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同侪教学法?
同侪教学法(Peer Instruction,PI)是20世纪90年代初期有美国哈佛大学物理系的马祖尔教授提出的。PI的核心理念是让学生教学生,也就是学生在对教师所提出的问题深入思考后,必须向其他同学清楚说明自己的想法,同时要听取对方的说法。这一个将自身所理解的内容说给别人听的行为,本质上是一种“教学”。不论其想法是否正确,在吸收观念后将其表达出来的过程,便促成了学生的进一步深层思考,在通过与他人交谈的过程,固化自己原来已经正确的想法,或是修正思考错误的概念,使知识学习达到更加深化的效果。
我理解同侪教学法的价值在于:学生之间在“和而不同”的基础上,各自独自思考,而后交流,彼此思想碰撞,促进深入思考,提升学生能力。过程中对个人,人际和认知均有发展。个人方面:促进学会如何学习及学术思维发展;人际方面:对他人表达信息的过程中,学会协同工作,认真倾听,有效沟通;认知方面:锻炼批判性思维及推理,进而掌握学科知识。实施同侪教学法可以锻炼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与素养。
同侪教学法如何实施?
PI的教学决策是利用即时统计百分比来决定应进入深入教学(答对率小于30%)、简要教学(答对率大于于70%),或是分成小组进行讨论(答对率在30%-70%之间,此部分即同侪教学)的。因此实施同侪教学法时教师并不直接开始教学,而是先抛出能够触发学生思考的概念让全体学生作答。没有反馈的器的课堂上,可以让学生举牌由助教统计结果;有反馈器的的智慧教室,实时统计功能可立刻得出结论,课堂效率极高,所以反馈器与同侪教学法可以说是最佳拍档。
王博士提醒大家的最后一个实施要点是:学生对问题投票之后,不能让学生知道正确答案及其他人的选择分布数据,这样学生才能保持自己的想法而不受他人选择的影响,不会怀疑自己,不会从众,这样才能保证同侪教学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