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川王利珍坚持原创分享第647天
昨天晚上,8月8日,是网络初11的开课日子。感恩刘老师的信任,做第五小组的带教老师。这是一份信任,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一、带着责任学习,你会更专心。听课环节,我会尽量记下老师讲的所有要点。如果在老师分享环节,有没有讨论到的,作为带教,是不是要有一个补充呢?如果哪位老师问到某一个要点,自己是不是要做一个解答呢?
在教师分享的环节,要做到全身心的投入去倾听。你的反馈能否抓住分享者所讲的要点呢?她讲的是什么内容?讲了几个层次,几个要点?她关注的是什么?她期待的是什么?如何在反馈中既能够共情到她,又能够准确反馈她所讲,自己所思,还真是挺考验的。
昨天晚上,一堂课下来。心灵很充实,身体稍有疲惫。心灵的充实,是因为刘老师的课程常听常新,自己又学到了很多东西。身体的疲惫是因为自己精力要分散在两个方面,一是听课,二是带领老师分享。
二、课程要点分享。
昨天晚上刘老师重点讲了什么是焦点解决短期心理治疗以及SF BT的五个聚焦。
(一)在讲述第一个问题时,刘老师重点讲,焦点是一个赋能的学派。
赋能就是赋予能量,提高来访者的自我效能感。什么是自我效能感?指的是一个人的自尊、自信,自我掌控感。来访者到心理咨询室来,往往是因为生活中发生了什么,导致自尊降低,对自己没有信心了,感觉自己掌控不了生活的局面,很挫败。
而焦点解决就是要寻找例外,寻找资源,对曾经的成功经验进行探讨。加强他的自信,找到掌控局面的感觉。
低自我效能感的人,对自己完成任务的能力持怀疑和不确定的态度。长期如此,会行成“习得性无助”。
在一个玻璃杯里放进一些跳蚤,发现跳蚤立即轻易地跳了出来。重复几遍,结果都是一样。根据测试,跳蚤跳的高度均在其身高的100倍以上,所以跳蚤称得上是动物界的跳高冠军。
接下来,实验者把这些跳蚤再次放进杯子里,同时在杯上加一个玻璃罩,“嘣”的一声,跳蚤重重地撞在玻璃罩上。跳蚤十分困惑,但是它不会停下来,因为跳蚤的生活方式就是“跳”。一次次地被撞,跳蚤开始变得聪明起来,它们开始根据玻璃罩的高度来调整自己所跳的高度。经过一段时间以后,这些跳蚤再也没有撞击到这个玻璃罩,而是在罩下自由的跳动。
一天后,实验者开始把玻璃罩拿掉,跳蚤不知道玻璃罩已经去掉了,还是按原来的高度继续跳跃。一周后,那些可怜的跳蚤还在这个玻璃杯里不停地跳动——其实它们已经无法跳出这个玻璃杯了。
再接下来,实验者直接把一木板压在跳蚤的身上让它们再也不能跳起来。一段时间之后把压在跳蚤身上的木板拿走,跳蚤居然不会再跳了,它们已失去了跳跃的本能,从一个跳蚤变成了一个可悲的爬蚤!
后来,生物学家在玻璃杯下放了一个点燃的酒精灯。不到五分钟,玻璃杯烧热了,所有的跳蚤自然发挥逃生的本能,再也不管头是否会被撞痛,全部都跳出玻璃杯以外。
心理学家将这种“跳蚤效应”解释为“习得性无助”。简而言之,长期积累的负性生活经验,会使人丧失信心,继而丧失创造力。“自我设限”是一件悲哀的事情,跳蚤变成“爬蚤”并非自身已失去跳跃能力,而是由于一次次受挫后学乖了,习惯了,麻木了。因为受到挫折,跳蚤调节了自己跳的目标高度,而且适应了它,不再改变。
很多人不敢去追求梦想,不是追不到,而是因为心里就默认了一个“高度”。这个“高度”常常使他们受限,看不到未来确切的努力方向。很多人不敢追求成功,不是追求不到成功,而是因为他们的心理已经默认了一个“高度”,这个高度常常暗示自己:成功是不可能的,这个是没办法做到的。因此,“心理高度”是人无法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之一。
而焦点解决就是要帮助来访者看到他们曾经付出的努力和作出的成绩,提升自我效能感。
(二)焦点五聚焦。聚焦正向,聚焦解决,聚焦现在与未来,聚焦成功经验,聚焦一小步的行动。
1.聚焦正向。
(1)什么是正向面,就是相对好的方面。哪些算正向的面呢?
(2)如何寻找正向的面?
拿着放大镜去看他的优点。
(3)为什么要寻找正向的面?关注什么,强化什么。强化什么,得到什么。
举例不要想白色的猴子,不要想你老公,不要想你妈妈,不要紧张。担心就是诅咒。根据“墨菲定理”,我们可以知道:1、任何事都没有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2、所有的事都会比你预计的时间长;3、会出错的事总会出错;4、如果你担心某种情况发生,那么它就更有可能发生。
所以,要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由挑错思维,转向挑对思维。我们想要什么就朝着自己想要的方向去想去做。
(4)孩子最讨厌家长说的两句话:我们都是为你好呀,看放到大街上谁说你;你看人家的孩子。
(5)孩子最讨厌被问到的两个点。一是:被问“为什么”。你给我说咋回事呀?到底为什么呀?为什么就意味着在指责他。把“为什么”变成“怎么”,“什么”。这个事你怎么想呢?大概什么样的情况呢?你希望什么样呢?二是:和孩子探讨失败的经验。为什么错的?咋回事呀?是不是又……?
(6)家长有一个特异的功能,聊什么都能聊到学习上。
(7)每一个负向的事件背面都有正向的一面。
孩子不去学了。(孩子还在,一切都有可能。)
孩子打游戏。(游戏让孩子活了下来,他需要积攒力量。)
孩子学习差,但能坚持去学校。(后进生在学校上课不能讲话,不能玩手机,老师也不喜欢,课又听不懂,又不让睡觉。能坚持到学校真的不容易。)
女儿青春期老和妈妈吵架。(他将来不会受婆婆的气。)
孩子出现状况。(出现状况,促使家长进行学习,会引起整个家庭发生变化,朝着良性的方向发展。)
学习晚了。(能开始比不开始好,总比不开始强吧。)
(8)一点再认识。
每个问题孩子的背后都有两个问题更为严重的家长。(每个家长都在当下为孩子尽了全力。如果方法不够得当,那也是因为家长受到了很多外在条件,自身条件的制约。)
2.聚焦解决。
焦点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解决上,不过多探究问题的成因,鸡生蛋蛋生鸡的问题。
焦点是以终为始的学派,知道自己去哪儿,你才能到达。以目标为导向,想要什么?怎么样才能得到我想要的目标?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刘老师谈到自己的生活重心就是两个。一个是专业,一个是家人。不进行无效的社交,把有限的精力用在最重要的事情上。
3.聚焦现在与未来。
未来你想去哪?现在你能够干点什么?而不是抱怨,抱怨只会导致内耗。
4.聚焦成功经验。
成功经验的探讨,会提升来访者的自尊、自信和自我掌控感。比如英语好,英语是怎么考好的?上次考的好,这次没有考好,那么上次是怎么考好的?
5.聚焦一小步的行动。
一小步的行动能产生滚雪球效应。日不见增,月见其长。月不见增,年见其长。
在分享阶段,我们的一个老师谈到,心理学是让自己,让他人幸福的一个学科。这一点,深以为然。
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什么是成功?活着就是成功?最大的成功是什么?幸福的活着。对此,我也深以为然。
心理学给我们插上飞向幸福的翅膀。自己需要做的,就是振翅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