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示的力量影响性格,性格决定孩子的命运
一个人在什么样的家庭中长大,将来就容易成为什么样的人。
积极的暗示让人获得阳光、爱和自信,消极的暗示让人坠入怀疑、担心、自卑。
李玫瑾教授曾指出:12岁前,是孩子性格养成的关键时期。
性格一旦形成,那些缺失的部分,比如自信等,都容易成为孩子未来路上的绊脚石。
《少有人走的路》中这样写道:“童年时获得的原始自我价值感,是我们心理健康的原动力,即使在成年后遇到了重大的打击和挫折,那种根深蒂固的自尊、自爱和自信,也会让我们鼓起勇气,勇敢地战胜困难。”
所以,想要培养出一个幸福感强,并且自信乐观的孩子,先从给予他足够的自我价值感开始。
精神匮乏的家庭,走不出内心富足的孩子
心理学上也提到过一个理论:稀缺心态。
意思是说,一个人越缺什么,就越在乎什么。
养育孩子,就像培养植物。
你用什么样的营养物质进行浇灌,就会结出什么样的果实。
当植物收获了适当的水量,接受了阳光的照耀,进行了定期的修剪,就会按照发展规律长成生机勃勃的模样。
孩子亦是如此,你给予了他足够的心理营养,将来就会长成一个心理健康,生命力旺盛的人。
年少时不可得之物,终会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让那些“拧巴”和“小心翼翼”如影随形。如果父母不给孩子做好正确的引导,就会在年少时留下心理阴影,伴其一生。
真正有远见的父母,都懂得在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用爱浇灌他好好成长。
父母在家里的态度,藏着孩子20年后的模样
西方有首民谣里这样唱着:
“丢失一个钉子,坏了一只蹄铁;
坏了一只蹄铁,折了一匹战马;
折了一匹战马,伤了一位骑士;
伤了一位骑士,输了一场战斗;
输了一场战斗,亡了一个帝国。”
这就是心理学上著名的“蝴蝶效应”蕴藏的道理。看似细微之处的变化,影响的将是命运的巨变。
作家张佳玮有个观点说的很对:
“最坏的教育,并不是物质上的穷养,而是强调对比与差距的优劣,不断提醒孩子“你的境况很糟糕”,这远比穷养更糟糕。”
父母在家里的模样,对待每件小事的态度,藏着孩子20年后的模样。
父母平日里给孩子说的话,提供的价值,传递的能量,就是孩子成长的营养。
衣服不必非得穿名牌,也无需提供高出自己能力的“富养”环境,但教育路上,心理上的抚养必不可少。
父母的引导,影响着孩子的性格;父母的教育,决定着孩子的命运。
请告诉孩子:你就是爸妈最珍贵的礼物,你值得这世上最好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