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习近平主席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同年9月和10月,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提出第十年。值此十周年之际,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0月10日发布《共建“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实践》白皮书。白皮书指出:十年来,共建“一带一路”从中国倡议走向国际实践,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从谋篇布局的“大写意”到精耕细作的“工笔画”,取得了实打实、沉甸甸的重大历史性成就。
十年来,共建“一带一路”取得了“硬联通”、“软联通”“心联通”三方面的主要成就。从“硬联通”启动,用“软联通”强化,再通过“心联通”深化,有规划稳步推进,构建全方位的、立体有效的共建方式。
从“硬联通”打开通道。十年来“一带一路”在基础建设上,基本形成“六廊六路多国多港”的互联互通架构,中老铁路、雅万高铁、匈塞铁路、比雷埃夫斯港等一批标志性项目成功建设及运营,并打造了中欧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郑州—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等大通道,实现了空间上的联结。
用“软联通”推进发展。十年来,规制、管理、标准等领域合作稳步扩大,《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已对15个签署国全面生效,中国与28个国家和地区签署21个自贸协定,与65个国家标准化机构以及国际和区域组织签署107份标准化合作文件,与112个国家和地区签署避免双重征税协定。随着信息、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流动更加畅通,经贸合作质效不断提升,2013年至2022年,我国与共建国家进出口总额累计19.1万亿美元。
让“心联通”深化交流。在教育、文化、体育、旅游、考古等各领域合作愈发深入:“丝绸之路”中国政府奖学金、“鲁班工坊”、“光明行”、菌草技术等民生合作品牌受到共建国家广泛欢迎。共建“一带一路”形成了多元互动、百花齐放的人文交流格局,增强了共建国家人民获得感、幸福感。
发展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可持续发展是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共同发展更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安全、治理等全球性问题和挑战层出不穷,“一带一路”提供了促进共同发展的一种新思路,为经济全球化和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提供了中国方案,为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注入了持久动力,搭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实践平台,对世界共赢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