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南京,雨,午后三点。
这次访谈的正式时间点,发生在1个小时之后,在她的车里,颠簸着完成,极为匆忙。她的行程,箭在弦上。
1.
会
你可能不会想到:这一次采访,武林留在我的录音机APP里的第一条,只有1秒,说了声“呸”!5段采访录音,拢共40分钟左右,这绝非一次深谈。只算是足以一窥现在的武林。
呸,只是她清了清嗓子。在我抵馆之前,她或已讲谈了半天。原木凿就的宽厚茶桌边,围坐的是数位来自著名企业的品牌管理人。菲菲,她的助理,为每一位客人断断续续的斟茶。来一口,暖。众人与我寒暄之后,继续因事攀谈。
馆外,迷离春雨,料峭春寒。
来时路上,取景两张,一是老门东的德云社,一是老门东的瓦库。这两座独门独栋的宅子,都是武林的邻居。外面,各家的仿古之风尤盛;里面,满是现代的段子与人。
伞在手中,脚在地上,一路石板进深巷。偏巧逢了雨天,约定在先,还是硬着头皮来到了武林的海棠艺术馆,毕竟名人忙、相约难。而且,我一声不发的安坐一边,听完了“品牌×艺术”的合作洽谈的下半场——实则与我无关。
2.
何
问因由:为何要采访武林?武林,又是何许人也?点看原文链接或下方视频。不表。
文艺界的大咖,可以为我的文字增加含金量,写得不好也无妨:写的对象厉害就好啊。走过路过,也得瞄上一眼,才发觉高下立判嘛。浮躁之世,人要的,就是一眼。这就够了。原因不止于此。
这一场访谈十分不易,因为武林正在飞往香港参看巴塞尔艺博会的路上。
聊到巴塞尔艺博会,武林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这一盛会,出席者多是华人文化圈中的著名人物,包括明星。提及2014年的那一场巴塞尔,她也见到了余文乐、吕燕等人。他们亦是艺术品爱好者及藏家,彼时更有村上隆在场。
展会就是认识人的地方。2012年4月20日,江苏书展,我认识了武林。此去整整五年。不过,在如今的访谈里,她不认为我们的相逢为幸事:我是她眼中的一类毫无底线的写作者,下笔如刀,刀刀割肉。她或因我的文字而受过伤害,但也是年少气盛使然。2014年4月12日,北京今日美术馆《除了要吃饭其他就跟神仙一样:朱新建个展》上,我又再度偶遇她,一群朋友,侃侃而谈。
2014年4月12日
北京今日美术馆
《除了要吃饭其他就跟神仙一样:朱新建个展》
看展非我本意,都是朋友带。寻常聊天,朋友会戏称我为“文艺青年”,但偶尔我更喜欢被冠以“专家”身份,目前为止尚不知属于何领域。真正的文艺青年在这里——如果有幸见过武爸爸,你会不经意脱口而出:“这才是真正的全家都是文艺青年啊。”毫无贬义。
武林就诞生在这样一个全是文艺专家的家庭之中,爷爷是名冠中华的书法家。她最初的身份,并非只是爷爷的磨墨者,而更是爸爸的小模特。这几乎圆满了她的童年时代。
即便是在南京这样的大都市里,相机也未能如堂前燕在八十年代就飞入寻常百姓家。比较起如今的孩子们成为朋友圈的影像主力军,他们的父母则等于没有童年。相机是武爸爸早年的手中玩物,可爱的女儿自然也成为他的御用模特。而在武林早年的朋友圈里,雅俗共赏的童年倩影不时惊起一片鸥鹭,文艺圈人士的攻城之势“令人发指”,点赞为主,爱评为辅。
后来的武林,成了名人。和名人合影,名人也和她合影,以至于人分不清楚谁算更出名了。她仿佛站在华人艺术圈的十字路口,此处不算拥挤,每一个方向上都有艺术家群体经过,握谈、留影、别离,来来往往无数颗星星。
她还是模特吗?她只是被无数镜头轻快记录下来的身影。我是明目张胆的偷拍者之一。
2013年7月21日
禅茶经院
3.
家
“全家人都非常热爱艺术,这对你来说,是怎样的人生体验?”我问出了知乎式的标准提问。
然而这种体验,实则无法与人分享。中国近三十年的若干文学作品,零零散散向世人分享了生在大院的人生体验,从北岛到刘小枫,乃至老炮儿,不一而足。然而身在艺术之家的这一类人生体验,几乎可谓是断档的:你要明白,新中国能器重的艺术家极少,而十年浩劫同样抹平了一代人的艺术传承。
朱新建、陈丹青、方力钧、曾梵志、赵绪成,等等,这些和武林打过交道的举世著名的艺术家或评论人,他们真可谓是“草根”出生。所以,生于艺术世家的武林,总会给当世艺术家带来几分压力。她可能不是艺术天才,但她的所见,早已绝然不凡。
“没什么特别吧,大家都对艺术十分尊重吧。”她是这样回答我的。又补充道:“把生活过得艺术些,这样的话,你也很容易听到呀。”
很简单的生活,就会很艺术,越复杂就越难说了。如是我闻。这一段言语中,平常心所加载的艺术感,令人“侧目”,仿若沧桑之谈。让一切归于生活吧!她的生活理想似乎因为千丝万缕的社会关联、艺术链接而指向平淡。朴树的歌犹然在耳。
2013年7月21日
海棠艺术馆
因为颠簸的旅程,采访断断续续。我几乎是无法屏息凝神的——我根本未在交通工具上完成过采访,而前后座、背对我的方式,让采访的氛围变得有些尴尬。坐在后座的,是领导吗?我问自己。至少,我无法判断她的眼神,看不见嘛。眼神是所有访谈中最为微妙之处,你可以不写,但你容易从眼神中读到语言背后的事实。
因为断断续续,我遭到了武林的责骂:你有没有准备好,你就这样出来采访,你不专业啊……
我确实在访谈这一块不够专业。我承认。不过作为多年的朋友,我倒是觉得:提前准备的问题,不如不问。只有当面,才能让我浮想联翩,而此时,当背。
2015年01月10日
南京先锋当代艺术中心
《隐谧的风景——陈钟当代水墨展》
4.
艺
采访当时,作为策展人的武林刚刚完成了她和艺术家陈钟的合作:在一家西餐厅做陈钟的画展《猫界》。陈钟的朋友圈里,其时也满是合影,粉丝如云。跨界策展异常成功。
策展人、经纪人抑或其他,在行外人看来,都近乎艺术品商人的身份。但是,她并不喜欢我用“艺术品商人”的身份去定义非艺术家身份的任何艺术从业者,包括她自己,她只当自己是一位艺术推广者。“商业模式在哪里?”她反问我。艺术品的流通,几乎确实是不存在标准的商业模式的。
艺术的一亩三分地、尝试、平台、承载、空间还是机构?对于海棠艺术馆的定位,她无法以一个精准而单列的词汇来形容,但却承认要以一个个小目标、大目标做过去,慢慢来。至于做成哪一类模式,她并无定论,做自己就好。在听完她的讲述之后,我也发了一段微博:
行文记人,写字记事,易醉人,也易得罪人。文字算是两面三刀的怪物,既爱之,则乱之。前日里采访武林老师,闻道:不比较,无比较,各有风格,都安方向,或小我,或大他,皆成自家。尤是文艺诸雄,又如诗散传记,比对任一点,皆获右出者,不如不比。然而我本搞事之人,生非为天性,偶有所思,快意下笔,若题孰为金陵装帧一哥,又成搞事。两难也,一欲描题勾眼却似挑事以令他人争雄,二欲记人所白却近乎不可笔墨现形。只得思后止、落又收了。”
5.
宁
豪爽二字,浸淫在武林的性格之中,这或是由北方基因决定的。成长于江南佳丽地,她又多了极多细腻之处。雄浑亦细腻,可谓南北之合,恰似爷爷武中奇的书法,将中华南北书法风骨结合而成自己的“武体”。武林的性格,如武体。
“如何评价南京?”无论面对谁,我都会提出这个问题。背后的动机林林种种。而在面向武林时,南京确实是一片神奇的土地,正如书装艺术家赵清曾经对我讲过的:“南京这片地方,古中有新意,不匆忙,容易让人真正沉下心来,做事。”不列城市GDP三雄的南京,成了艺术家们的绝佳生长地,想来亦新奇。
“艺术在此盛产,当然,北京、上海成为绝佳的消费者。”武林说。城市经济活跃程度,决定了艺术的购买力与推动力。
“艺术品这么贵,是不是太脱离大众了?”我问。
“并没有,经过去年的洗礼,艺术品价格已经非常亲民啦。”她说。
仿佛早已取得真经,她不只是在传授艺术了。攀谈着艺术,我在艺术的产地之一下了车,转乘地铁回家。就此作别。
在南京艺术学院门口的4号线站进站去,忍不住发了一组地名入朋友圈:
初乘4号线,18个站,8个闻所未闻:
岗子村、王家湾、聚宝山、汇通路、灵山、东流、孟北、西岗桦墅。去灵山像是坐地铁去取经了。
结语丨未来书
这是一轮尚未结束的访谈。她很忙,她始终在弦上,可能要再过一年半载,我才能对她进行下一次访谈。在不同的时空,切入不同的武林,写下不一样的记录。来年再看。
延展:视频故事
《Ta说故事之武中奇孙女武林:跨界策展人》
(https://v.qq.com/x/page/k0184z2ltdo.html)
评价:
配音来自武林本人。影片中定位她为“叙述者”。出现人物有:武林、艺术家冯峰等。片中是一年前的武林,微微富态,一笑不倾城,满脸凝重,然而在接受我的采访时,她已经瘦了许多。影片的三段式是:武林是谁、海棠艺术馆介绍、武林的个人追求。视频呈现稍显平淡,波澜不惊中,没有写出大文章。其中提及了武林的几项历史职业:杂志编辑、艺术家经纪人、企业管理人。
—— 陈震宇
作者简介:陈震宇丨独立撰稿人
更多往期内容
IDOL
想了解更多「 耘墨居」内容
耘
1 | 耘 × 墨
2 | 耘 × 艺
3 | 耘 × 游
6.
平
文末丨后记
“也许工作上常常亮相群星闪耀处” ,武林刚刚告诉我:“但是,其实我本身就只是平凡人。”
面对赞美,她总是给自己打折。
原文链接,是别人采访的武林,而我并不喜欢这个题目,因为她远不够江湖气↓↓↓
《【正片】她是命中注定的武林高手》
http://mp.weixin.qq.com/s/8xD-2loBnltTjMPuHGfsB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