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5班 张闵思 23号
《只是孩子》【美】帕蒂.史密斯
六七十年代的纽约是怎么样的?人们对于她的想象,应当不亚于对十九世纪巴黎城的回望,安迪.沃霍尔、波普、在公园里唱到嗓子嘶哑的乐队......纽约是巨大的,年轻的,那么在这个城市里的,小小的年轻人们呢?这便是《只是孩子》的故事了,我钟爱这本书正是它所呈现的一种“微小却鲜活”的感觉,帕蒂和罗伯特,两个没什么钱的年轻人,唯一的财富便是尚可挥霍的青春和尚未被发现的才华,两个年轻人住过狭窄而温暖的公寓,充满怪人奇才的切尔西酒店,会为了买巧克力奶要多花的几毛钱而犹豫,会因为两人能各自点一份菜而得意,他们有幸运的时候,也有倒霉的时候,帕蒂的文字很朴实,但总能让人想到两个黑发的年轻人在纽约的某个街头并肩而行。他们来到过安迪.沃霍尔的地下王国,看过马丁.路德金死亡的报纸,那个时代里伟大的人物和他们在同一个世界,同一座城市,但只是让他们觉得只像是一道道影子,模模糊糊的,有些不真切,他们会为安迪.沃霍尔的的死亡而哭泣,但最终更关心的还是自己的生活和艺术,就像是每一个平凡的人。
按理来说,帕蒂和罗伯特的故事的开端,和我们在电影中看到的恋爱故事无异,有志向却贫穷的年轻人,肩靠着肩创作着艺术,他们应该会成为彼此生命中的唯一,可在现实中,他们就像是在夜晚港口中靠在一起的船只,天亮时驶向各自的彼岸。最后帕蒂和别人组建了家庭,罗伯特英年早逝,没有结婚。但两个人永远是对方的挚友,就像是世间每一对因“跟着生活流”而分开的挚友。
《与世界伟人共进晚餐》【美】房龙
所谓人的脑洞和宇宙一样广阔无际,房龙的脑洞在这本书里可谓突破天际,把写有历史人物名字的纸条压在市政府门前的石狮子下面,就可以邀请他们共进晚餐,邀请的人物古今中外都有,而且常以我们想不到的组合出现,比如柏拉图和孔子;拿破仑和贝多芬;安徒生、莫扎特和圣方济各。作为研究历史的大佬,房龙在书里也玩了无数的梗,相信不少人看到了都会会心一笑,比如自带吸引小动物且可以和小动物交谈的圣方济各,老是要为出现在现实世界里的唐吉诃德操碎心的塞万提斯,把橘子和小刀做成断头台的罗伯斯比尔......
这本书除了有趣的玩梗之外,还有有一种我很着迷的现在的人与历史的关系,比如第十九章《本杰明.富兰克林出席为被遗忘的孩子们而举办的宴会》中,作者和他的好友邀请了在历史中被残忍地对待,度过了短短的悲惨的一生的孩子们:伦敦塔里的两兄弟,路易十六的儿女们......这应该是整本书里最感人的一章,小镇里的孩子们和被遗忘的孩子们在一起玩耍,只有欢声笑语,没有悲伤。或者是在最后一章中,二战的烟火开始蔓延,于是作者邀请了他们的最后一位客人:托马斯.杰斐逊,《独立宣言》的起草者。这正是我喜欢历史的原因,当我们在回望历史时,总会怜悯一些人,崇拜一些人,讨厌一些人,当我们了解了他们的生命时,他们便不再是历史书上的一个注脚,而是能和你共进晚餐的,评价一道菜烧得怎么样的,活生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