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开始重看《少有人走的路》了。
好久以前看过一部分,还在一些章节上勾画过一些当时比较触动我的句子,可是再次翻开,基本就跟没看过一样。如果不是看到自己曾经划线的部分,都怀疑自己曾经看到过这么多,一本书三百多页,已经看到一百五十多页了,但是看了这么多,还是在当时放弃了。而且留下的印象并不深刻,甚至还有一些不好的感觉,如果不是书友群里一位书友这次在群里分享,我想我近几年内应该不会再想到看它了。
但是人生就是这么奇妙,很多你有过一面之缘的人,或者你曾经打开过的一本书,即使没有在当时当地给你带来实质性的影响,但是以后说不定在某个时间点上,你会再次遇到,并因为某些特殊原因,重新唤起对他的兴趣,从而愿意重新接触,了解,甚至深入的与之交流。
就像这本书,书友一直盛赞,这让我不由得产生了好奇,决定再打开看看。
时过境迁,几年前看过的一些章节,曾经一看就抵触的,或者看过毫无印象的,这次看却有了认同。
比如这本书开头说的,“人生苦难重重,这是个伟大的真理,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真理之一。它的伟大之处在于,一旦我们领悟了这句话的真谛。就能从苦难中解脱出来,实现人生的超越。只要我们真正理解并接受了人生苦难重重的事实,那么我们就会释然,再也不会对人生的苦难耿耿于怀了。”
虽然这次重读,已经看完了第一部分,但今天早上再看到这段话,感觉就又有所不同。
人生苦难重重,这确实是一个真理,哪一个生命降生到人世间不经历一次又一次的苦难,从一个妈妈怀胎十月的艰难,到一朝分娩的种种小心翼翼,紧张不安,到凤凰涅槃般的疼痛与超升,从一个婴儿各种需求与养育者不断磨合才可能被部分的被懂得被满足,到成长过程中经历的生理上的病痛以及心理发育过程中的被误会被阻碍到被接纳被支持,再到自己独立面对世界的各种坎坷波折,最终破茧成蝶的许多煎熬,人这一生要经历多少苦难呀。
大到前途命运,国家民族甚至宇宙苍生,小到个人的衣食住行或者与家人朋友间一些微小的互动,我们经常因为困在各自的需要或价值评判里对对方心生不满,也让对方对自己产生误会或者怨恨,以致在彼时彼刻滋生痛苦和孤独。
然而了解痛苦接受痛苦是为了解决痛苦,超越痛苦。所以读书,与人交往,又是我们通过学习完善自己,成就自己的主要渠道。
罗翔说“我也有人性的许多缺陷和不足,有傲慢,偏见,愚蠢和虚荣”,相比于被奉为人生导师的罗翔,这些缺点我不仅有,可能更为集中,我想那就多读书吧,毕竟不断的吸收新的知识可以更深更宽的拓展我们的心灵空间。或者局部的改变我们习以为常的思维方式或价值判断。
虽然有时候看了很多书都成了过眼烟云,但是,就像罗翔说的,你可能记不住你昨天吃了什么,前天吃了什么,但这些东西都化作了养料滋养了你,给了你身体需要的养分。那么看书也一样,虽然看的很多书都忘记了,但是书里的营养也正化作无形的养料在滋养我们的心灵和思想,让我们在不知不觉间潜移默化的发生着改变。
感谢两位书友始终不间断的分享,虽然我很多时候比较懒,不写笔记,但是你们一直影响着我,让我时不时的想起来该去看书了,虽然知道开卷有益,只要打开书看进去,就会让自己免于无聊或匮乏感,但没人影响的时候,我还是会不由自主的刷手机,浪费掉许多时间,从而让自己感觉更无聊更匮乏的。
昨天看《三国演义》看到吴国名将徐盛说“食君之禄,忠君之事”,突然就很感慨,觉得现在有很多人,虽然食人之禄,却并不做忠人之事,又想到曹操因为夏侯渊和张郃因为长途行军疏于防范被劫寨,曹操就欲斩二人,众官告求告才算作罢。晚上和老公讨论这两件事儿,觉得曹操虽然礼贤下士,尊重人才,但也不免专横残暴,不念旧情,就为这样一件事就要杀了两员昔日功劳卓著的大将,未免让人寒心,我老公说时代不一样了,人们的价值观不一样了,毕竟那个时代等级观念比较强,而现在人们更信奉的是平等和尊重。
听他这样一说,觉得也有道理,今早再想,曹操向来足智多谋,也许他就是在做样子给众人看,为的是严明军纪,以儆效尤,所以也未必是真要用军法处置二人。
一本书,一个情节,不同的人看了就有不同的视角,不同时期看就有不同的想法和感受,所以,反复看,也是大有裨益的呀。
好书不厌百回读,摈弃自己的偏见和傲慢,结交更多的人,接受更多的思想,更宽更深的拓展自己的眼界和心灵空间,这是书友群再次带给我的感悟,所以写了这么多,分享在这里,与各位有共鸣的朋友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