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来无事喜欢读几句古诗解闷,常常读着读着眼前便幻化出意味盎然的画面,妙趣横生。
譬如读李商隐的《花下醉》:“寻芳不觉醉流霞,倚树成眠日已斜。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眼前就出现了诗人秉烛夜游的模样,宽衣散发,醉眼朦胧,神情中有不舍有落寞还有深深的怀念。
他是在怀念白天繁花似烟霞的盛景呢还是怀念文朋诗友寻芳行酒令的热闹,亦或怀念那些如花似锦转瞬即逝的光阴?一千个人有一千个人的理解,这也是诗人和诗能够千古流传的秘诀吧。
再读他的另一首,末尾两句“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简直和持烛赏残花有异曲同工之妙。雨打枯荷,于不眠之人而言,应该更增添了一层愁绪吧。
明明是心绪烦乱之夜,我们却随着诗人品出了秋雨潇潇的静气与情趣。满腔的思念和忧愁之意在这滴滴答答的清韵中得到了疏解。
只此两首,一个忧郁深情又天真热切的形象便跃然脑海,窃自断定这李义山不仅敏感多情,且还优柔寡断,是个难酬壮志,曲高和寡的诗人。这样的诗作,读来却叫人欲罢不能。
王维著有一首妇孺皆知的谜语诗《画》:“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这首诗可说是诗中有画画中藏诗的典范。
你瞧,所有的景色都在画中,看似一切皆为虚幻,假的嘛。不过,你朗朗读过一遍,再朗读一遍,看到变化了吗?那些山水花鸟人物,就如电影里的慢镜头全部动了起来,一切的自然之美都在静止中流动着。
此时,浮躁隐去,心静若水,所谓无声胜有声即是如此吧。青黛的远山仿佛触手可探,侧耳听得见水流淙淙,漫山遍野的花儿竞相灼灼开放,鸟儿从高高的树顶飞向花丛,扑簌簌抖落几声啼鸣。好一幅生动的春山花鸟图啊。
苏东坡是公认的有趣之人,他的诗词也充满趣味。“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听听,饮酒至醺醺然之际偏要去春游,行到半程之中偏偏又遭遇风吹雨打,够扫兴的吧?
可是东坡居士不仅感觉不到狼狈,反倒愈加兴致勃勃。待到天光放晴,与挂在山头上的夕阳遥遥相望,互相温暖互生爱慕。此等稚朴的赤子情怀,年岁越长,越觉其可爱。此等豁达纵意的人生态度,直教我辈后人愿意一路传承。
有趣的人能创造有趣的生活,自然也会享受有趣的生活。白居易《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啊,这种邀约真是性情中人的心头最爱呀。外面天寒地冻,屋内温暖如春,老友对饮,不疾不徐,酒意诗兴情长在,与君樽前笑风尘。寥寥二十个字,意境如画。
最喜宋人赵师秀的“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长夜寂寥,一盏昏黄的灯光总是心头的温暖。独自一人非但没有无聊的情绪,反而生出淡雅的余欢。
既能够融入众人喧哗的热闹,亦担得起独处寂然的悠闲,这份随性和气定神闲是经过多少年诗书的浸润智慧的打磨才修为成的呵。
一直以来,特别喜欢这些画面感极强的诗句。读到“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脑海里便出现儿子小时候放了学急急忙忙卸下书包奔向门外的情景,不禁莞尔。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边念边感觉到大好的春光乍现眼前,初春鲜艳明媚的景色把心情也照了个透亮。
再读“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宛若看见远处一个胖嘟嘟的小小子趴在溪边草地上自得其乐,娇憨可人。
“儿童疾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此番情景勾起多少儿时的回忆,谁在小时候不曾这样嬉戏过呢。捕蝶的乐趣在诗人的笔下栩栩如生。
还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太多了。这样的诗句数不胜数,没有华丽的词藻,就这么直白的铺叙开来,数语寥寥,却像演电影一样,把一幕一幕活泼的生动的剧情推到跟前儿。而自己呢,就在剧中徜徉,分饰着一个又一个角色,游历山山水水的辽阔,体验起起伏伏的人生。
是不是很有趣呢?每读到这样的诗句,总想拈起画笔,把这一幅一幅美丽的图画信手呵成。没学过画画儿又何妨呀,这些诗,可不就是立在眼前的画面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