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0小时,只是一个因吗?或者只是一个果吗?思维方式:“果之后的果,因之前的因”。
第一层因果:一个因对应一个果。例如:Sun Microsystems公司的天才创始人,比尔·乔伊。他1971年进入密歇根大学,从二年级起正式学习编程,加上每年的暑假,再加上帕克利后每一年的日日夜夜,他大概积累了10000小时吧。神奇的10000小时,是比尔成功的一个原因。
第二层因果:因之前的因。比尔乔伊积累10000小时之前的因是他所遇到特殊的机遇。他发现了计算机中心大楼,他喜欢计算机编程,并有场所和设备能帮助他实现10000小时的积累。同样,他所处的时代环境,刚好是一个计算机编程刚刚萌芽的时代,如果他在早出生几年,他不可能接触编程,早就去研究他的老本行生物学了。所以10000小时之前的因是他所处的环境和机遇。
第三层因果:果之后的果。10000小时是一个果,这个果也是之后他创立sun公司并成为美国科学家的因。
所以,10000小时,机遇,环境都是因,也都是果。
思考:自己所处的环境,机遇在哪里?有积累的10000小时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