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乌龟(东野圭吾)的书总是莫名产生共鸣或是遇上相仿的经历。最近也遇上一件事,和昭夫一样,“一想到今天要面对的现实,不敢喝得大醉,但没有酒精的帮助又无法入睡”差不多。我不喝酒却也深深的理解也明白这种恐惧的心理。越想越会彻夜难眠,越想越会思绪万千。
《红手指》更多地说明了日本老龄化严重影响家庭的社会问题,还有批判了一下日本家庭的一些现状:父母努力帮孩子铺路,过分溺爱和不分场合的叛逆,家长与孩子之间不良的沟通方式,夫妻、婆媳关系等。他以警察一方的视角和昭夫一家的视角来回描写对方的行为举止和外貌特征,并刻画了他们自己的心理活动和动作细节。与《嫌疑人》相比,同样的警察与居民故意杀人,石神杀了一个无辜的人并为心爱之人顶罪,昭夫让他的年迈母亲为自己的儿子顶罪,有相同也有不同,《红手指》多在亲情中的纠结,《嫌疑人》则在单相思的爱情中进行。
儿子直巳和家长的沟通与生活导致他心理畸形,沉默孤独,推卸责任和不懂感恩,父亲昭夫长时间生活在妻子的强势下,分清对错却不懂反抗,低眉顺眼和拖拉懈怠,八重子因自己一人教育儿子而长时间强势,在家里占主导地位,并恶化婆媳关系。这样的三口之家的生活让人心寒,其扭曲变形的脱罪方法更是让人觉得不可理喻,荒唐至极:让自己的母亲给自己的儿子脱罪,与《嫌疑人》相比,这已经不是感情而是上升到人性的高度。
此篇文章中的儿子,在最后警察审问他掐死那个小女孩的原因时,他说这都怪父母。我认为这句话中带有两种含义,一种就是再度渲染他不懂感恩,一味抵赖推诿责任,没有所谓的责任心和正确的三观,另一种就是他可能也在隐晦地怨恨父母在用不对的方式教育他使他走上了歪路。父母的表达方式和教育方式都不能被忽视,也算要承担部分责任。
我看完了这本书确实也被昭夫妹妹最后所做的事情感动,不让他哥哥一错再错,并成功帮他唤回良知和人性。对于他的妻子和儿子这样狼心狗肺,两面三刀,只会对家里人发脾气的小人,我真的是无话可说,不过像这样的家庭总感觉在日本还真是少见。大多数都是丈夫大男子主义,妻子则是规规矩矩,唯唯诺诺的,而这样的情况在这个家里只是短暂的。只在八重子拿不定主意,害怕事情曝光的时候才得以体现。昭夫那可怜的母亲和妹妹,一忍再忍,最后给他的一巴掌以及用行动拒绝为他们承担罪名真的是大快人心。也呼吁我们更多的了解和关注老人。尤其是中国的空巢老人。
最后quote加贺的话:
必须记住的是,越是老年人,或者说正因为是老年人,内心常常会有不可平复的伤痕。治疗的方法很多,周围的人不能理解。所以我觉得,重要的不是理解,而是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