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的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古希腊神话及伊索寓言等深受中国人的喜爱,不论年龄长幼,它们的奇妙幻想与美好都可以轻而易举地俘获他们的心,可谓家喻户晓。反观我们自己的历史文化,几千年的积淀虽然浑厚、博广,知之者却十分少见。尽管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是复杂的,但无论如何都是值得深思和反省的,即便无须强迫自己背上一层身为华夏子孙的愧疚来,也该尝试着重新睁大心灵的眼睛,瞧瞧自己,瞧瞧这个世界。
为此,我首先感到的是不安,是源于内心安全感的缺失。有人说,中国人之所以难以找到心灵的依赖,是因为缺乏信仰。也许是有些道理的,而我觉得中国深厚的历史文化也许可以为我们造出一座信仰的大厦来。
盘古开天辟地、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夸父逐日的故事,有人或许知道,但恐怕是讲不出来的。我也属于这种心盲之流。以前不曾晓得国内有哪些关于中国神话故事的作品,也未知有哪些学者是倾尽心力钻研中国神话历史的。这或可作为一个确凿的借口,使自己安于无知,卷入庸常生活的尘埃。
对一个无知的人而言,这个世界到处都是陌生,倘能换个视角,这陌生便也成无尽的惊喜了。
袁珂,于我是个陌生的名字。可从简介中得知,他是当代研究中国神话的大师,是集大成者。误入他笔下的大地时,忽然而生的两种感受同时猛袭我的心头,一者为眼前的罩障破裂后惊现出一个广大新世界的喜悦,一者为忽觉有一大棒落在先前周旋于琐碎的自己的头上。
中国神话学专家袁珂先生早在1950年,就出版了《中国古代神话》。这是我国第一部较为系统的汉民族古代神话专著。《中国古代神话》仅有七八万字,出版后广受读者的喜爱,多次重印。鉴于多重需要,袁珂先生后来又在它的基础之上进行了多次增补修订,将许多民间传说与周秦历史传说添加在古代神话中,最后便成了《中国神话传说》,篇幅也从原来的七八万字增至六十万字之多。
一部厚重的《中国神话传说》摆在我面前,双手常常陷于迟疑之中,而双眼却忍不住瞟在它质朴无华的灰白封面上。虽然对它有喜有惧,阅读时的情绪是激昂的,仿似驾风驰远。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最热衷的一段历史。彼时,神州大地诸国林立、混战不休,同时又是百家争鸣、文化最为璀璨的时代。人物众多,传说自然也不少。其中,伍子胥就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在此以他为线索,引出我喜欢的一段故事。
伍子胥,名员,春秋时楚国贤臣伍奢的小儿子。伍奢因为一件事诤谏楚平王,触怒了平王,被收入监牢,他的大儿子伍尚聪明仁爱,也被骗回楚国。此时,伍子胥在郑国,果敢刚烈的他闻知此事,料是阴谋,未被召回。后父兄被楚平王杀死,伍子胥从此对楚心生仇恨,誓为父兄报仇。
走头无路的伍子胥径去投奔避难宋国的太子建,随后诸国尔虞我诈,相互并吞,太子建也被杀害。伍子胥身无所依,带着太子建的儿子公子胜仓皇奔往吴国。
民间有“伍子胥过昭关”的传说。他与公子胜逃奔到了昭关,无计过关。传说有两种说法,颇有意思。一说伍子胥被关吏捉到,他便吓诈关吏说楚王搜捕他是因他有一颗宝珠,宝珠他已丢失,正好可以赖在关吏身上,那时楚王必定处死他。关吏惊愕,无奈便放走了他。二说无法过关的伍子胥住在一个朋友东皋公的家里,愁思如麻,夜不能寐,辗转反侧了一夜。不想第二日须发皆白,二人转忧为喜,定计混过了关去。尔后,他又受到好心渔父与浣女的帮助,才得以顺利脱身。
行到堂邑地界,伍子胥遇见一壮汉与人争斗,勇力过人。当壮汉的妻子叫他住手时,虎背熊腰的他像一只温顺的羔羊一般跟在妻子身边走了,此事令他疑惑。伍子胥询问得知壮汉名唤专诸,便去访他。专诸对他说:“你看我是那种愚蠢的人吗?我是那种甘愿居一人之下,却伸张于万人之上的人。”伍子胥认为专诸不仅勇武,还很重义气,就与他结交为友,留待他日所用。
几经艰险,伍子胥与公子胜终于逃到吴国都城吴市,后被推荐给吴王僚。一心为父兄报仇的伍子胥建议吴王僚举兵伐楚,却被吴王僚的堂兄公子光阻挠,化成泡影。公子光党羽众多,常怀不臣之心,想杀死吴王僚取而代之。伍子胥为实现伐楚雪恨的心愿,转而投奔公子光,还将勇士专诸举荐给他,凭他驱使。
公子光借吴王僚派兵攻伐楚国的机会,大摆筵席,邀请他赴宴。他提前与伍子胥、专诸等人定下刺杀吴王僚的计谋,又暗令数百甲士藏于密室。宴饮过半,公子光托疾而去,命专诸在鱼腹中暗藏匕首,送上绝味烤鱼的时候,趁机刺杀吴王僚。在这场“鸿门宴”上,专诸使利匕刺穿了吴王僚的胸背,自己也被护卫吴王僚的兵士杀死。公子光终于坐上王位,即吴王阖闾。
吴王僚死后,他的儿子庆忌逃往卫国。传说庆忌勇力惊人,可以赶得上奔跑的牛,捉住空中飞跃的燕子,有万夫不当之勇。吴王阖闾视为心腹大患,时常害怕庆忌报复,一直思虑除掉他。
伍子胥又给吴王阖闾举荐了一个名叫要离的市井小人。相传要离曾经得罪过东海勇士菑丘,后来却受到菑丘的激赏,还说自己唯独不如要离此人。吴王见到要离时,见他形容猥琐、身材瘦小、弱不禁风,心生失落。要离却鼓起勇气,声言自己可以报偿君恩,杀死庆忌。为取得庆忌信任,要离自请吴王砍断他的右臂,杀死他的妻子儿女。
断失右臂的要离逃到卫国,投奔庆忌,希望他能替自己报仇。庆忌心怀雪恨复国的愿望,又有要离这样了解吴国军情的死士相助,便欣然引兵南向。
行船途中,要离与庆忌同乘一条船。要离手持短戟,侍立在庆忌的身旁。战船行至中流,忽起一阵阴风,庆忌正坐于下风处,身处上风处的要离趁势用短戟向庆忌猛然刺去。短戟刺进了庆忌的心窝,他始终未曾料到,身边这个其貌不扬的人居然是一只伺机刺杀自己的猛虎。将士们要处死要离,庆忌阻止了他们,他拔出短戟,血流如注,倒地而亡。
至此,我本以为要离成就大功,应该感到欣慰和喜悦,还可回到吴国复命受爵。但他从未想到,自己刺杀庆忌后,却受到庆忌的宽恕,赦免放归。要离此时心生悔悟,随后也自刎而死。
这段故事中,有伍子胥的坚韧、机谋;有专诸的勇猛、忠义。而我却独独有感于要离成功刺杀庆忌后的悔悟。要离为报君恩,舍去妻子儿女与右臂。可他为了什么呢?就为了刺杀先君吴王僚的儿子吗?事后证明,庆忌并非国君为要离描述的勇夫叛敌,而是同自己一样热血奔腾、爱恨分明的正气男儿。作为臣子与国君,考量的事情与追求的利益是完全不同的。而要离,正如他自己最终悔悟的,他是个不忠、不仁、不义之人。所以,他纵然被载入了史册,却为了得到一片荒原,丢失了本属于自己的群山彩霞。
你我所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十有八九,并非这个世界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