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相关媒体报道,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近期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我国网民已达9.40亿人,其中近2.23亿是学生,占比达到23.7%。
不难看出,学生群体的数量非常巨大。这其中作为学生的基础阶段的小学生,他们占比有多大,目前暂未找到相应数据。
我们可以试想下,一个个每天放学回家做作业都要靠手机......这是一种什么场景?这是现阶段我家的小学生每天放学回来都要做的事情,除非我们家长盯着关注着,他才可能“只做作业”,而不“浏览视频”。偶尔看到一段视频或其他的他说“我也不知道触发哪里了就蹦出来”......
这是我所经历的事情。也许你的孩子自律性很高“做作业只是做作业”,也许你的孩子“从不乱翻手机”,也许你的孩子“很听你的话,你说一他不二”可是他的孩子呢?
事实是小学生群体正在用一种“理所当然”的方式接近和使用手机(电子产品),当然家庭条件好的是学习机,它也是电子品......毕竟手机才是普罗大众拥有最多的。
为什么孩子们会对“手机作业”有各种不同的反应呢?
如果担心,那么我认为:减少对电子产品的依赖是“防沉迷”的有效解决途径。
有人说,不能因为被蛇咬而因此忌惮和害怕它。没错,不能因为怕孩子玩手机我们就不让孩子碰手机。这句话似乎没有问题,但是再想想,作为学校,为什么在可以杜绝隐患的时候而不从实际考虑呢?是不是有其他的目的——家长......
有人说,短视频平台有一个青少年模式,可以有效防止“沉迷”。或者这也只是APP商家的说法吧?想问一下,做为成年人的我们对这个设置有何理解?具备一定理智和自控力的我们遇到这个提醒式作何动作?对小学生“自律”的要求你还有多高的要求呢?
所以,做到从学校源头首先禁止使用手机布置作业、做作业、禁止学生建群(家长可以)....这些行为都将给孩子们远离电子产品提供最有利条件,孩子们再也不会因为“老师布置了作业”而“正当的沉迷手机”......
当然,家长在平时对孩子引导也很关键。手机作为大人们必备工具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作为小学生对他们的正面影响我觉得也仅仅局限于“方便查询和沟通”,其他功能等长大些,自律性强一些再使用会更妥些......
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