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是以叙述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写人、叙事、状物、写景来表达思想感情的问题。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初中阶段解读记叙文的目的主要是读懂记叙文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价值观),丰富情感体验。
一、把握记叙文的内容
记叙文的人、事、物中寄寓了作者的情志,因此解读记叙文首先要把握作者所写人、事、物的基本内容,以及这些基本内容的安排顺序。
1.记事文章。解读单一事件往往需要概括事件的四要素,明确事件的背景,概括事件的发生、发展的过程,关注人物的主要表现。解读多事件记叙文还需要概括各个事件的内容,明确事件之间的时间序列。
2.写人文章。初中教材中的写人文章有两种:
一是围绕人物的品质特征选择相关事件,这类文章通常先对人物的个性品质,精神风貌有一个判断,然后选择若干事件来支撑这个判断,这类文章通常是介绍一些公众人物,描述一些鲜为人知的事件,如《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解读这类写人的文章,可以捕捉概括人物性格特点的句子,关注事件与人物个性特点的关系。
二是因事立人,这类文章通常是叙述一件事或若干件事,在叙述过程中揭示人物的个性品质、精神风貌,这类文章通常是介绍一些普通人,如《老王》、《阿长与〈山海经〉》。解读这类写人的文章除了需要概括事件内容,梳理事件之间的关系之外,还需要特别关注人物的身份、与他人的关系、人物所处的生活背景以及人物的标志等,由此分析人物的表现,提炼人物的特征。
这两类写人文章都侧重表现作者对人物的思想认识与情感倾向的变化过程,传递作者对人生、对社会的认识,因此,解读写人文章,需要梳理作者对人物的认识过程,把握作者对人物的情感倾向。
3.写景状物记叙文。解读这类文章,先要概括所写景、物的特征,关注一些重要细节,关注描述景、物的顺序,以及景物的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把握作者对这些景、物基本的情感态度。
二、推断作者的思想感情
记叙文中呈现作者思想感情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将作者的思想感情隐含在文章中,另一种是在文中显豁的表现作者的情志。
解读第一种文章需要分析材料的选择、材料的组织方式及作者的遣词造句等。
解读第二种文章,可以先捕捉显性地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然后分析作者的选材、组材、遣词造句与其表达的思想情感的关系。
总而言之,教师在一篇篇记叙文的解读活动中,还应不断反思自己的思考过程,将这一思考过程与其他文章的解读过程作比较,思考两篇(甚至多篇)文章解读过程时的异同,思考造成这种异同的原因是什么?逐步掌握这一类文章的解读方法。
【我的思考:及时、全面而深刻的教学反思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