人的内心,直逼国人那些龌龊难言之处。《狂人日记》批判的是吃人的制度,当时是吃人的封建制度,现在也是某些不讲人性的制度的定语;《阿Q正传》当时一出现,就让整个社会震动,人人自危,人人自剖——我身上是不是就有阿Q的身影,如今当你我面对困境之时,是否也如阿Q一般自我麻醉幻想一番,完全不知短暂的麻痹回避永远打不开命运的牢笼,最终沉没的依然会是如阿Q一般的人。我们初中所学的课文《故乡》中大环境的衰变必然影响到个体的变化,个体的思想不发生变化必然导致其外显言行终将变为不堪、变得丑陋。少年闰土的活泼生机、热情开朗只是源于当时年少、无忧无虑;当他自己拨动命运的年轮之时,那些封建思想与封建等级制度孕育的毒素,就会像空气一样自由进出于他的心海,很快地腐蚀原本白纸一张的心空。虽然最终,闰土仍是保留住了他的善良淳朴,但是他在生活的艰辛里煎熬的神情又无知、无法述说的痛苦与无奈,终究是世间最苦的果。这枚苦果,当时的人们不想尝,今天的你我也不想尝。只是,隔着将近百年的光阴,你能够跳出闰土的思想局限,以更加高远的心胸和更加敏锐的目光看待你每日身处的这个生活状态了吗?
农村经济虽然几近破产,闰土们尚有一点土地可以生存,心中尚有对神佛的一点寄托;到了老舍的《骆驼祥子》里,祥子已经完全失去了土地,不得不离开祖祖辈辈生存的农村,被迫在城市里出卖自己廉价的劳动力。神佛远离了他的世界,个人的奋斗力量却空前地膨胀于他的心间。他要以自己踏踏实实的劳动,一点一滴的积攒收获生活的甜果,可是“三起三落”之中,希望一次次地破灭,农民自身思想的狭隘性终究注定了他的失败。原本要强的祥子,原本充满生机的祥子,失去了一切,就连他原本的善根也被一起抛弃了。祥子成了一具活着的行尸走肉。生命的沉沦,似乎在最初的那一刻,就注定了最后的悲惨。
当历史步入了一个新时代,农民的儿子李森祥的笔下有了小说《台阶》。小说讲述的依然是农民形象——父亲。他没有具体的姓名,只是一个称谓。父亲为了造高台阶的新屋,为了赢得村里的地位,耗尽了一生。原本是大力士的他,背起三百多斤的青石板可以一下子背三块,还不觉得累,可是高台阶造成后,他连一担水都挑不了;原本一年到头一直忙忙碌碌的他可以坐在青石台阶上几个小时,自在舒服地抽烟、与人打招呼,可是高台阶建成后,他失去了这个兴趣,也不愿找人聊聊,很少跨出自家的台阶;原本他可以忙碌之后很疲倦地坐在三层台阶上,可以很兴奋地建造高台阶,可是高台阶建成后,父亲低下了那颗很倔的头颅,失去了生命的生机。父亲老了,老的不只是躯体,更多的是灵魂。因为父亲终其一生的灵魂目标就是建造高台阶的新屋。当理想实现了,父亲不知道自己还能做些什么,不知道寻找新的目标,激发生命新的动力。父亲的青春、父亲的精力、父亲的情感,父亲生命的全部意义都在高台阶建成之后失去了。失去了灵魂的父亲只是一具活着的躯体。
这样的父亲,这样的父辈的生活价值观,对你我有着怎样的启示?关注农民,关注农村的贫困,是我们的关注点;关注父辈的生活价值观,关注今天你我应当树立怎样的生命价值观,更应当是我们的思考点。
李森祥,身为农民的儿子,用自己的心灵思考了他的父辈的生活方式,并且用自己的笔触展现了他的父辈的生活状态,不仅替他的父辈们立碑传言,还用他对父辈的敬佩与怜惜之情深深地感染了我们,让我们每一位读者都能从这样的一篇小说中审视当下的某种生命生存的状态,进而获得生命的启示。
三篇小说,三个农民形象,展现了从辛亥革命前后到当代三种农民生活状态。历史的进程缓缓推移,农民的生命状态也在变化中前进。他们从最初的对温饱的低级需求逐渐变为较高级的精神追求——对尊严的需求。理想的实现不仅需要个人的努力,还有其他因素的共同作用。但是,当外界的因素已经成熟,个人内在的因素就成为了生命能否走远的关键所在。某位哲人说:生活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当你能够勇于面对并且跳出眼前的苟且,看到生活中更多的美好和更加广阔的天地,你就能够站在生命高高的阶梯上,灵魂俯视躯体经历的一切苦难,然后带着躯体一起在苦难中跳舞,享受苦难给予生命的意义,然后终有一天,你的灵魂与你的躯体重新统一,一起迎接生命中最明媚的春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