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将通过一个渔船的故事,来探讨集体所有制,私有制、全员所有制和政府所有制等经济制度。
1. 渔村的故事
Long long ago,there is a fishing village in which 1000 fishmen live. 这1000个渔民每天在岸边打鱼,每天每个人可以打4条鱼,总共也就是4000条/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天天如此。
One day,一艘渔船——千阳号从天而降,然后,被小路意外发现了,他就成了captain。当然,出海打鱼可以打到更多鱼,所以,他就挂帆出海了,从此,成了一代海贼王,人称海贼王路飞。呃呃呃,扯远了呀,那是小路的另一个故事,我们今天只讲他的经济学故事呀。
总所周知,小路是个喜欢伙伴,崇尚平等的男人,所以,他决定在船上实行“集体所有制”。
所谓“集体所有制”,就是指船上的人享受平等的经济权(平均分配打到的鱼),和平等的政治权(决策一人一票,比如投票决定是否让新人上船)。
现在问题来了,在集体所有制下,最多几个人可以上船?
如下图所示,当路飞一个人开着船出海打鱼时,可以打到6条鱼,总产量,边际产量和平均产量也自然都是6条鱼,很显然,这比岸上的4条鱼多,路飞很是开心,于是,露出了他标志性的笑容。
这时,索隆(我的大爱呀!!!)上船了,总产量立刻变成了16,涨了一倍多,索隆带来的边际产量是10,高于路飞一个人的边际产量6。
为什么呢?分工合作提高效率呀,这是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的核心理论之一呀。
路飞当然很乐意索隆上船,毕竟,船上经济权平等,所以,他们盯住的是平均产量。而这时,平均产量从6条鱼变成了8条鱼,路飞自己的收益也增加了2条。
这时,乌索普和山治出现了,路飞和索隆会让他们都上船吗?
我们看一下上图,当第三人上船时,虽然第三个人带来的边际产量下降了,但是,这三个人的平均产量还是原来的8条鱼,所以,他们也愿意接收乌索普上船。
当第四人上船时,边际产量进一步下降,而平均产量从8变成了7.5。原来这三个人,他们每天能够分到的是8条鱼,但如果接收山治,他们得到的鱼就会减少。所以,很不幸,山治会被拒绝。
可是,山治也想上船呀,毕竟,上船以后他能够分到7.5条鱼,比岸上好得多。
那山治该怎么呢?贿赂呀!比如他给船上的每个人半条鱼,好让他们的平均产量维持8条鱼不变。在船上,7.5条(平均产量)-1.5条(总贿赂)=6条鱼>4条鱼(岸上的收益)。
就这样他挤上了船。
如果你觉得贿赂不好听,那咱就换个词,比如上船费、入会费、见面礼、会员费等等,都可以。不管怎么样,只要有真实的需求,人们换个说法的能力还是有的。
这里我们就得到一个很重要的经济规律——在集体所有制下,当每个人都平均分配收入时,船上的人数规模偏小,外人会有打破规则重新上船的积极性,而船上的人,也有收取贿赂,让外人进来的积极性。
比如在美国,很多大学本科收费高昂,这是为了补贴研究生的。研究生做出研究成果,为校增光,本科生要蹭这个光就得付钱。
集体所有制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当交易集体资源时,必须征得每个成员的同意,这时,成本就很高。
比如在广州的一些地方,土地是村集体所有,当有地产商想开发时,就要征得所有人同意。可是,只要有人不同意,大家就都得陪着,所以,你会看到一些标语——早搬迁早安居,开发南浦村,造福子孙后代等等。
2. 私有制
这时,美丽小气的娜美和可爱的乔巴出现了,路飞都想接纳,可是,索隆和乌索普不干了,毕竟,在集体所有制下,平均分到的鱼变成了6。
怎么办?于是,娜美给路飞出了一个主意,听完后,他哈哈一笑说:“我是船长,我可以改变制度,我决定把这艘船从“集体所有制”变成“私有制””。
私有制是什么意思呢?
也就是说,路飞是这艘船的老板,他雇别人上船打鱼,只要工资够了,别人也愿意上船了,就可以了,不用太多考虑别人的想法,而且付完工资和其他开销以后,剩下的都归所有者。
那么,在私有制下,最多几人可以上船?毕竟,虽然娜美和乔巴都想要,甚至后面还有罗宾,弗兰奇和布鲁克,但也要考虑成本呀。
这时,船长路飞关注的就不再是“平均产量”了,而是“边际产量”。他关注的是他请上来一个人,能够给他这艘船总的收获在边际上带来多少增量。
显而易见,当工资是4条鱼时,第四人娜美的边际产量是6>4,第五人乔巴的边际产量刚好是4,边际成本也是4,工资也是4,刚好相等。也就是说,第五人上不上船都没关系,毕竟,他的产出和消耗相互抵消了,此时边际为0。
他会雇佣第六人罗宾吗?不会。因为第六人的边际产量是2,而工资是4,亏本呀。
所以,在私有制下,最多只有五个人上船。这时,总产量达到了最高34条鱼,而总成本是4×5=20(5人的工资),净收入是14条,这14条鱼也就全归路飞所有了,这就是私有制。
这完全符合经济学规律的预测,如上图所示,当边际产量等于边际成本时,净利润达到最大,也就是14条鱼。
你看,如果路飞雇佣了第六人罗宾,总产量表面上要比雇佣五个人时还要高一点,达到36条鱼,但是,雇佣六个人成本就变成要付6个人的工资,那就是四六二十四。36-24=12,净利润就从14变成12了。这时,净利润就开始下降了。所以只有雇佣五个人的时候,净利润才能达到最大。
在私有制下,由于船长盯住的是边际产量和边际成本,所以,他实现了这艘船的最大经济价值,也就是14条鱼,而且因为剩下的都归他,所以,船主有积极性让资源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这是私有制的特点。
现在虽然路飞每天赚着14条鱼,可是,他有点烦有点累了,毕竟,这一帮人可都不是省油的灯。于是,他决定给娜美6条鱼,让其代为管理。
这是私有制的另一个特点——所有权和经营权可以分离。
路飞不需要是打鱼专家,或者管理人才,但是,他有积极性请专家,把他所拥有的渔船——经济资源的经济价值发挥到极致。
3. 全员所有制
不过这时候,渔村里岸上的人甚至船上的雇员开始不满了,毕竟,他们累死累活只能拿到4条鱼,而只是发现了船的船长啥都不干却可以坐收其成,而且还是永远的那种。
这是赤裸裸的富者越富呀,贫富分化太严重呀!
最后,白胡子振臂一呼——我们要革命,我们要进行渔业的改革,要把这艘渔船收归全村所有,人人都有权使用这艘渔船。
一边是990多个人,一边只有几个人(船长加上管理层),你猜谁能赢?最后,这艘渔船就收归全渔村所有了。
这艘渔船的管理方式就变成了全员所有制,也就是说,这艘渔船每个人都有份,谁想上船谁就可以上船,这船是咱们大家的。
还是那个老问题,在这样的全员所有制度下,有多少人上船?
我们假设上了船的人,也是平均分配他们的收获,这时第六人罗宾会上船吗?会,因为大家盯着的还是平均产量,6>4。第七人弗兰奇也会上船,因为5.14>4,第八人布鲁克也会上船,因为第八个人上船收入跟岸上收入刚好相等。
在全员所有制下,最多也只有八个人上船,第九个人是不会上去的,为什么?因为第九个人上船,他获得的收益只是3条鱼,比他岸上还少。
为什么上船打到的鱼还少?因为船上太挤了,船上的人和这个船的资源之间的配比已经不对称了。虽然上船的人越来越多,但是打到的鱼却不能越来越多,所以平均产量在不断下降。
这是在全员所有制下达到的一个均衡点,最多只有八个人上船。此时,总产量是32,总成本是多少呢?成本是放弃了的最大代价,八个人上船,也就是说,这八个人在岸上不能打鱼了,4*8=32。净利润是0。
也许,这就是为啥第八人甚平迟迟没上船的原因吧。
我问你,这艘船还在吗?这艘船物理上还在,但是这艘船的经济价值已经没有了。
在私有制下,这艘船的经济价值是14条鱼的,当你改变了规则,人人都可以上船以后,上船的人数从五个人变成八个人以后,这艘船物理上还在,但经济价值已经荡然无存了。
这种情况有一个著名的说法,就叫“公地的悲剧(The Tragedy of the Commons )”。
一棵苹果树,如果没有主人,那么你摘我也摘,这时候你摘了我就没有了,我得提前一天摘;你摘的是红苹果,我提前一天摘小一点的红苹果;他再提前一天摘,再小一点的绿苹果;再早下去,那就变成没有苹果。红苹果变小红苹果,再变小绿苹果,再变没苹果,这叫公地的悲剧。
这是全员所有制人人都能够使用资源、人人都能够占有资源,所带来的缺点。
4. 政府所有制
这时,人们又觉得,这人人都能上船的制度也不是个好制度,但私有制也不够好,因为那会导致贫富分化、收入不均。
于是,革命家龙(路飞老爹)就想,我们可不可以既保留私有制的特点,又让收入分配均一点呢?我们能不能选拔一些德才兼备的官员管理呢?并把他们送到好大学里去学习经济管理知识,他们就知道怎么管理,这时候,就能保证这艘船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了。
但与此同时,收到的14条鱼的净利润不归船长一个人所有,归全社会所有,共同分配,这样是不是更好呢?
在龙的倡议下,这艘船就从全员所有制变成了“政府所有制”,由德才兼备的政府官员来管理。为了好好管理这艘船,还特意成立了“渔村资产管理委员会”。
那在政府所有制的制度下,有多少人上船呢?你要看哪一栏?到底是平均产量不下降呢?还是平均产量不低于岸上的收入呢?还是边际产量呢?我们不知道,政府官员到底想要最大化什么。
他们有可能让上船的人数最大化,从而让就业的人数最大化,他们可能认为打鱼并不是政府追求的唯一目标,让大家能够出海游玩happy可能更重要。
政府的目标是多元化的,不像私人那么简单明了直接,而这恰恰是现实中政府存在的理由。政府需要平衡各方的利益,所以政府到底会怎么做?到底会让多少人上船?不知道,无法预测。
现实生活中也是如此,一个商业银行的目的是什么?赚钱——低买高卖,以低的价钱吸纳存款,以比较高的价钱贷出存款,从中赚钱。
但是,一个国家办的银行,它追求的目标是多元化的,它要赚钱,同时要保持国与国之间的友好关系,还要扶贫,也要照顾地区之间的和谐等等。
这么多目标加起来,它到底追求哪一个呢?不知道。不过,正因为此,政府才有存在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