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予自主权

想要做平和的父母,平和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和善?和善也不能只是和善,而是和善且坚定,意味着对另一个个体的真正的尊重,而不是要求服从,这里我们注意下另一个个体,孩子虽小,但它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不是我们的附属品,也不是我的,我们的,我们要做到把它看成一个独立的个体,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做到对孩子真正的尊重,那尊重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不是绝对的要求服从,这一点对于我们父母来说很难做到,孩子那么小,他能决定什么呢?那肯定有很多事情,需要由父母来帮他决定,或者说按照父母的指导方法意愿来去做了,还真不一定是这样的

我们知道做平和的父母第一感受就是生气,我不要一天到晚气呼呼的,或者说用各种手段来要求孩子听话,往往这也是把我们和孩子搞得剑拔弩张,我们会觉得自己对自己的情绪管理不好,同样,我们也觉得孩子不会管理自己的情绪,这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而情绪的由来往往是因为什么?你想过吗?是的,权力之争

往往孩子对我们有情绪的时候,或者我们对孩子有情绪的时候,通常是我们感到了权利受到了侵犯

孩子你想要争夺他的权利,而父母想要维护自己的权利,双方各不相让,而在这种情况下,情绪就上来了,所以权利这个东西我们要怎么去把握它呢?或者说怎么善用它呢?

每个人都想要权利,孩子也是,从孩子两三岁的时候,我们会明显感觉到孩子想要夺回自己的权利,其实包括一岁的孩子也会想要掌握自己的权利,我饿,我想吃,我有权利表达我的感受

还记得一岁多的孩子特别喜欢扔东西,什么东西拿到他手上都喜欢往外扔,那扔东西就是为了感受不同的物质,他发出的声音,扔到地上,扔到桌子上,他发出不同的声音,还有不同的东西和另一个物体接触的时候,他会发生哪些变化,孩子内在存在探索精神,他什么东西都扔,是他想要去观察,想要去体验不同的结果,他有权利这么做,你告诉他这个不能扔,那个不能扔,在他眼里是没用的,他有权利扔

两岁的小孩坐电梯非得要自己按电梯,对吧?妈妈给她按了,婆婆爷爷给他按了都不行,要是不小心按掉了,那不行,我要回到一楼重新做,我要自己按,什么事情没有让我自己做,那可不行,非得重来啊。我说的这些举的这些例子,大家都有体会吗,是不是?觉得有很多很多类似的事件,是的,这就是我们的孩子在要回他的权利,注意哦,是要回,也就是说,这本是属于他的权利,他只是想要把它要回来。

而对于我们父母来说,由于孩子年龄还小,有些权利本属于他的权利,只是我们暂时在替他保管。婴儿时期他穿衣服,怎么穿,穿什么,都是由父母来决定。小婴儿啊,没有办法自己做主。可是呢,当他渐渐长大,两岁、三岁、四岁的时候,他开始想要要回他的权利,我对挑选衣服,我对穿衣服的自主权,小女孩儿在下雨天非得要穿皮鞋,或者非得要穿布鞋,非得要穿凉鞋,在不同的温度对吧,父母的说想法和建议都不起作用,那在冬天要穿裙子,嗯,在很冷的时候要穿短裤对吧,反正那件是他喜欢的,他才不管什么天气,或者说父母的建议是什么,我们都遭遇过孩子自己搭配衣服,让你哭笑不得,甚至让你觉得不想带他出门。对吧,在这种时候啊,往往我们会和孩子发生冲突,会让大家的情绪呀,都糟透了。这些呀,都是发生在孩子想要要回他的权利,而我们的父母不愿意放手,因为我们有太多的理由告诉他不应该那样。

而这也正是我们父母需要学习的地方,我们说呢,孩子都是需要鼓励的,那怎么才算鼓励呢?那我们学习家庭教育到底是要学如何管理你的孩子呢,还是别的呢?

我们所学习家庭教育,真的不是说要学各种各样的方法和手段来管理我们的孩子哦,来管教他们。其实呀,我们要所学习的家庭教育是帮助我们怎么样去赋予孩子自我管理的力量和能力。说到了赋予孩子自我管理,那么也就是说,很多时候孩子自我管理是他的责任,对吧?他有责任进行自我管理。那么前面我记得我也提到过,责任和权利是对等的,谁对一件事情负责任,那么他必定要享有对这件事情的权利,相反,谁对这件事情有权利,那自然他就对这件事情有责任,就是就拿最简单的学习来说,我们都觉得孩子应该自主学习,对吧,学习是他的责任。那么你想一想,既然学习是孩子的责任呢?孩子享有对管理自己学习的权利吗?他要怎么学,他要什么时候学哪一门科目,它要把哪一门科目学到什么样的程度等等,他有没有对学习的权利呢?

我们要学习的家庭教育啊,其实是一种鼓励模式的家庭教育,对吧?我们是要鼓励,赋予孩子力量,赋予孩子权利。鼓励的意思是指尽早把控制权转交给孩子,让他们具备所有的生活和社会积累,并赋予它们作为快乐的、有贡献的社会成员儿过好自己的生活的力量。

如果我们想要让一个孩子丧失信心,那么你就尽管去为了孩子避免体验他们自己的选择而造成的后果,在他的生活中加入更多的过度的控制。而这个控制通常还是以爱的名义,我们以爱的名义去控制孩子,替孩子做各种各样他能做,他应该做的事情。我们以爱的名义去帮孩子处理问题,以免他体验他自己的选择和自己的行为而造成的后果。这样做的结果就是让我们的孩子一步一步丧失信心。

好,那我们说回来,怎么样赋予孩子权利呢?我们生活当中可以怎么做呢?

最容易赋予孩子权利的一个办法就是赋予选择权。有些时候我们觉得赋予权力很难,对吧,孩子可能没有办法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或者说决定自己应该怎么做,完全是一个敞开的话题。

比如说你今天想穿什么衣服呢?我们觉得也许这样是赋予孩子权利,可是啊,这会带来很多问题,对于一个三岁的孩子来说想穿什么衣服?这个话题太大了,我想穿什么呢?不,虽然今天天很冷,但我就是想穿我的公主裙,对吧?那我要穿我的公主裙。妈妈,你同意吗?妈妈,你觉得可以吗?你是否很难做到让孩子自己做出这个决定,而去付诸于实践?

解决方法:孩子,起床啦,我们说,宝贝,今天你是想要穿这一身蓝色的衣服,还是想要穿这个搭配小裙子的套装呢?哇,两个选择都是妈妈认为合理的,可以接受的,无论孩子选择哪一个,你都可以对吧?这个时候,你就顺利的引导孩子在你给出的有限选择中去选择其一。

又比如说,我们说孩子,你今天想要写作业吗?这是赋予孩子权利,决定自己要不要写作业,但是这可以吗?孩子要是选择我不做作业很有可能哦,那你能接受吗?很显然,你给自己挖了一个坑儿,对吧?

解决办法:宝贝,你是想现在就开始写作业,呆会儿来玩儿,还是先休息一会儿再来写作业呢?我们又给出了两个有限的选择,孩子很容易顺着我们的引导去做出他的选择。那如果说在这样的情况下,孩子说,哦,我不写作业,他超出了你给出的选择范围,那你又怎么说呢?你就告诉他,这不在我们的选择范围以内,和善而坚定。

然而,我们把这样的问话换一种方式,换做:是给到两到三个有限的选择,让孩子从中做出选择,可能事情就变得不一样了

再教给大家一个小技巧。当你想要让孩子感觉他有权利的时候,你再让他在你给出的选择范围内选择的时候,别忘了在后面加一句:“由你来决定”,哇,这句话给孩子太大的鼓励呢,你要穿这套蓝色的衣服,还是要穿这套带裙子的小套装呢?由你决定,孩子通常会很乐意很快乐的。给出自己的决定,看起来是他在决定,但我们妈妈知道,实际上也是我们在决定,我们双方都保有了权利,是这样吗?而且我们也让孩子感觉到他是有力量的,我们赋予了孩子力量。

注意:在给出孩子选项的时候,你一定要确保这些选项都是你能够接受的,也就是说,你不管给出两个还是三个选项,让孩子选择任何一个都是你能接受的,千万不要不经大脑的就给选择。比如说:你自己想吧,作业你做还是不做,你来决定。如果是这样的话,孩子选择不做,你真的能够平和的接受吗?你能接受这样的结果吗?所以我们在做给出孩子选择范围的时候,你一定是要经过大脑的哦,一定是你真正能够愉快的接受的。

要记住,我们为孩子提供选择权,是让是能够让孩子感到自己的自我认知能力很强,知道吧,我们要培养孩子自我认知能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小工具,可以不断的在孩子身上使用,慢慢的,孩子从选择权到他最后能够做出正确的决定,这是一个过程,好吗,所以我们从让孩子自主选择开始。

如果孩子不愿意在你提供选择的提供的选择范围内去做出决定,很有可能孩子在耍脾气的时候,他对你提供的选择置之不理,那这个时候你要怎么办呢?你就说:哦,那可能你还没有准备好,那在你准备好之前,我就不得不帮你做出决定哟。

这么说的关键在于你的语气要保持平和,对吧?就是我们说的和善而坚定,你的语气一定不能是带着情绪的,因为一旦在这个时候你带着情绪说出这句话,很有可能引来的就是孩子大发脾气,或者和孩子一起大发脾气,对于解决问题和赋予孩子能力,教给孩子技能,那就是背道而驰了。



9月6日作业打卡:

1.今天我练习了“赋予选择权”,我是这么做的:

2.这样做的过程中我和孩子的感受及孩子的反应是: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