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神话:悟空》掀起全球热潮

这两天铺天盖地的的热搜都源于一款3A游戏——《黑神话:悟空》,我是一个从来不玩游戏的人,玩过的游戏也仅限于俄罗斯方块,泡泡龙、益智小游戏等。但是,对于一个从来不关注游戏的人都非常好奇这款游戏凭什么这么火?

开服第一天的成绩就创造了奇迹,在正式发售之前,预售金额达到了4亿元,正式发售当日销售额迅速突破15亿元,上线不到1小时,游戏便登上Steam榜首,在线人数超过99万。随后,时间的不断推移在线人数达到了218万人,在Steam上的在线人数排名达到全球第二的位置,第一是那款“吃鸡”游戏,这些数字尤其恐怖,对于一款单机游戏,工作日时间同时在线的人数高达几百万人,那些在公司上班的“牛马”甚至请假就为了第一时间玩这款游戏。

出于好奇,浅浅地去了解了一下创作团队,这游戏的核心成员冯骥(创始人)、杨奇(美术总监),两人都是从腾讯出来后在2014年6月成立了游戏科技,公司总部在深圳南山区,名为深圳市游科互动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深圳游科”),在杭州也有一家分公司。团队成员平均从业经验超过13年,合作时间超过10年。

冯骥和杨奇曾在腾讯旗下的量子工作室工作多年,参与了自研产品《斗战神》的开放。不过《斗战神》并未成功,两人离开腾讯后创建游戏科学,并最终获得老东家腾讯的支持。

这款游戏的火在于精细的设计和技术支持,有些角色设定、场景构建,动作场面等展现了极高的制作水准,游戏传承了中国古典文化,展现了中式美学和价值观,让玩家在享受游戏乐趣的同时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和冲击。

黑悟空能够风靡全球,冯骥在受采时说过希望通过高质量的游戏内容,自然辐射到海外市场,他认为,文化产品首先会打动本地的、与创作者更相似的文化族群,如果品质足够高,自然会辐射到更广的领域。而且对于选择《西游记》,因为这是一个大众所熟知的作品,有强大的文化认同感和影响力。

在海外市场,英译与文化理解还是给团队带来了一些挑战,如何精准翻译中国独有的名词和概念是一个非常难的事情。冯骥提到比如“土地公”被翻译为“keeper",而“道行”“灵蕴”“悟空”都是直接用拼音。

别说外国人了,中国人对于一些中国独有的名词和概念,通常也只能意会,要解释出来是真的难。所以我个人觉得那些翻译中国古诗词的始终比原著逊色很多。

这款首创3A游戏能够成功,除了创作团队的精细设计,文化认同感和影响力之外,还有市场营销策略,精准定位市场需求和有效的宣传互动,冯骥在采访中提到2016年美国单机游戏市场为100亿美元,日本50亿美元,中国市场仅仅1亿美元不到,中国市场潜力巨大。或许,在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地跃升,中国人对文化认同感和输出的关注更重视,我个人觉得也有很大关系。

一个创作团队为一件作品倾注十年的时间去反复琢磨,最终获得喜人的成绩,而且,在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之外,还为中国游戏产业树立了新标杆,推动国产游戏向高品质、高制作水准的方向发展,无论从销售数据,还是玩家体验和评价方面,《黑神话:悟空》都堪称国产游戏的巅峰之作,期待以后有更多的国产游戏给我们带来全新的体验和震撼。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