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4日,咪蒙发表了一篇文章《我为什么支持实习生休学?》,这篇文章以自己的实习生为例,讲述了大学生不读自己喜欢的专业有多么痛苦,并且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大学生为什么要休学的原因。
“首先,现在大学的很多课,太没营养了,浪费时间,也浪费生命;其次,人生最难的就是找到自己喜欢的,如果你找到了就去做,不用管什么狗屁的世俗标准;第三,互联网时代,那些野生的人才,往往才是最有爆发力的。”
看到这篇文章,我感觉特别熟悉,这让我想到了多年前比尔盖茨退学创业成为世界首富的案例。曾经,有多少人拿比尔盖茨来激励自己,以为自己会成为下一个他。可最后事实证明,世界上那么多休学的人,比尔盖茨仍是唯一的那一个。
对于这篇文章中的部分观点我是赞同的,但因此就要去休学去学习,我是不赞同的。
你并不比别人特殊。
万维刚老师在精英日课第180篇《用别人预测自己》中讲述了一个评估自己未来表现的好方法。
“我们判断未来决策的时候,想要知道自己会怎样,应该先听听那些做过这件事的人都怎样了。”
“在决策科学中有一个重要的概念,叫做基础比率。所谓基础比率,就是以前的人,做同样的事,做到的平均水平。预测未来最好的参考指标,就是基础比率,说白了就是你并不别人强多少。如果别人做一件事需要多长时间,基本上你也需要同样长的时间。如果别人做这件事失败了,那么你做这件事最有可能出现的结局也是失败。”
万维刚老师非常犀利,还指出:“你认为你了不起,其实别人在做这件事之前也认为自己了不起。你并不特殊。”
在读大学这件事情上,几乎所有的人都选择了读完大学再就业,从某种程度讲,这就是最好的选择。我们在做决策时,一定要参考这一点。
在20岁左右时,我们都觉得自己与别人不一样,瞧不上那些找稳定工作,买房、结婚生子的人。而随着时间的变化,我们都成了自己讨厌的那种人。最终证明,那些在工作中有持续积累,早早买房的人都赚到了,他们以后的人生比大多数人要顺利很多。
从我大学同学毕业后的去向来看,大部分人考了老师、公务员和研究生,个别一开始没有考老师的,在社会上混了2年,发现不如意,最终又回去考了。现在,统计下来,没有选择大多人选择道路的人只有5个,其中有一个还是富二代,接手家里生意了。
刘先生(老公)的大多数同学也是如此,和他一样进了华为这样的企业,只有一个没有这样做,也是接手家里生意了。
在做任何一件事情之前,你都要先假定自己和大多数人没有什么不同;哪怕你真的与众不同,但也不见得比别人特殊多少。然后,你在这个基础上寻找自己与其他人的不同之处,这并不矛盾。
你是不是特殊,你在大家眼中是不是特别的,容易让人记住的,这都可以从你所处的环境和身边的人际交往中看出来。
当你决定做一个与众不同的选择时,不妨拿出纸和笔列一下,自己有什么和别人不一样,有什么突出的优点。
我们都是过桥的人,有桥不过,非去走钢丝就费劲了。很多时候,我们过桥都走不好,走钢丝就绝对是作死了。
我们低估了专业的重要性,高估了工作经验的积累。
目前的大学环境,的确有各种各样的问题,难道职场就没有吗?大多数时候,我们在职场上都是做一些无聊的重复性的工作。
记得刚入大学时,为了锻炼自己,我积极参加学生会等各种组织,或者去校外参加所谓的实践积累经验,这对个人成长确实非常有帮助;但如果因为这一点而忽略了自己的专业学习,那绝对是得不偿失的。
走入社会,我们才会发现,大学里所谓的实践经验,在社会上只需一年甚至更短的时间就完全掌握了;而错过的专业学习,基本上没有机会弥补了。
前几天回家时路过曲阜,我和大学老师一起吃饭。我们在聊大学专业,对毕业后有帮助吗?
我一个学姐大学实验和统计学得特别好,有一次他们教委做一个调查,她利用spss软件,把所有数据录入并且做了分析;以前人工统计需要一个月的工作量,她三天就做完了,忍了忍一周交的任务。就这样,她从小学老师被调到教委了。
也正是因为大学学的这些研究方法,无论我做什么工作,只要用到这些方法论,很快就能把工作做得很好。
我身边的人都知道,我每一门专业课,都读至少5个版本的教材,现在我写作的很多灵感都来自于这些书籍。
我接触过各种各样专业的朋友,听他们用自己专业的逻辑来讲一件事情,非常的有趣。大学里,你可以对自己的专业不感兴趣,但是总有你感兴趣的专业,这种系统的学习很枯燥,但对我们非常重要。一旦离开校园,我们可以积累很多工作经验,却没有这样的理论支撑。
还有,只有工作经验,没有学历的背书,那你要付出多大代价证明自己呢?
大公司筛选简历第一看的就是学历,很多企业都是如此。咪蒙的实习生,在她那里有一份不错的工作,可换一个公司呢?那些毕业后工作的人就一定比大二休学的差吗?到时候比,竞争力在哪里呢?
你可能高估了自己的自控力。
读大学时,大多数专业的课程都不是很紧张,最起码有周六周天、各种节假日以及寒暑假,只要想实习或学习东西,这些时间完全足够了。
看看身边很多大学毕业后,终于告别学校无聊生活的人,又有几个人还会在业余时间拿起一本书看呢?
要不要休学,这也是一个判断的标准,你现在每天怎么利用你的时间?是追剧,还是在学习?
在做任何一件事情之前,先不要美化它,这件事情并没有那么伟大;而是冷静后,仔细考虑一下自己的情况,别做让自己后悔且不可逆的决定。
最后,我想说的是,不可否认有一些人,他们就像咪蒙的文章中说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且坚定地付出努力,休学只是可以用更多的时间追求自己想要的梦想。而对于大多数人来讲,他们可能并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误以为休学就可以实现梦想,这是一个错觉。
在做任何决定之前,先告诉自己并没有比别人强多少;在这个基础上,你可以先去调研学校里前几年休学的个案,他们的人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然后,看看自己自控力如何?有没有找到自己喜欢的,自己有什么特殊的?
想明白这些问题,无论你选择休学或读书,最终结果都不会太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