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看完东野圭吾的作品时总要沉思良久。他的作品给我最大的启迪是尝试着从另一个角度去思索人性--一个人活着的或死去的价值和意义究竟是什么?
前段时间读了他的成名作《放学后》,书中未成年人的友谊让人感动,故事虽未像想象中的那么轰轰烈烈,却在平实的叙述和推理中让人觉出一种无与伦比的深刻。后来我又接着看了根据其同名作《白夜行》改编拍摄的电影,片中讲述的爱情故事不能不用“惊天地泣鬼神”来形容,那种爱情不是当下大多数常人所能坚持的。今晚看的电影《嫌疑犯X的献身》也是以他的同名作为蓝本于零八年拍摄的,在内在的主旨上和《白夜行》有一定的相似之处:男主人公之所以犯错皆是因为爱!
东野圭吾在世界范围内被冠名以杰出的推理作家,在派别上不属于社会派也不属于本格派。然而在我看来应将他归为社会派会比较合适。他的作品不像本格派有构思奇妙异想天开的诡计设计,显得更为平实一些,其侧重点主要倾向于犯罪动机的探寻,在探寻犯罪动机的同时对人性进行一步步的深层次挖掘。譬如《嫌疑犯X的献身》(以下简称《嫌》)中作者一开头就把凶手的杀人过程很细腻地呈现在观众面前,后面再着手来讲述石神为什么要为花冈靖子付出那么大的牺牲---不惜以生命的代价背上杀人犯的罪名义无反顾地替花冈靖子去承担法律罪责。
感情真是个很奇妙的东西,奇妙到花冈靖子无意间的敲门和几句真诚笑语便会将绝望至极的石神从死神手中拉回来,奇妙到为了回报靖子的敲门和笑语,石神以无私的爱编制成了一张坚固的盾牌将其牢牢保护并最终献出了自己的一生!“谢谢你给了我生命”----这是对石神所有最深层次动机和情感缘起的一个最好的诠释。这样的感情在如此简单的描述下很难为人所接受和理解,但只要看过电影或原著书籍之后相信很多人都会在恍然大悟之余明白一个道理:原来这就是爱!爱就是这么简单,在一片广袤无际的心灵荒地上只需轻轻敲敲门说笑几句就会播种下爱情的种子。就像某个人说的,多微笑吧,不知是谁会爱上你的笑容。
在《嫌》剧中我很难界定为爱而不惜以种种手段庇护靖子并杀了一个流浪汉的石神到底是善的还是恶的,暂且只能说他是个矛盾体:若局限在爱情和忠诚的角度来看石神无疑是最伟大和无私的爱人;若放到法律和公义道德的角度来看石神无疑是恶的,不仅犯了包庇罪和故意杀人罪,还以一个罪恶帮凶的形象呈现在世人的面前。
或许有人会说靖子的前夫是死有余辜的,流浪汉活着也是没人知道的,都是该杀之人。但对于生命而言,不论生命的载体在社会中扮演什么角色,在根本上并没有什么差别,只要是“生命”二字,便都是相同的,生命本身没有高低贵贱没有善恶之分,不同的只是生命的载体肉体和思维方式的不同,没有人在不经合法授权的情况下会剥夺另一个人的生命。因此石神、花冈靖子、美里子、靖子前夫、流浪汉等等都是一样的,他们的生命本质上没有差别。石神的正面是光辉无私纯洁的爱人,背面是凶残无情的凶手,他就是这样一个矛盾体,也是很多矛盾体中的一例,人性往往如此:有善也有恶!
在我看来影片应算是部悲剧,悲剧的原因归结为靖子的自首。对靖子的自首石神是绝望的,以至于绝望到声嘶力竭地大哭。靖子的自首有违于他的初衷,他千辛万苦付出都是为了保护靖子不受牢狱之苦,到最后却是徒劳-- “没有人会幸福”。东野设置这样的结局一方面是从现实角度出发的,因为人的一生悲剧远远大于喜剧,缺憾远远多于圆满;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做是靖子对石神的爱的一种觉醒和回应,她终于理解和明白石神的为她的良苦用心,不忍看石神一个人在牢狱中煎熬,不自首她会悔恨愧疚终身。但如果最终靖子没去自首石神或许会更幸福一些,他至少会觉得靖子身边也有爱慕她的“老实”先生,过的至少比牢狱里舒服,这样他的付出也不会白费。
其实从内心深处来讲石神并没有对这样的一段感情抱有太多希望,他也没把爱当做一种简单的占有(虽然他也恐吓过靖子的追求者,但最后并没继续下去),更多地则是将自己的爱给予对方而从未奢求过对方能以等量的爱来报偿自己,因为在他眼里没有得到的爱照样是幸福的。
网络上很多人拿东野圭吾和岛田庄司作比较,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能一概说谁的水平高谁的文笔好,况且这些也不是我等所能下定论的。我只觉得前者以深刻的人性挖掘探究为长,后者以奇异精妙的诡计设计令人叹为观止,前者给人更多的是掩卷深思,后者给人更多的是拍案惊奇.......在此暂不多说。
通过阅读和观看了几部东野圭吾的经典作品之后,我发现他的作品构思特点是伏线千里,结构宏大,情节真实,内涵深远。东野的作品不能仅仅当做侦探推理小说来阅读,而要当做反映社会现实及人性的一面镜子-可以是社会小说,可以是爱情小说,可以是哲理小说等等。不管从哪个角度评判都要比刻意标榜,隔靴搔痒,哗众取宠的顿不顿以“誓言”,“泪水”‘,“苦情”等等为噱头的大部分“畅销作品”更值得一阅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