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年进入大学,07年大学毕业,08年读研究生,11年研究生毕业,研究生毕业来到杭州工作,这一晃过完了12个生肖,一个轮回。15年大宝出生,16年杭州买房,17年二宝出生,23年三宝出生。
时间是一切的良药,时间会证明一切。在所有的事情面前,唯有岁月不负你。在前行的路上时间会让你看清一切,明白一切,知道很多你想要的。就像今天老唐摸你贴说的日拱一卒永远比较。
不管是投资还是人生,都不用高瞻远瞩地去规划,只要自己保持好奇心,日拱一卒从未放弃学习,并不断地在自己现有能力范围内,选择相对更好更明显的机会,一步步往下走,人生不会差,而且会很淡定愉快。
改变他人
到了四十的年纪,对于很多事情没有那么多的追求,也没有那么多的恩怨是非,能够淡定的看待一些东西。就像有的人在为孩子的学习焦虑,本来孩子的成绩都比较好了。我觉得对孩子很多的学习,还是需要靠自己,我们作为父母能够指引的也是有限的。
今年有了老三,对于第三个孩子内心的希望是能够多一些陪伴。跟哥哥姐姐相比,他多了爱他的哥哥和姐姐,同时他身上分担的责任也会更多一些。你得到的与你付出的都是一样的。
当再翻看以前写的日记,迷茫与彷徨总是充满了每个痕迹,毕业的时候对于前方的工作的迷茫,工作对于前途的迷茫。生活就是这样,即便迷茫与彷徨总还是需要坚定地走下去。在这条路上,没有一个很好地引路人。自以为,自己能够给身边的一些年轻人提供一些帮助,但是实际上自己却并没有提供任何帮助。
或许在我们迷茫的时候,即便有一个很好地老师站在面前的时候,我们也还是听不进去的,最终也还是会按照自己的想法坚决走下去的。就像人家问老唐,对于22岁有什么建议,老唐说,年轻,折腾呗。
所以在你没有任何成就的时候,不需要想着去给他人提供什么建议,放下自己的这个执念,生活就会和谐很多。不管是对于老人还是对于年轻人都一样。
对于年轻人,其实这也就是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过程,当他能明辨是非的时候,就是成熟的时候,这样就会自己去找答案。
对于老年人,已经形成了思维惯性,想办法去改变一个老年人的想法也是很难的。只能在日常的生活中,慢慢的去改变。
就像公公,最近高血压一直降不下来,高血压肯定会有一些其他的并发症。比如头晕,耳鸣,心悸;血压降下来了,是不是并发症就降下来了呢?血压能够每天保持在合理的数值范围内吗?
在他内心的执念中,觉得年龄大了,血压150左右都属于正常的,但是人家医生说了你才六十刚出头,血压是可以降到130以下的。吃了三天的药,血压没有降下来就开始怀疑医生,觉得挂的专家,怎么一点都不像专家。
疾病其实并不是只有是非,好也不是一个指标的。就像好转,就像吃药的时候,你的血压没有再次达到180以上,这样对于你来说就是有好转迹象的,就像你开始的头晕持续一个小时,现在头晕一次持续10分钟,这也是一种好转,就像你开始心率110,现在心率90多,这也是好转。
孩子的教育
现在是三个孩子的妈妈,我觉得需要改变自己教育的执念,也不要把我们约定俗成的一些想法套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就像人们都说了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一样的叶子,肯定也没有完全一样的孩子,即便是同一个父母生的孩子。
老唐说了对于小孩子需要的是平等、身教、低预期。
孩子跟我们都是独立的个体,有独立的思想。所以我们不要用我们的想法去约束孩子,更不要用我们做不到的事情去要求孩子。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欲勿强施于人。对于孩子的成长,我们需要的是静待花开。
毛笔的练习。对于老大,毛笔字写的不错但是对于我,小的时候,不知道尝试练习过多少毛笔字,但是就是写不好一个毛笔字。有一天晚上,他说教我写捺,但是我怎么都写不出他写出来的那个小鸟装的捺字。
作文的撰写,对于老大每次作文,老师说写200字,他总是能够写三四百字。每次考试作文都是要再附一张纸,这样会导致作文有头无尾。但是对于孩子的爸爸来说,一次让他写200字的读后感憋好久都不能很好的憋出来。
对于老二,每次问是非的时候,她都是谁都不得罪。就像问苹果好吃,还是橙子好吃,她会说都好吃。就像问妈妈炒的菜好吃,还是爸爸炒的菜好吃,她会少妈妈你炒的菜不炒焦就会好吃的。对于我这样的一个工科思维方式的人来说,从来都不会嘴巴这么甜。就像数字逻辑中,不是高电平就是低电平。
但是对于老大,他就会说,妈妈你写了这么多年的字,怎么还没有我写的好看?妈妈你腿上的脂肪怎么那么多?
所以不同的孩子情商是不一样的,我们不能要求老大像老二一样,对于老三未来会是什么样的,我不知道。
所以我们不能用我们惯用的方式去认为孩子,觉得我们以前数学成绩好,小孩子肯定也会数学成绩好。觉得我们语文学不好,小孩子也会学不好。我觉得我们能够做的是,在孩子学习的过程中,遇到他不懂的如果我们能够懂得,我们就讲给他听。如果我们讲了他还是不能很好地懂,我们可以进一步查询相关的资料,现在学习的方式那么多,总有一种方式是能够让他懂得,并能够很好接受的。
长辈相处
以前以四代同堂为荣,对于我们这四代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的人,于长辈相处也有很多的执念需要放下。
在生完老三休产假的这半年朝夕相处过程中,觉得更多的需要时包容,更多需要的是多站在他们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对于奶奶辈,生活的经历跟我们这一辈,还有婆婆那一辈的不一样。对于物质的态度也会不一样。而且她那一辈,习惯了有点活干,习惯了大家庭的生活。她希望我们每个晚辈能够开开心心的就好,她每天会帮着洗碗洗衣服,然后我上班了,白天这些活忙好了她就一直陪伴着老三。抱着老三坐在前阳台看看,后阳台看看,老三闹了要不就给他泡点奶,要不就放推车里推推他睡觉。
对婆婆辈,一辈子的匠人,自我意识强。更多的时候希望自己能够作主。但是她能够很好的把教育权交给我们,我觉得这样就很好了。其他的事情,她想作主就作主吧。
就像开始看见家里地面脏,就会觉得这是他们的责任,在家一整天都不拖拖地。现在自己会主动去拖,拖下地几分钟可以拖好,为何不自己把拖把拿来自己拖一下(当然有些时候还是娃帮忙拿得拖把),这样自己干活减掉了脂肪,同时地面干干净净的,心情也会舒畅很多。
就像有些时候觉得炒的菜不好吃,如果自己想吃的自己做,婆婆又不会说什么。每个做饭的人都会优先考虑自己想吃的,然后才会去考虑其他人,这也是合乎情理的。但是现在更多的时候,会觉得婆婆做得菜越来越好吃。所以时常会感恩,婆婆在这里把我们这一大家子都养得胖胖的。
废品的积攒,对于一些废纸板,还有一些虎哥回收的东西,一开始因为这个有很多的矛盾。但是换个角度考虑,她废品卖掉的钱,也确实都用在了家庭的开支里头。虽然家里偶尔会被这些东西堆满了,但是婆婆也已经改变了很多,差不多满的时候,就急忙叫虎哥回收了。对于这样的执念也会慢慢的放下。
给娃换尿布,以前女儿那时候,很不喜欢给她换尿不湿,觉得换尿不湿各种不方便。但是对于小儿子,觉得婆婆有些时候白天干那么多的家务活,也挺不容易的,知道小儿子拉了,就会去主动地给他换。这样孩子舒服了,也不会红屁屁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