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的关系,常常和机关打交道。每次需要和他们沟通的时候,心里总是抵触的。
为什么抵触呢?懵懵懂懂的,不很清晰。
找个时间深入思考和探索了一下,有些枝枝蔓蔓延展出来了。
首先,沟通成本很高,效率很低。
每次沟通,带着很明确的问题,也想好了建议的解决方案,却重拳打在棉花上,软绵绵的无着力点。
要么是“我们研究一下,等给你回信”,要么是“可以,我们做好了通知你”,然后就没有然后了。于是,需要每隔一段时间跟进一下,且要细微的把握跟进的频次,太频繁人家会烦,太疏离又耽误办事的进程。
还有一种是“这是XX部门负责的,你们应该联系他们”,找到XX部门,皮球又被踢回来了。几次下来,精疲力尽,全然没有沟通的动力。
在体制内,这种情况还挺普遍的。身处其中,深受其苦。
环境是客观存在的,置身事内的我们可以做点什么呢?
第一,放平心态。设身处地的想想,如果我是机关人员,我身上其实有很多事情,需要接洽的对象也很多,自然按照优先顺序排序,事情在接洽对象眼中很重要,在机关这里,重要的事情太多了,这件事也就平常起来了。因此坦然接纳,我的事情在对方眼中就是每那么重要,就是需要排队等待。而在此心态下,等待和跟踪也成为日常工作了,这就不疲惫不烦躁了。
第二,化被动为主动。公务人员都非常忙,有时候给出反馈--等待,或不归我管--是因为他们对事情的细节不了解不清楚,有时候也真是因为这事他们负不起责也负不了责。
如果不做被动等待者,或是伸手党,我们还可以做些什么?
把相关背景细节梳理清晰,把有关建议的理由给充分,尤其是政策依据搞清楚,在对方清晰的情况下,会更容易做出决策。
即使背景细节都理清楚,依然无法做出决策,此时要非常非常有耐心。好像捕食的猎豹一样,在扑出去之前的很长时间里,它都蹲伏在草丛中耐心等待时机。此时的环境及各方面因素都不利于做决策,但风向环境会变的,急于求成不但浪费时间精力,还没什么效果。依然采用现在的做法延续一段时间,耐着性子认真观察,待风向一变,伺机出动,事半功倍。
其次,除了太极拳似的沟通方式在影响着我,还有一点也深深的影响我,即面对权威的怯懦。我似乎有种模式,在面对权威的时候,心虚,怯怯的,觉得自己在职位上矮着对方一头,没什么话语权,只能听话办事,无法声张自己的想法和主张。
不仅在工作中,学生时代面对师长,成年后面对精英人士,都或多或少心虚怯懦。这一次我深深的看向自己的内在,到底是什么让我怯懦。
在面对权威的时候,我内心深处有一套奇奇怪怪的评价系统--我把人按照职级、权势、金钱、社会地位、能力才华等分成了三六九等,自动把自己归在对应的等级里,如果遇到更“上等”的人,气势一下子就低下去了,小心翼翼,生怕平凡的自己误伤了对方高贵的灵魂。
看到这套评价系统的时候,还是小小的吃了一惊。这分明是这个社会强加给我的啊?我做个人成长教练这么久了,最相信的就是人是独立且独特的,每个人都有存在的意义,怎么还会如此无意识的拿着这套评价系统去衡量芸芸众生啊。
回归理性,工作也好,生活也罢,和人沟通势必有个我的意图。如果要建立情感联系,投缘最重要。如果要解决问题,奔着目标去就好了,又不是谈情说爱的。
至于会给对方留下什么印象,做真实的自己最重要,是什么样就怎么做,装是装不久的。再厉害的大领导,首先也是人,是有人性的人。为达成自己沟通的目的,自然真实的沟通和表达,简单明确,有意识的聆听对方的需求,实现共赢,这就够了。
梳理完体制内沟通存在的太极拳问题,心情平和了许多。该做什么做什么,积极推进工作就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