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作者:王亚辉,王坦爸爸、华与华资深策略师(最近就职)
✅文字校对:王坦妈妈 ✅文章字数:800-1500字 ✅阅读时间:2-5分钟
原文
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监”,就是看,视。“根据孔安国的批注,【监,视也。言周文章备于二代,当从之。】。【周监于二代】的这个监就是当视字讲。视是包括回视、回顾、总结的意思。【文章】周朝它的礼仪制度,属于文章,文是典籍,章是章法制度。【二代】夏、商二代。【备于二代】是周礼比夏商两个朝代的礼更加完备。
“郁郁”,是文盛的样子。宋朝的大儒邢昺的批注【郁郁,文章貌。言以今周代之礼法文章,回视夏商二代,则周代郁郁乎有文章哉。周之文章备于二代,故从而行之也。】郁郁是讲他的文章貌。文是典籍,章是章法制度,这些文章和章法制度都非常的完善,讲这个状态。文章典籍制度是非常完备的,比夏商两代更为完备。
民国雪公老人李炳南,讲解说,「郁郁乎文哉」这个郁郁两个字,是描绘出它自然包含礼的本质和条文。本质和条文两者兼备,又互相平衡,正所谓文质彬彬。彬彬是形容文和质很平衡,郁郁也是这个意思。文是讲它的条文,它表现的形式,质是它的质地,它的本质。它们互相平衡,无过无不及,恰到好处,正是中庸之道,所以夫子盛赞周礼。
华杉老师讲解说,周朝借鉴了夏、商二代的礼仪制度,又加以整合提升,删其太过,补其不足,制度仪章都非常完备,行于朝廷,施于邦国,达于街巷,皆尽善尽美,郁郁乎文采之盛。
所以夫子说:我遵从周朝的制度礼仪。综上所述,夫子遵从推行周礼的原因是,周礼是基于夏、商的利益法度,在他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
华楠老师在《超级符号原理》,中说,创新基于守旧。夏商的礼是旧,有了旧,才有周礼的创新。
这个旧什么?是千百年圣圣相传的真骨血,周礼就是继往圣继绝学产物。
蕅益大师批注说【花发之茂,由于培根。礼乐之文,本于至德。至德本于身,而考于古,即是千圣心法。故从周,只是以心印心。又从周,即从夏商,即从太古也。】蕅益大师说,养花,花开得很茂盛,是因为它有根。礼乐就如同花一样,文盛是因为本在至德。就如花一样,好看是因为有根,没有根就不会开花。所以说礼乐的根是德,本是德,这里还加了个至,最高的意思。最高的德作为根本,礼乐才有文盛的样子。而至高的德,又以自己为根本,也就说最高的德,是体现在人身上,也就说说,你不去做,不去生搬硬套,这最高的德就没有意义。如何知道做的对不对。就要根据古圣先贤的这些典籍,来做为考证核实,我这么做对不对。如果你做到了,恭喜你得到了千圣心法。所以夫子从周,只是以心印心,以千圣之心印自己之心。他从周,既是从夏商圣贤至德流露的圣心,也是从太古以来千圣之心。
所以说,不管是周礼是周公根据夏商的礼的基础上创新,夏商的礼是夏商的圣贤根据之前的圣贤的礼的基础上创新,在往上了?所以说,夫子从周礼,从的是千百年来圣圣相传的那点真骨血。
我们日常做事情,也要先守旧,也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这样我们的起点就很高,再者说,你也不见得能把旧的做好。
夫子就是这样做的,他就是要从周礼,守周礼的旧,所以我们现在学儒学。这是父子守旧之后的才有的。
中国有两个半圣人,夫子、阳明先生、剩下半个事曾国藩,则圣人的标准就是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我们阳明先生,也成他为王夫子,也是先守旧,他是先从夫子的儒学,然后才有心学。
阳明先生从的方式和夫子一样,都是丝毫不差,亦步亦趋,完全按照圣人的方式去做。当然真因为这一点,阳明先生中间也走了弯路,那就是朱熹的理学。朱熹注《大学》,上来就把大学改了,还加了一段,这就是没有守旧,上来就改,难道朱熹从了千圣之心了吗?为什么阳明先生按照朱熹说的去做,会行不通!圣人去做了都行不通,这难道没有问题么?所以朱熹的创新是有争议的,其本人也有争议。
特备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文章版权归属八宝先生,实名:王亚辉,如有合作敬请简书联系。感谢点赞、感谢收藏,感谢关注,感谢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