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在家庭中的教育作用和母亲同等重要,孩子总是把父亲当成偶像或是最大的对手。一个好父亲必定是母亲的好伴侣,孩子的好伙伴,社会的好成员。
父亲和母亲的互动是孩子看到的最早关于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在一个家庭里,大家一定要有一个共识,那就是家庭成员都是平等的,没有谁屈服于谁的权威。父亲可能家庭的经济贡献更大一些,但绝不能以此自居权威,而要体现出对妻子的关心。人们都说最好的教育就是“爸爸爱妈妈”。如果爸爸性格暴躁,专横独断,会给儿子不好影响,也让女儿对男性的认识有失偏颇,从而影响将来的爱情和婚姻。如果父亲软弱无能,女儿容易养成好强暴戾的性格,儿子会因此惧怕婚姻。我们乡下的一个孩子,快40了都不结婚,问他原因,他说:“我才不想像我爸那样,每天被我妈欺负。”
父亲还要成为孩子的好伙伴。对孩子的教育中要慎用惩罚,特别是体罚。因为任何以不友善方式进行的教育都是错误的教育。我们常常看到这样一种现象,很多家庭都把惩罚(特别是体罚)孩子的任务交给了父亲。很多妈妈的口头禅是“等你爸爸回来收拾你!”这样做不仅暗示了母亲的软弱,还容易让孩子形成家庭中父亲主导地位及成员间的不平等意识。这样也不利于父子(女)之间良好关系的形成。
父亲还应该是社会的好成员。父亲应该做好自己的工作,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将在家里与妻子的合作拓展到与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以及朋友之间,这些良好的关系为孩子做了良好的示范,特别要注意,父亲要和妻子要有一些共同的朋友,或者父亲愿意将自己的朋友介绍给妻子,让夫妻双方的生活中心能从家庭、亲戚延伸拓展到社会,形成良性互动,让孩子认识到社会交往的可行性和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