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跑步后,我会经常用文字分享自己跑步的心得,也记录自己跑步的点滴进步和变化。无论是网上的朋友,还是身边的一些好友,平常不跑步的,清一色说法是,“唉呀,你好厉害啊,我不行,我跑不得,一跑我就怎样怎样……”。
起初我还会耐心询问原因,然后热心地讲我的经验,企图让她们明白,跑步是个人人都能做的事,只要还能正常走路,就一切不是问题。后来,再听到这样的话语,我只是笑笑,不再多说,因为我自己明白了,我只是在做无用功而已,她们不是不知道,只是不愿意罢了。不能跑和不想跑是有天壤之别的!
很多事,确实因人而异,能与不能,还是有些鸿沟的,而关于跑步这件事,没有跑不了的理由。你可以说跑得不快,跑得不远,但不能跑是不可能的。我没跑之前,只是觉得自己跑不了那么快那么远,像参加马拉松这样的距离,没有想过,但跑起来之后,才发现,无论是配速还是距离,都是可以有一点梦想的,而且实现起来也并不是那么遥不可及。
而一个人,如果只是单纯不想跑,你就真的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认知觉醒这种事,自古有之。没有从心灵上的认知,对问题的看法是不可能深刻的,历史上那么多次变革运动和无数个朝代的更替演进,都充分表明,当步入一个不再有想法的瓶颈中时,就再也无法推其前进了,个人如此,国家如此,社会亦如此。
孩子还在身边上学时,我常常会用推着上山和自行跑着上山,来告诫她要自主学习。一个自发爬山的人,后面扶着的人不吃力,两人都能快速顺利登顶,而一个被动爬山的人,需要后面的人推着走,那两个人都累,能不能到顶都两说,还何谈轻松呢?不知道丫头当年是否听进去,或者说是否听明白,反正例子是举了,学与不学是她主观上的选择,学肯定是能学的,想不想学才是关键。
想当然是前提,只有先想要做,才会放手去干,所以,我们做任何事都是倡导敢想敢干,不拿出点实际行动,光空想肯定也是不行的。空想就等于躺在床上做梦,想了也白想,梦游了一回。其实善于空想的人多,空想多好,在脑子里一遍遍地过,美好的前景、幸福的成果都在向自己招手,多么美妙的事,这么容易的活,谁不会想呢?
干起来,真的有难度,所以取得成果的人少,因为缺少实干精神。撸起袖子加油干,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这些经典语录大家都耳熟能详,道理也很浅显,一个字:干!有了想法,有了决心,有了行动,成功就开始向我们招手了,但还不可高兴得再早,很多人就是止步在奔向成功的半路上的,就此夭折掉。任何一件事,没有困难,就不值得去挑战,但方法总比困难多,一遇到难处就撒手而逃,如何谈成功?
这里有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能否坚持到底?“成功的路上从不拥挤,因为坚持的人不多”,第一次听到这句话,是民法老师老孟在课堂上经常重复的一句话,我奉为至理名言,还曾在一次面授课上请老孟为我题写在教材扉页,以此警示自己,不要中途放弃,一旦放弃,前功尽弃,重来谈何容易!
关于坚持,让我想起2006年我参加的一次内训师培训班课程:《高效能人士的七个好习惯》。那次培训给我非常大的震撼,课程中关于培养一个好习惯的21天法则一直影响着我,现在也有很多人质疑这一法则,但当年我是笃信不疑,并坚定践行,训练孩子,自我约束等等我都坚持这一法则,直到渐渐形成一个好习惯,我想那堂课程是让我受益终生的。当一个习惯养成后,就会成为一种自觉行为,仿佛刻进骨髓里,与生命一起跳动。
上周去了外地,一有时间照例会了解可以跑步的场地,同行中的一位领导是有七年跑龄的资深跑者,用他的话说,每到一处陌生的城市,跑者都喜欢用脚步来丈量当地的人文风情。我没有他那样诗意,只是把跑步当作了一种习惯,无论有没有机会,都会做好准备,一名真正的跑者,必须是走到哪跑到哪,那才是融入骨子里的自觉习惯。
那几天写字也在坚持,但用手机一字一句地码字还是太难受了,速度不快事小,眼睛受累是真。一个月前左眼总是模糊有异物感,持续没有好转,只能去看医生,老医生才听完我的症状自述,立马问我,手机看得多吗?我问,什么叫多呢?就是有时间就看喽。那就是多呀,电子产品看多了,这些问题自然就有了,不等我多问,刷刷刷地在病历本上写起来,给你开两瓶眼药水,回去先点着,然后把病历本、诊疗卡扔给助手,小助理在电脑上下了处方单,交待使用方法,然后去楼下买药,两瓶小小的眼药水,走了门诊医保报销,自费再付了五十多,都是手机惹的祸呀,可是,手机还得用呀,电脑还得用呀,一个都省不了,急人不?
其实自从开始日更后,手机也好,电脑也好,都只是为了写文、读文,还真没干什么不该做的事,可就这两样,时间真不短呀,听说有人是用语音输入进行文字创作的,我没试过,一来普通话不标准,担心整理的工作量,二来可能要下载什么软件,我对新事物没有探究精神,也就没想过去尝试,一直就这样因循守旧、按部就班地用电脑写、用手机输入,要不是眼睛的问题,还真没想过这档子事,习惯了,想要改变也不容易,汗,这是习惯的魅力还是习惯的魔力呢?
其实,新事物都值得积极去尝试,只要想去做就赶快行动起来,做了才知道能不能、难不难或者好不好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