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以此文献给我的岳母离世十周年
生命之重 大爱无声
(接上文)还有一件事,真不好意思给人讲。结婚前一天,妈问我准备的咋样,结婚穿什么衣服,她甚至连内衣、袜子都要过问。结果就是妈这一问,发现了问题。当时咱娘不在跟前,大小事都得自己操心,大模样就行了,没有那么细致。妈说:新婚当日全身上下包括内衣、内裤、袜子都得是新的,这是讲究,不能马虎。无奈,大中午妈领着我满大街买新婚衣服。看似一件小事,几十年却一直深藏在我的脑海里,让我对妈铭记于心,感恩万分,从那一刻我就认准了,她老人家就是我这辈子的“妈”了!
妈对我恩重如山,情深似海,不是亲娘亲于亲娘。结婚后,妈看我面色蜡黄,骨瘦如柴,营养严重不足,每次回家她再忙都要给我改善伙食,做上几道可口的饭菜。还四处张罗,咨询医生,寻找大补的妙方。记得有一年三、四月份,我和爱人回家,妈端着一洋瓷碗东西,神秘秘的,非让我吃,她说:“吃了这东西大补,你就不要看也不要问了,闭着眼吃吧,吃了肯定对你身体好。”我怕伤了妈的一片苦心,就硬着头皮一口气吃完了。其实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毛鸡蛋,文明点说就叫“鸡仔胎”。妈做得好,味道还是蛮香的,就是毛茸茸的,不敢看。也许是“鸡仔胎”的作用吧,几年后我的身体奇迹般的好起来。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这句话套用在妈身上就是:再穷不能穷孩子,再苦只能苦自己。妈有五个儿女,岳父性格内向,不爱说话,加之身体一直不好,家里大小事情都落在妈一人身上。妈视孩子如自己的生命,有孩子没她可以,有她没孩子不行。五、六十年代,妈和岳父都是首批进城的人,有了孩子后都是送乡下让父母照管,大姐那时就是在老家长大的。妈是个聪明之人,她发现孩子放在农村有很多问题,一是医疗条件太差,二是教育跟不上,三是孩子有亲疏感。因此,到了二女儿之后,她宁愿自己吃苦受累,说啥也不再送了。那个时候,妈一家老小蜗居在政府分配的不足二十平米的民宅里,北面一墙之隔就是医院太平间,东面紧挨着原房东。阅尽了人间沧桑,看透了房东嘴脸。这套民宅是解放初政府没收房东的,妈一家与房东出进一个门。房东老太婆整天坐在门口指桑骂槐,医院太平间天天哭天喊地,你说住在这样的环境里,心情能好受吗?好人不抑郁才怪呢?本来住在这里就够窝囊,房东一家还变本加厉,处处刁难,积压了多年的一场邻里大战终于暴发了。据说大姐夫这次危难之时立了大功,美美地秀了一把肌肉,狠狠地教训了房东一回。自此以后,房东的行为收敛了,再也不敢骂骂咧咧、无理取闹了。我和爱人1988年认识时,妈已搬进了单位盖的单元房,但那个房子还在,放了不少杂物。再后来房东老太婆死了,妈住的那个房子也倒塌了。多少年过去了,那个老宅子早已夷为平地,妈仍然经常走走看看,惦记着那里的一草一木,因为妈大半生的故事都在那个巷子里、深院里。
1988年10月结婚,我正式成为妈的女婿,我以此为荣为傲!妈不仅生活简朴,而且特别善于持家。妈每天除了上班,还要经管一大家人的吃穿住行,辛苦是可想而知的,但她把这个家打理得井井有条。人常说:男人是个耙耙,女人是个匣匣,不怕耙耙没齿,只怕匣匣没底。妈既是耙耙又是匣匣,她很会计划,很会生活,知道怎样过日子,懂得如何经营一个家庭。在我的印象中,妈在生活上特别能舍得,从不抠门。她曾告诉我们:孩子在长身体的年龄,别的方面都可以省,唯独吃不能省。同时在吃上不是大鱼大肉就好,更重要的是营养均衡丰富,吃的科学健康。九十年代,妈的生活并不宽裕,退休后单位没有纳入社会统筹,好几年开不出工资,平时除了儿女接济,主要靠裁衣、锁边挣点钱。可一到周末,妈就把我们唤回去,生怕在外面瞎凑合,吃不好。其实那个时候,家家老三样:大白菜、莲花白、洋芋,都是能存放的蔬菜。就是这三种菜,妈都能动着心思,做出既可口又营养丰富的菜品来。莲花白、豆腐、红萝卜馅包包子,是妈的一绝,想起来就流口水,可惜再也吃不到了;烩大白菜是家常菜,但妈做得地道、好吃。她隔三差五买点大骨头(猪、牛、羊),天天家里有荤汤,既花钱不多又营养丰富,孩子吃得香,不偏食。瞧,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妈的几个孩子个个身体健康,没有一个营养不良的。
妈不仅要为全家人的生活精打细算,还要为孩子学习、工作四处奔忙。六、七十年代为儿女吃穿发愁,八、九十年代为儿女工作发愁,二千年之后为儿女下岗发愁,妈这辈子从没清闲过。
妈养育了四朵金花,个个亭亭玉立,漂亮可爱,可四个女儿出嫁妈几乎没有收受任何彩礼,而且每个女儿还赔了不错的嫁妆。可到了儿子结婚时,情况就大不一样了。妈退休工资极低,岳父又患病多年,1995年10月又撒手而去了,孩子的婚事全压在妈一个人身上。妈没有向女儿女婿张口,有多钱办多大事,默默承受着一切。这就是我们的妈,一个女人家,把五个儿女抚养成人,并个个安排了工作,建立了自己幸福的家庭,真不容易啊!这里我代表儿女们,谢谢妈!妈,您辛苦了!
妈对女婿也不薄,处处关心袒护,不偏不倚,把四个女婿当亲儿看待。本人自不必说,大姐夫下岗那些年,妈真没少操心。记得我们逢年过节团聚,妈“伴儿、伴儿”叫得多亲切、多响亮!三妹夫、四妹夫妈都是关爱有加。无论什么时候回去,那怕是加班到深更半夜,尤其是我们在外忙活了一整天,肚子饿得咕咕叫,妈不知苦累,不怕麻烦,和面、擀面,不一会儿一大老碗香喷喷的燃面就端上桌了,妈再陪你说着话拉着家长,那种感觉太温馨、太美妙了。这就是妈,咱的亲妈!
妈知书达理,乐善好施,胸怀宽广。夫妻之间难免磕磕绊绊,有时候肯定会惹妈生气,但妈从不问青红皂白,先狠狠地训女儿一顿,这就好比孩子在外和人吵架,对不对先教训自己孩子。其实发生这样的事,妈说女儿比打女婿还难受。妈爱女婿胜过爱女儿,爱媳妇胜过爱儿子。最近看电视剧《幸福有配方》,有句台词是这样说的:“好儿子不如好媳妇,好女儿不如好女婿”,仔细揣摩,还真是这么个理儿。妈有四个女婿,逢年过节我们回去,妈高兴,楼下那些邻居阿姨特羡慕。妈对女婿好,我们感恩戴德,在所不辞。1994年岳父有病住院,女婿白天黑夜轮换伺候,病房的人对妈说:“你们这几个儿真孝顺!”岂知我们都是女婿啊!1995年岳父去世,我们女婿给岳父擦洗全身,并一件件穿上老衣。那个时候小儿当兵回不来,我们当哥当姐的尽其所能厚葬了岳父。
妈六十多岁后,上了年纪再也干不动了,但妈待女婿如同儿子的那份真情,却有增无减。每当过节,老人家早早把肉、菜买好,并摘好洗好,就等着女儿女婿回来,如果晚了她就逐个打电话催。大姐夫大厨、三妹夫二厨、小妹夫帮厨、小舅子配菜,不一会儿一盘盘香烹烹的菜肴上桌了。那个时候,娃们高兴,人多热闹,又能吃上可口的饭菜;妈更高兴,一大家十几口人围坐在她老人家身旁,承欢膝下,其乐融融。记得每次,我们喝得都快不行了,而妈还一再叮咛小儿子:给你哥把酒看好。此情此景,如同昨日,想想有妈的日子真好!现如今我们都是当爷当奶的人了,夫妻和睦美好,家家生活幸福。妈择婿的眼力蛮独到的,把儿女一辈子的事都安排妥了。
人们常说:隔代亲。是的,妈晚年无微不至,把所有的爱都倾注在了下一代身上。妈一个孙子,一个外孙,三个外孙女,可以说是子孙满堂,功德无量。我们那时都忙于工作,根本体会不到经管孩子的艰辛。1993年,女儿两岁多,一次我出差,爱人上倒班,把孩子交给妈照看,没想到孩子晚上发高烧,妈用尽了各种办法,一整夜都没合上眼,一直抱着到天亮,而且把妈吓得不轻。1996年,三妹夫一家搬到市委居住了,孩子也上学前班了,妈哭得像个泪人似的。妈一时接受不了,因为他们生活了好多年,突然房子一下空了,尤其带了四、五岁的外孙女要离开,妈怎能放心得下呢?2000年以后,妈六十多岁了,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加上患糖尿病整天害困,就这,每天还要经管孙子吃饭,接送上幼儿园。听妈曾说过,一次她去八厂接孩子,眼看着走到马路中央,浑身无力,腿脚不听使唤,一时就是迈不动,没办法只好蹲下来缓一会儿。现在我们开始带外孙了,才知道带孩子的不易和辛苦,才知道带孩子要付出那么多的心血与汗水。(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