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有幸聆听了中原名师郑美玲老师的一堂“捧出真心”的语文课。
郑老师,这节课的名字是《在阅读教学中实现真思考和深思考》。这节课其实我是在匆匆忙忙之中聆听的,当时我的孩子正在上网课,需要用电脑,而不巧的是,我家的网信号那会特别不好。孩子需要帮助,我就恋恋不舍的,停下郑老师的直播课,帮孩子整理她的课堂。我刚一忙完孩子的课。立马上回到直播课堂。可以说郑老师奉献给我们的耄耋大餐,我是在不停的穿梭中看完的。
在这次的穿梭听课中,我能感觉到,我每一次回归到郑老师课堂中,心灵深处的那种震撼。我把这种震撼,具体的归结为以下几方面:
心有所想,外有所向
听完整节课之后,我陷入了深思当中,理理思绪,我感觉这节课震撼我的第一点就是我的整体第一感觉:纵观整节课,我对郑老师本人及她的这堂课所展现出来的内容,得出:“心有所想,万有所向”。
正如这节课的课题《在阅读教学中实现真思考和深思考》。我觉得透过这节课,我看到了郑老师作为名师的真:她的“真”才实学、对老师们毫无保留的“真”诚、对学生的真心、对知识的真爱、对教学设计下的“真”功夫……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郑老师作为名师的这些“真”,更加深刻地印证了这句话的内涵。真正的达到了自己心有所想,外有所向。
始于模仿,终于创造
“模仿,拼音是mó fǎng,是指个体自觉或不自觉地重复他人的行为的过程。是社会学习的重要形式之一。”这是我搜索到了模仿的定义。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这句话也透出模仿的重要性。我透过郑老师这节课中所举的自己的教学课例,可以真切地感受到,郑老师,真正的做到了: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教材是可以优化整合,可以自己创编的。能够达到这一境界,在教学上能做到伸缩自由,自己去自创编撰教材,在教学上真正的达到了“始于模仿,终于创造”的顶点。
纵观我自己20年多年的教学历程,我深切地感受到,我们最初的教学就是“始于模仿”,但要真正地达到“终于创造”,是需要一个真心历练过程的。毕竟破茧成蝶,非一日之功。这一切的根源,需要在
“真”处挖掘,在深处历练
郑老师的这堂课不仅体现出了她的“真”,更让我体悟到她的“深”意。
郑老师在她的这堂课中,毫无保留的用自己授课成功的历程和事实,向我们做出指引,并捧出一颗真心,真诚的告诫我们:语文课堂需要真思考和深思考。
尤其是,当我看到郑老师利用我们当前社会这本活教材设计的开学这几课的课例时,看到了,郑老师,在教学设计上的真、深、新。真实的画面,真实的音乐,真实的人物,真实的场景,仿佛把学生带到了真实的社会情景中。让孩子们有一种置身其中的感觉,难免这样的课堂能够触动孩子心灵深处的那根弦,能够引起孩子们内心的共鸣。郑老师,所选的授课内容不仅真,而且深,她从文化、人性、灾难等方面,让孩子们陷入深深的思索,“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用这种方法引起孩子们对祖国文化、对人性、对灾难、对英雄从深处去的理解,去认识这个真实的社会。
郑老师所选的授课内容形式多样:有短视频、歌词、抖音、内容不仅真,而且新。很容易吸引孩子们的眼光。再授课过程中并随时对孩子们进行心灵方面的叩问。不仅完成了对他们语文知识的学习,更是完成了对孩子们人生观、价值观的正确指引。这样的课堂怎能不吸引人?可以说这样的课堂上到了孩子们的心坎上,让徘徊在十字路口的孩子们看到了人生的导航灯。指引他们在人生的旅程上不断向前、向上向高处更快的极尽奔行——我要飞的更高!
最后,郑老师的传奇,郑老师的课堂,郑老师的肺腑之言……每一次的相逢都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痕迹;每次的相逢都让我们刮目相看;每一次的期待都能给我们带来震撼!
这次的培训让我真切的认识到了,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在“真”处挖掘,“深”处历练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