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异类》带我们走进了成功人士的世界,意外揭开一连串令人惊异的统计结果:英超联赛大多数球员都在9月至11月出生;比尔•盖茨和史蒂夫•乔布斯都生于1955年;纽约很多著名律所的开创者竟都是犹太人后裔,并且其祖辈大多在纽约服装行业谋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原因在于:英超球员的注册时间是每年9月,在同龄球员中,9月出生的人实际上比8月出生的人几乎大了一岁,一岁之差对他们的职业生涯影响巨大;1955年前后正是计算机革命时期,出生太早,无法拥有个人电脑,而出生太晚,计算机革命的时机又被别人占去,因此,那些奇才异类得感谢机遇的眷顾。另外,他们的成功还需要上辈人的文化熏陶,与文化传承息息相关:中国人的数学优势得益于中国人种植水稻的勤劳精神和汉字读音的简洁明了;20世纪90年代初韩国较高的飞机失事率,也是由韩国上下级之间过于严格的等级制度造成的。怪才格拉德威尔告诉我们,如果没有机遇和文化、环境因素,即便是智商超过爱因斯坦,也只能做一份平庸的工作。
2.
成功的三个要素为:环境,个人努力,机遇
环境
在我们目前的文化中,一般很少考虑环境这个概念,因为从历史的长河中可以分析出大环境的变化,但是于具体的个人而言,对于环境你几乎没有能力改变。出生在21世纪就注定要面对信息化的大潮,也许一千年以后社会更加发达,成功轻而易举。也许一千年以前,社会很简单,成功只需科考。但是这些都是历史而已,针对个人而言,你只能接受自己所处的环境。作者举例美国一代人,如果你恰好出生在1950年,那么你离成功就近很多,因为50年代出生的人,在大学毕业时候正好赶上计算机的黎明,只有在这个产业刚刚萌芽的时候进入,才能经历80年代的高速成长和90年代的辉煌,进而站在21世界信息化时代的前沿。作者列举了美国现在科技界的这些大佬们,多是50年代出生,很“幸运的”出生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下,这也使得他们更可能成功。而在这之前十年和之后十年的人,不是太早了错过了机遇就是太晚了没赶上这个机遇。
个人努力
核心思想就是“一万小时理论”,即如果想取得成功或者在一个领域成为专家,那么至少需要经过一万个小时的专业训练才可以。这个思想网上流传的东西很多,还有专门的书介绍一万小时理论的,文中还是列举了盖茨在成功之前通过种种途径努力学些计算机知识,以及甲壳虫乐队成功之前在汉堡的艰苦历练演出,都是这些日常的训练才导致他们能够在机会来临的时候凭借自身的积累获得了成功。
机遇
作者其实放大了机遇在成功中所占的比重,而现实是,这个机遇实在是个不确定因素。可能因为某个不起眼的原因,一个牛人一辈子就毁了,再也飞不起来了。也可能因为某个不起眼的原因,一个人就出乎意料的成功了,荣耀了。很多人都是在一些看上去完全不起眼的小事情上一点点积累起来的,导致他一步步走向成功,作者这里还是举了盖茨的例子。怎样因为家里富裕,学校开明,偶遇贵人一步步走向成功。其实这一点说白了你还是控制不了,真的有了机会就勇敢争取,至于能不能成功那是另外一回事。有没有机遇也是谁都想不到猜不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