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 静维
校对 : 雷云 秀秀
编辑 : 杨荷 雷云
今天在做角色扮演练习时我和志英情景再现了一下我跟儿子交流作业时的一段对话。 当我看到儿子答的阅读理解题目不太完整后。
我说:“儿子,你明明知道了答案,为什么不写完整呢?”
儿子不以为然地回答:“我觉得这样也可以。”
我说:“那现在换位思考一下,你是老师,看到一个学生把没写完整答案的作业交上来让你批改,你会是什么感受?内心会不会觉得这个学生学习态度有问题?”
儿子沉默。 我又问儿子:“那你不写完整的目的是什么?你能跟我说说吗?”
儿子答:“我想快点写完。”
我问:“好的,那你快点写完后想干什么呢?”
儿子答:“我想看书,我要放松。”
我说:“我理解你,需要休息和放松(现在想来当时并未理解,只是口头上安抚),但你想想你这样答案交上去后,老师后期批改,可能造成对你学习态度不好的印象, 另外,答得不好,本子退下来还得重新修改,那时间成本还要增加,你休息时间反而更少了,你为什么不一次性做好,那就没有后顾之忧了?”(猜测)
儿子再次沉默。
志英听我说完,跟我表达,当她代入我儿子的角色时感受到很紧张,压力很大、很不舒服,心里知道家长说的道理都对,但越是对就越难受。
事后我在想,当时猜测了这么多的后果,却没有一件是从孩子的内心出发的,就像杨荷老师说的那样,我只看到了事。关注事情是为控制,关注感受是为爱。
我忽视了孩子当时已经连续写了两个小时作业的事实,没有体会他迫切想要休息、放松的需求,只看到他的作业完成得并不理想,没有达到我的要求,实际上就是要达到控制他,让他按我节奏走的目的。
当时我和孩子是失去连结的。后来又听到伙伴说到的她和孩子的事情。
同样,在她身上我也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偶尔也会有和孩子共生的现象,特别是这段时间,担心他转学后是否会被同学接纳,焦虑现在的老师要求是不是和之前有所不同,生怕错过任何一个重要信息(实际上他适应得很好,今天去接他,看到他和同学玩成一片,自己完全是瞎操心),这样的结果导致我们俩都很累。
也曾在内心无数次的告诉自己,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但每当事情一发生,我就开始想要抓取,想要控制,想要体现当妈妈的价值感。忘了他是独立的个体,他可以做他自己想做的事。
杨荷老师说的,对孩子的不信任,实际上就是自己的内心不够强大,是的,我认同这一观点,修炼自己,我可以做的事情有很多,完全可以在其他事情上找到自己的价值感。
昨晚,看到明明10点就睡觉的孩子,到10:30还在点着小灯(点大灯怕我们发现)偷偷看书,我看到后,进他房间跟他说:“儿子,妈妈小时候跟你一样,总喜欢躲在被窝看书,一本书看到紧要关头不看完总觉得难受。”
儿子看我没怪他,立马放松了说道:“妈妈,我只看两页看完睡觉”。
我说:“好的,儿子,相信你能做出明智的选择,妈妈先去睡了,晚安”。
儿子也跟我道了晚安。
后来我真的和老公先睡了,很安心,当时的感觉是全然的接纳孩子,他怎么样都可以,都接受,虽然我和儿子并没在同一个房间,但我们的心是连结的,我能感觉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