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录
- 每周五的文章,是在周一文章的基础上,结合了大家的留言讨论和提供的生活实例而给出的“进阶版”。
你可以用它来检测一下,自己通过一周时间对我们每次抛出的话题是否有了更深的理解,同时,也可以通过它来审视一下,自己有没有变成更好的自己,“变得更值钱”。 - 凑热闹:找到归属感;
随大流:省去做决策的思考;
瞎操心:带给你成就感和安慰。
有着极其正常的面孔,甚至会在短期内给你带来很多好处,但从长期来看,它们破坏了你获得并积累成能力的最重要资本,注意力。 - 钱:可以再生;
时间:本质上不属于你,你只能试着跟它做朋友,让它为你所用。
注意力(最宝贵):可以自己做主,除非自己放弃。
结局是好是坏,其实真的是你自己选的。
养成四处浪费注意力的习惯,任由其点点滴滴或者大把大把流失,败局已定。
这样的人若能成功,天理何在?
注意力全部放在自己身上。 - 提供印证注意力和三大坑的实例。
当你能穷举生活中浪费注意力的场景,那么起码它会在你脑海留下印象,等到再遇上相似的坑的时候,会产生一种下意识的怀疑。
发现问题是避免问题的开始。 - 做好对自己注意力的管理,从记录每天注意力开销开始。
留言区关于注意力记账的活动停下,也不会被选入精选留言。
话题停下,不代表好习惯要停下,希望大家在没人提醒的时候坚持下去。 - 有人在试图专注的过程中遗失了对于注意力的注意力。
- 我们希望大家记录的是,是注意力的开销,而非“时间流水账”,因为注意力是我们内在的选择,是可以通过我们的控制完全为我们服务的,而不像时间是游走在我们身体之外的东西,也就是所谓的“你所拥有的”。
-
满的,是你的时间;
闲置的,是你的注意力;
荒废的,是你的成长。
理解注意力的宝贵,最终知道我们如何更好使用它,放在三件事上,具体比例各自调整,最终引向不同生活。
1自身成长
放在一切有积累效应的技能上,然后给予充分学习,思考和磨练。
有些技能初期“不像技能”,但有用。
复利公式:(1+r)^n,1为起点,r为每天进步,可以小,但一定得正面。
2真爱
声称“爱”:没有价值,仅是害怕孤独。
真爱:愿意把“注意力”浪费在他们身上,掌握资源,强。
把注意力不求回报地放到真爱身上,关注她们的成长。
害怕孤独:假借爱疯狂索取。
一言不合就创业,不是热爱事业,热爱创业生活状态,而是希望获得创业好处,索取,弱者。
3 贡献社会
个体价值=社会贡献率。
这么做最划算。
对社会真正有贡献的人,价值就是巨大的,至于价格是否一定趋同于价值,早晚的事而已。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那价值与价格之间的波动差异只能越来越小。
在信息高度发达,信息交流成本越来越低的时代,价值回归的时间,会越来越短。
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泡沫越来越快瓦解。
现在好人赚钱越来越容易了。 - 商业模式:把海量的廉价甚至免费的注意力集中起来高价卖掉。
不珍惜自己注意力的人,终生被收割注意力,无真正有价值产出,注定贫穷。
评论摘录
- 学英语,之前我很容易走神,很容易放弃,因为我总想着,啊,学完两个小时就好了,于是看的也不是很仔细,没有一字一句去了解翻译,看完就不太记得,因为我把注意力放在了时间上。
真的无需纠结工具的选择呐,不要为自己的不践行找借口啊……
注意力:工作,打工者;
注意力:自身成长,管理者。
以后我会写得尽量简练,因为占用别人过多时间等于“谋财害命”。
心里渴望着些许的成长,而注意力的闲置导致了成长的止步,空虚感由此而生。
有时候,忙是在忙机械性的东西,用着过去的套路方法。
总觉得身体累了该休息下,闲置的注意力用在了放松娱乐上,到了晚上睡觉的时候心里又总是空落落的很不踏实。
注意力是爱的表现。
真爱:往往是自己擅长的,重复擅长的事情会带来成就感,这种来自心底的喜悦会促进事情的重复,重复越多积累越多,技艺日渐精简,从而越擅长越重复,进入积累的良性循环。
初学者:在此之前可能是迷茫的,为了找到这个目标已几经曲折。不知道做什么的时候,就多读书,多听牛人分享,多思考。接触的新事物多了,思考的角度会更宽广,总会发现对个人成长有帮助,有意义的事情。确定学习目标后,将注意力集中到这件事情上,多学习,多思考,在实践中总结,最好有共同学习的群体,在学习的途中不孤独,有人可以分享交流,促进大脑的输入输出,可以及时检验学习成果。
学习初期,成效不一定立竿见影,万事开头难,急功近利要不得,在前行的路上耐得住寂寞才能看到很好的风景。确保每天进步一点点,假以时日,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产生质的飞跃,越积累,越擅长,越精进,从而进入积累的良性循环。
福利摘录
- 第一周就这样过去,很快,一如既往地快。
- 总会有一些别人更为认真的朋友,在这一周之内产生了更多的思考,发生了更多,更深的变化。
- 没有被筛选到的朋友,不要误会,不是你们的留言不够认真,不是你们的留言质量不高,只是这次他们的运气稍微更好,在恰当的时间里在恰当的前提下,被筛选了进来而已。
评论摘录
-
你以为你懂了的时候,再写一遍读后感或和人说一说文章给你的内容才居然有模糊的地方!这才是记录讨论真正的意义所在吧!
努力不一定会得到回报,但不努力,毛豆得不到,只会得到不配的年纪。
这么多大牛的牛人,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同一个问题,找到相似的解决办法。
老师能够通过一个非常不一样的角度,让我们更加容易找到问题的症结,促进自己的成长。
别的讲法也许相当于是从北山陡峭处攀爬,艰险无比,很容易放弃,但是笑来老师指的道路却让人容易看到,也容易操作,颇有一种明心见性的感觉。
守望曰
- 其实应该是算到明天为止,这个注意力的话题才算是结束,然后就可以切换到“超级个体”去了,有一种很奇妙的感觉。
我故意拉开时间差(实际上是因为开窍得晚),然后开始看已经定型了的专栏,很有意思。老师的分享当然如雷贯耳,这不谈,但是最令我意外的是下面的评论,我每次刷都是看完10条,到点击加载更多为止,其实这才是最精华的部分。李笑来老师高屋建瓴,说的话其实还是有很多不理解,我相信有些坑他已走过,但是不记得了,所以没办法体会我们现在的心情,但是下面的评论就证明了一句话“你不是一个人”,会有人拿自己血淋淋的案例出来现身说法,那么你也知道原来这是正常人都会犯的错误,心里踏实的时候,又看到有人已经走过这样的坑,然后拿出道理来分享给读者,有老司机带路,那么路过这样的坑自然会好很多,第三,会有人有问题,从各种角度,这样会引发思考,像我其实思考多,但是提问题的能力好像已经退化了,每次都看不出有什么问题,直到有人提醒,才意识到这个地方有问题,所以这也是好处。所以李善友老师在混沌创业营商说过一句话:我把你们这帮人聚到一块儿,那我99%的任务都已经完成了,剩下的就是你们自己玩了。精英都是有群聚效应的,一个好的环境加上好的伙伴,必然会催生一批优秀的人,就好像“新东方老师“团一样,我猜,罗辑思维的任职人员也会是一个精英团体,我想加入,就这么简单,未来我觉得创业者中会出现“罗辑思维”的派系,先赌五毛,再赌自己,其他就等时间来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