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佛一夜之间,褪尽了青春的红颜。
杨柳街的青砖已磨成玉色,子尹路的落花已和泥掩埋,官井的水温暖如昨,井栏上却分明留下岁月的痕迹,凤凰于飞,满目青山不见当年的白发种树人。
走过老城,我在重走一段历史。
随意拐进一条小巷,那些青石缝里幽深的苔藓,那些古老得有些衰颓的城墙,还有小巷里特有的古朴凝重的气息,都在告诉我,老城真的老了。
它从远古的穆家川走来,走得气喘吁吁,步履蹒跚,整整走了八百年,老城早白了头,唇边一抹苍凉的笑。它却很骄傲地挺着身板,孩子气地扳着指头细数着,它听过伟人的足音,看过“干人”的欢笑,也触到过新中国最切近的心跳,一任自己的脉动随那些远道而来戴着八角帽穿着灰军装扎着绑腿的士兵们同步狂响。
遵义老城,足以因八百年中一个小小的瞬间而笑傲众多城市,只因为这个瞬间改变了历史,改变了中国。
八百年,数不清有几个王朝的变迁,更看不过来的是多少“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更迭。八百年,足以让一个家族强盛又式微,然后销声匿迹。八百年,足以让一个国家兴起又衰败,然后变成废墟。
然而,八百年的光阴却成就了一座城。
一座老城。白发的老城。
站在湘江河畔,迎着河风的轻吻,仿佛又听到远古的先民们正喊着剽悍的号子顺流而下,看到那些贤惠而泼辣的女人们在河边大力地捶打着衣裳。人们聚河而居,靠河而食,几百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造就了一座城市的雏形。
如今,当年的土著居民早已湮没无闻,当年的穆家寨也不复存在。
只有那条绵长的湘江河依然静静地流淌着,在如瀑的阳光下点染着粼粼波光,在婉约的河风中摇曳出青春的姿态,仿佛在提醒着人们,这座城市曾经的沧桑巨变。
曾经威严的仪仗,曾经不凡的府邸,曾经不可一世的土司们,都已随历史远去。只有老城犹在,但它已不再专属于某个贵族,它张开手臂接纳每一个泥腿子,每一个翻身的遵义老百姓。
只是,它好象真的有些老了。
陈旧的木楼,倾颓的城墙,坑坑洼洼逼窄不堪的老街,凌乱残破的门脸…………
人们叹息着,走了过去。
有些荒凉,有些寂寥。
如一位老人,风烛残年,顶着一头白发,忧伤地看着他的儿女们。
老城,你真的老了吗?
走出历史,走过记忆,我看到一个崭新的老城。
仿佛一棵老树,一夜春风吹开满树花朵。仿佛一坛老酒,窖藏多年终成人间佳酿。
老城,仿佛在一夜之间,重现青春的笑靥。
熙熙攘攘的步行街,鳞次栉比的大小商店,错落有致的房屋设计,极富文化韵味的黔北特色建筑,洁净朴素的青石板路不事张扬却深藏内蕴。这里,从遵义本土特色产品到国际知名的大品牌,从羊肉粉豆花面刘二妈米皮到整齐划一的洋快餐,从装修豪华的酒吧茶楼到湘江河边的简易茶坊,……老城,一夜间变得既时尚又本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的眼球:购物,去老城;买书,去老城;喝茶,去老城;看美女,还是去老城。老城的美女越来越多,游客越来越多,老外越来越多。
老城,成了遵义的窗口。
遵义人透过这扇窗看到了老城的变化,外地人透过这扇窗看到了遵义的变化,外国人透过这扇窗看到了中国的变化。
今天,我又走进老城,聆听老城,感受老城。
远古与现实,在这里交融、重叠,仿佛一组黑白胶片与彩色影像的叠加,影影绰绰间,依稀可见色彩由浅而深,渐浓渐近。
如果说,从前是一幅水墨山水,古韵悠然。那么,今天的老城便是一帧精美绝伦的工笔花鸟,精雕细琢。置身画卷之中,赏落花点点,听啼鸟声声,有踏青的老人,有嬉戏的孩子,还有清山秀水滋养出的黔北女子袅袅行来,……不由人不叹一声:美哉,老城!
华灯初上,夜幕下的老城,依然沧桑得如一位年高德劭的老祖母,将一段古老的童谣娓娓道来。可是,那萧疏银发映衬下的双眸依然清亮如水,那满脸的皱纹竟似菊花般雍容盛开,她依旧用她那宠溺的眼神,温暖的手臂,呵护着一代代遵义人。
哦,老城,今夜的你,白发如银,却笑靥如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