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还能参加下一期的晨读,硬着头皮来写复盘了。
这期晨读的收获,除了第一次尝试运用回声法外,还有一个就是对自己英语学习动机的反思。
2018年12月10日,晨读第一天,早上5点半起了床,洗漱完毕,6点出门,在学校各个角落游荡了半天,惊喜地发现原来食堂早就开了,里面也已经有不少小伙伴在晨读了,兴冲冲地找了个位子,第四期晨读正式开始了。
10日、11日、12日、13日、14日,虽然中间有好几次因为太晚睡,错过了出门的时间,只能默默地在宿舍上课,但是一直都在坚持着,下了课也是风一般地冲去洗漱上课,然后抓紧时间整理笔记。
然后吧,15日,吧嗒一下,我的晨读就断了。因为学部负责老师通知我说,之前我想参加的交流项目可能今年没有了,再看看其他项目吧。看到消息,整个方寸大乱,心烦意乱地上完技能课,接着又去找导师“请安”,不可避免地又谈到了,抓紧选题,发论文的事儿。
不知道为什么学英语?为什么要练语音?为什么要花大把的时间在英语上?不知道为什么我好像每天都在自习室,但是论文还是没看几篇?为什么别的小伙伴可以在手头有一大堆事情的同时,还可以积极地参与经济学人的赏析,社群内容的讨论?我还要继续参加现象级这样不针对任何考试的英语社群吗?各种各样千奇百怪的自我怀疑,瞬间又塞满了我的大脑,最后的结果就是引擎熄火,负面想法排山倒海。
早上起床几乎靠缘分,赶上就听一波,但是因为在宿舍也不上麦;如果错过了,也没有再听录播,至于录播,自我感觉补充的口语内容也没什么输出的机会,能抓住的或许只有发音,所以还坚持做的就是练习打卡。每天晚上打卡前,用回声法结合发音图示和录音,自我纠正5、6遍。
但是老天爷就是爱开玩笑,8点半,同样的时间,又收到了负责老师的微信,告诉我项目有了新的进展,如果有兴趣,可以继续保持联系。瞬间又是能量满满,开始后悔自己为什么这么短视,没有坚持下来呢?为什么这么容易放弃?为什么动不动就爱瞎想什么有没有用?有什么意义这样假大空的问题?发自肺腑的羞愧和悔恨涌上心头。
今天逼着自己坐下来写复盘,我想现在的我更多地还是在有目的地”喜欢“英语,而并不是因为爱英语,所以学英语。
虽然我知道为了准备2月的托福,接下来的两个月我应该又会像之前那样“鸡血满满”,但是那不是真的。在这种状态里得到的充实感和成就感,我害怕只是吃了“兴奋剂”的效果,不是我真正的源动力。
写到这儿,差点儿又要羞愧地给自己判死刑了,突然闪过了一个词——“先做点儿什么”理论(The "Do Something" Principle),这个词是之前翻看《The Subtle Art Of Not Giving A Fuck 》时学到的。我们总以为做事首先要立志,因为动力激励我们去行动。但其实不妨反过来想,先试着做点儿什么,别管它是什么,因为不管你做什么,做着做着总会产生新的想法,然后想去做新的事情,循环往复,不就是我们常说的“坚持”
所以虽然我还没想明白,究竟什么时候我可以因为爱英语所以爱练习英语,但是在找到那个答案之前,我会一直坚持参加晨读的。以上(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