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春节期间因deepseek而感写的这篇小文,如果按照成文时间排队等档期的规则,大约要排在三个月后才公开,但我决定给它加个塞。
因为我无法预料三个月后,AI又发展成啥样。我担心那时再看我当下对AI的思考,会莫名其妙[难过]。文如下:
这个春节最让人震撼的科技新闻无疑是deepseek。一方面我为我国AI技术的强大而深感自豪,但另一方面也因AI的迅猛发展而深感焦虑。
2024年我有一半的焦虑都是AI带来的,甚至让我一度很emo。关于AI,我一直有担忧和质疑,我其实不太看好AI构建的未来[难过]
说说我的担忧和质疑。
一是从物资层面问:AI技术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让物资更丰富,但对人类幸福的贡献价值究竟为几何?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安格斯. 迪顿曾提出过“幸福临界点”理论,即收入在达到某一点以前,幸福感随收入而增长,但超过这个点之后,幸福感不再随收入增长而上升,甚至可能下降。
哈佛大学持续85年的幸福研究也表明,当收入超过一定门槛之后,金钱对幸福的贡献几乎为零。
套用“幸福临界点”理论看AI[难过]
工业技术已极大丰富了物资供给,甚至接近了即时满足的程度,AI使物资丰富更突飞猛进。但人类真的需要那么多物资么?物资究竟丰富到什么程度才算够?
人追求的是“幸福”,而不是拥有更多物资,AI到底能为人类幸福贡献几何?
会不会如“幸福临界点理论”那样,当物资供给超过某个点之后,幸福感将不再增加,甚至可能下降呢?
二是从精神层面问:人的肉身在AI浪潮裹挟下狂奔,但精神世界是否跟上了?
现代人容易得“三高”,原因之一是“基因适应性滞后”。在人类漫长的进化历程中,大部分时间都面临食物匮乏,因此人体形成了“节俭基因”,以便高效储存和利用能量。
工业化时代到来后,物质极大丰富,能量摄入远超以往,但基因还来不及适应这种变化,仍然倾向于储存能量,过多的能量堆积,引发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等问题。
类比以上现象看AI带来的问题[难过]
AI如此强大,个人穷极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时间精力的习得,在AI面前不值一提。绝大多数人在AI面前可能就是“废物”。
马斯克说:将来机器人把活儿都干了,物质极大丰富,人类待在家里享受生活就好了。
但已经习惯在忙忙碌碌中随大流生活的大部分普通人,还未学会利用不工作之后的大量闲暇过有意义的生活。更可能的是觉得生活突然没了内容,没了目标,了无生趣[难过]
就像退休对相当一部分人来说并不是步入有钱有闲的幸福晚年,而是空虚、落寞以及生存无意义的开始。
生存无意义感早在20世纪工业化时代就开始了。随着AI发展,被AI干掉岗位的人会越来越多。不被需要是最残忍的抛弃,“人生无价值”的颓废很可能成为普遍的心理问题,由此将产生大量严重的社会问题。
所以,我们的社会会因AI变得更安全更幸福吗?
某些疯狂拥抱AI的人,喜欢拿人类过往的历史,比如拿“工业革命”类比“AI革命”,以此说明每次技术革命出现,刚开始都会被大部分人视为洪水猛兽,但人类最终都会丝滑过度,享受无穷好处。
但我觉得AI不同与以往的技术革命,它不是丝滑过渡,它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对很多职业、行业整体团灭,能死里逃生的人很少。有时候我都有AI过境,片甲不留的悲凉感[难过]
某些疯狂拥抱AI的人,极度迷信技术越先进,一切就会变得越好。振振有词高呼,说AI发展所带来的问题,更需要发展AI来解决。他们对Ai的掌控力是如此自信,忘了有种破坏力叫“反噬”。
某些技术狂徒不仅缺乏对“反噬”力量的敬畏,还缺乏同理心,根本不理解那些被淘汰的同类的痛苦和无能为力,甚至还会说你活该,说谁叫你跟不上Ai。
也许,上帝欲让其灭亡,必先让其疯狂。
现在很多大咖都在指指点点,告诉你哪几种人、哪几种能力不会被AI淘汰。但我不确信他们的内心是否也如表面那样自信满满,笃定自己不会被AI替代。
我比较悲观,我觉得也许有一小撮人能站在AI之巅,但大部分人只能奉AI为神[难过]
马斯克的意思就是,绝大多数人根本干不过Ai,所以不要费力挣扎,让Ai圈养着,傻吃傻喝傻乐,醉生梦死就行。
被AI浪潮裹挟着狂奔,不得不接受AI,但我不知道有多少人真心爱AI?
但我也深知,人类已经进入AI时代,谁掌握最先进的AI,谁就掌握未来世界的主导权,AI之战只会越拼越凶。
所以,虽然我对AI有种种焦虑和质疑,但我依然会为我国AI技术加油鼓劲,摇旗呐喊。
因为我知道,只有善者领跑AI,这个世界才可能变好。
也许是我才疏学浅,所以对AI构建的美好未来缺乏想象力。也许是我杞人忧天,人类这个神奇的物种面对任何挑战和变化,都终能找到解决方案。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宿命,人类文明也有人类文明的宿命。无法阻挡AI,那就且过且珍惜,在这尚有人味的世间,努力活得鲜活,蹦跶一天是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