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第56号教室的奇迹》,明白了儿童道德六阶段,老师在实践中可以直接运用这六个阶段,让孩子们拥有自己的行为准则,而不是用恐惧去支配学生。并且老师不应该把学生的成绩跟另外一个学生比较,只进行纵向比较。做一个让学生信任的老师,不做不公平的行为,这样才是让学生信服的老师。雷夫老师还教会我,如何培养和孩子之间的信任感,四步法可以直接使用。培养学生的品质比成绩更重要。这本书还教会我如何让学生写一本书的读书心得。以下是我按照章节做的读书笔记。
是什么决定了在决定教师的尺度——教师,尤其是小学教师,他的面貌,决定了教室的内容,他的气度决定了教室的容量。
本书的主角,雷夫.艾斯奎斯老师。
第一章:孩子面前,常常被害怕控制着,
在一个认为运动员明星比科研人员和消防员更重要的世界里,培养友善而又聪颖的人已经变得几乎不可能了。品格得到培养,努力付出受人尊敬,谦逊得以发扬。
老师应该在学生犯错误的时候不大喊大叫,而是抓住机会去教育孩子,而不是刺伤孩子的自尊心,为了维持教室的秩序,老师们有时候“不择手段”,因为现在的教室被一种东西控制着,那就是害怕,老师们害怕:怕丢脸,怕不爱戴,怕说话没人听,怕场面失控。学生们更害怕,怕挨骂,怕被羞辱,怕在同学面前出丑,怕成绩不好,怕面对父母的盛怒。这些恐惧是一种阴影,这个是教室管理的问题。
如果一个班级乱哄哄的,就什么事也做不成,也没有所谓的成绩而言,孩子们的读、写、算数都不会进步,他们的批判性思维无法提升,品格无从建立,也无法培养良好的公民应具备的道德观。
来参观过56号教室的人,离开的时候都是赞叹连连,因为他们的班风,他的班级孩子很沉静,而且文明有礼,56号教室之所以特别,是因为这个教室缺乏了害怕。
第二章:我希望用信任取代恐惧
一个老师曾经获得了1976年红袜子全体队员签名的球,他的儿子想打这个球,但是这个爸爸认为孩子不明白这个球有多重要,就警告儿子不能拿这个签名球玩,他没有解释这个球对他的意义,因为他以为儿子不明白这个球的意义,他只说不能用那颗球是因为“球上写完了字”,后来儿子又叫他一起玩球,当父亲提醒儿子不能拿签名的球玩时,儿子说,他已经把上面的签名擦掉了,他可以玩球了。理所当然,这个爸爸想把孩子痛打一顿,但是他转念一想,孩子并没有做错什么,他明白了,以后要从孩子的角度来看问题,不要把害怕当作教育的捷径。
我必须承认,孩子们之所以遵守纪律,是因为他们害怕,我们应该帮助孩子们成为更好的人,打造无恐惧教室,可能造化很多年时间,但是那是值得的。
二:如何打造无恐惧教室(四件事)
第一件事:以信任取代恐惧
孩子不写作业,你就告诉孩子们,你和我之间的信任断裂了,开学的第一天,可以玩一个信任游戏。就是从背后接住学生,这是一种和别人建立信任的方法,和学生一起做这个游戏,告诉他们,信任的建立不容易,但是如果他们不写作业,违反纪律。就是违反了这种信任。孩子们如果不小心破坏了信任,也应该有赢得信任的机会。但是赢回来信任需要很长时间。
建立信任的最关键的方法,学生的问题,雷夫老师有问必答。不管学生已经问过多少遍,他还是会耐心回答,而不会说,这个问题我不是已经讲了那么多遍吗?用耐心和积极的态度来回答学生的问题,打造出立即持久,且凌驾于恐惧之上的信任。
第二件事:做孩子们可靠的肩膀
一位老师曾经答应学生,如果你们表现好,就可以在期末时带你们出去旅行,但是在一个学期的学习过程中,这个老师不断以不努力不听话就不带孩子们出去旅行威胁学生,并且在期末前取消了这场旅行,学生为了能够出去旅行,付出了很多努力,最后他们很失望,老师的这种做法就是破坏了她和孩子们之间的信任,大人们应该不惜一切代价,避免孩子们对他们的信任破灭。
随时为孩子们挺起可靠的肩膀,是建立信任的最佳方式,我们不需要对学生长篇大论地谈我们多么负责任,而是要让他们把信任放在我们的肩上。身教大于言教,做一个说到做到的老师,就是建立信任的最好方法。
第三件事:纪律必须合乎逻辑
班级纪律的基本真理:老师可以严格,但是不公平的老师会被学生看不起。惩罚必须和罪行相符合。只要孩子们看见你惩罚不公,你就失去人心了。
经典负面案例:因为一个学生在教室里捣乱,老师决定让学生下午都不能去打棒球,孩子们默默接受了惩罚,但是私底下却恨死了,大家心里想:肯尼抢了银行,为什么蹲监狱的是我?再举一个例子:约翰没有写作业,给他的惩罚是,下午不准上美术课,或者下课时间不准离开座位,这两者并没有联系。
雷夫老师的惩罚方式是,不让学生参加当时他违规时的活动,比如孩子们正在做实验,杰森没有正确使用实验器材,他会告诉孩子,杰森,你没有正确使用实验器材,你现在站到一边,观察别的同学做实验,等你明天会正确使用器材了,我们再来做。如果一个孩子打棒球时,没有运动精神,我会告诉他,让他先坐冷板凳,让他有了运动精神再打棒球。
第四件事:你就是榜样
绝对不要忘记,孩子们一直看着你,他们以你为榜样,你要他们做到的事情,你要先做到。老师想要学生和气待人、认真勤勉,那么老师就要先做一个和气待人、勤勉的人。
经常性的迟到,也会造成负面影响,让孩子们以为他们不重要。
当时的雷夫老师不明白,对小事发火,重要议题就得不到解决的道理,也是喜欢发脾气,沮丧,处事方式极端,作为老师,可以从自己的错误中学习。
作为一个老师,要要孩子犯错误的时机,成为你教育孩子的时机,而不乱发脾气的时机,一个很爱不写作业的学生,有一次忘记带作业了,雷夫老师抓住这个机会,说,你应该找两个你信任的朋友,帮助你整理你的书包和位置,你应该做一个有条理的学生,尽管雷夫老师心里也很难过,因为孩子没有做好,但是他把可能糟糕的事情变成了自己教育孩子的机会。雷夫老师可以训斥丽莎没有带作业,也可以信任她,教育她,别的孩子看在眼里,也会认为老师是一个讲道理的老师,信任就在这种行为里建立了,不要以为孩子不懂,当老师处理不公时,他们内心也是不服气的。
为孩子们打造一个坚固友善的避风港,就等于给他们成长的机会,让他们成长为自信又快乐的人,虽然不是每个学生都能赢得老师呃呃信任,但是老师不应该用恐惧去威胁学生。
道德发展六阶段理论:第一个阶段,我不想惹麻烦(道德发展六阶段中的第一个阶段,不惹麻烦为原则)
学生们不惹麻烦,是因为他们害怕被老师批评,被家长批评,我们从开学的第一天起就强化这种不热麻烦的思维,孩子们并不明白,我们让他们有好的纪律,不是因为让他们害怕惩罚才去这样子做。一定要让学生明白,他们遵守纪律是对的才这样做,而不要因为害怕才这样做。
第二阶段是我想要奖赏,用奖赏来鼓励学生遵守纪律。
第三阶段是想要取悦某个人,学生之所以遵守纪律,是因为他们想要取悦某个人。
第四阶段是我要遵守规则
如何让孩子们长久地拥有规则意识?不是因为在教室里才有规则意识,而是离开了这个教室,依旧有规则意识。雷夫老师希望孩子们,不仅仅要在教室里有规则意识,更要在教室外,把规则意识带到生活的其他领悟,而不仅仅是一个教室里面。
道德的第五个阶段,是我能体贴别人。不论是对成人还是儿童,这个阶段都是很难的。能帮助孩子们对周围的人产生同情心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道德的第六个阶段:我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并且奉行不悖。这个阶段是雷夫老师最想培养孩子形成的记录自觉性。
第五章:如何让孩子兴趣盎然地阅读?
(一)为什么要让孩子爱上阅读?
因为它是生活的基石,是所有和世界接轨的人们乐此不疲的一项活动,要让孩子在长大后成为与众不同的成人——能考虑他人观点、心胸开阔、拥有和他人讨论伟大想法的能力——热爱阅读是一个基础。
(二)让孩子爱上阅读的第一个方法:大人的指导。
(三)大人如何指导孩子阅读?
第一要善于运用图书馆,大人要经常带孩子去图书馆。让孩子们去到图书馆,让他们置身于热爱阅读的人中间,对孩子们是有益处的。进了图书馆,也要对孩子进行引导,不可以放任不管。
第二要帮助孩子选择文学作品。可以参考“纽伯瑞儿童文学奖”或者低段的儿童文学奖“凯迪克大奖”,或者借助书单帮助孩子找到合适的书。
第三:不要只读节选。
第四帮助那些阅读能力差的学生前行一步,让他们很早就开始读,让他们也可以体验到成功的自信心。
第四:不是只有阅读课才能让学生阅读,任何科目老师都可以带领学生阅读,也不是只有阅读课才能阅读。打破科目之间的限制和时间的限制。各科老师都可以带着学生开办读书交流会。
第五:请在家里也召开读书会吧
孩子们需要家长以身作则,家长们应该经常陪伴他们阅读,讨论,当一个好榜样。
在家里阅读需要进行阅读评估,不是只用开交流会就行了,还需要对孩子们的阅读进行引导,比如教孩子们认识书里面的生字,也可以对他们进行阅读理解的指导。
第六:把阅读和世界联结起来。
孩子们阅读某本书的理由经常是,因为这本书会出考题或者这本书会考试才看的,乐于阅读的孩子能和身旁的世界产生联系,最后具备超越现阶段的想象范围的思考能力,他们会在角色、情境和自我之间建立联系。
第六章:如何让孩子提高写作能力?
写作能够让人拥有精确表达思想的能力。
四个方法可以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第一个方法,学好语法(这条针对以英语为母语的学生)
第二个方法雷夫老师会给学生布置每周作文,并且前一周五就布置好,周末学生可以写这篇文章,老师也有时间看他们写的东西,并且把其中的一些文章包括有错误的地方打印出来,让学生一起帮助修改。
雷夫老师抓住每个让学生们修改作文的机会,比如别人写给他的咒骂信。我想起来了范冰冰的作文,曾经被一个中学老师用作教学生们修改病句的材料,老师要抓住每个机会去让学生们修改文章。
第三个方法,是每月写读书心得。
读书心得雷夫老师让孩子们按照这些元素把报告写出来,第一个元素:主角,第二个元素:反派,第三个元素:冲突,第四个元素:高潮,第五个元素:结局。第六个元素:这本书的主题。
第八章:如何让学生学好数学
这一章我得到的最重要的启发,不要拿某个学生的成绩和其他人比,要拿他的过去的成绩和现在的成绩比,因为和别人比,真的很不公平。不是每个孩子都很擅长学习。
第九章:人格和教育品性才是教育的本质。
一生中最重要的问题,永远不会出现在测试中。品格、诚信、道德与胸襟,才是人生中最重要的议题。
培养孩子的开阔的视野,要让孩子多学习一些
课外知识,比如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