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全球变暖,每一年夏天都按耐不住匆忙的脚步,以跑马拉松的标准姿势,急速闪现在地球人的感觉里,视野里,乃至心里。还未到七、八月份,三十七八度的气温犹如热浪来袭,侵蚀着每个人的肌肤,将每个出来散步的人们逼退回家,这就是夏天的威力。不得不在外面晃悠的人只能举起她有力的武器——遮阳伞或者太阳帽,来抵御来自高处“太阳神”散发的高度热情。
回想小学时候,六月份的早晨还只能穿长裤长褂,到了中午方可穿上漂亮的裙子,昼夜温差大。有一次过六一儿童节,早上一个小伙伴找我去上学,我看她已穿上蓝白相间的长裙,我问她:你不冷吗?她说:不冷。还记得当时我心想:也确实,中午会很热了。然而自己还是穿上了长裤长褂。
再大一点,中学时期,那个时候流行音乐开始进入我的生活,收录音机,随身听,磁带是那个时代的标记。第一次对流行歌曲感兴趣,是因为一个同学课上在班里唱了一首任贤齐的《伤心太平洋》,当时觉着新鲜,管她唱的什么意思!犹记得那个夏天,一个发小邀请我去她家玩,那个时间我跟她关系最好,用她妈妈的话说是她爱叨叨叨说,我能听,所以就玩一块去了。那一天午后,我去了她的家,她把家里收拾的很干净,地板也是擦了又擦,然后把一块席子铺在地上,她开心的邀请我趴在上面,然后拿出一个随身听(也叫单放机),放进去一盘磁带,我感觉很欣喜,我们都静静地趴在地上聆听音乐,脸上还挂着笑容,至于磁带播放的是什么歌曲,我是一点也记不得了。
夏与冬相对,冬有精灵冬雪,夏有降温神器夏雨,但我还是不喜雨,因为雨会把平坦的道路弄得泥泞,通行不顺利。记得朱胜国先生的名篇美文《瓦屋听雨》,他写“听雨,就是听灵魂的对话,听真情的奔泻,听年华的淙淙流淌”。品读朱先生的感悟,这雨又似夏天的精灵一般,让人怜爱。
蝉鸣,最能代表夏天了。夏日,午后,蝉开始积极的工作,扇着蒲扇的老奶奶,一手拿蒲扇,一手来回推拉婴儿车,婴儿车里睡着光屁股的小孩子,尤其是在乡下,这是最熟悉不过的场景了。可如今,这些小孩子更多是在抖音里遇见,而且是大人们玩抖音的“道具”。蝉,是由若虫变化而成,若虫会钻到地下,在泥土里面潜伏若干年,最后长得胖鼓鼓的钻出地面,当夜就蜕皮,变成成虫(就是蝉)。记得小时候暑假常住在姨家,她家院子比较大,坐北朝南屋子的对面大约10米处有几排树组成一片“小树林”,夏天的时候,我们就找若虫洞,类似蚂蚁洞,与蚂蚁洞不同的是,用小木棍捅的时候洞会越来越大,等到把洞捅到大母猪粗细的时候,再把小木棍放在洞中,若虫就会随着小木棍从地里爬上来,这时姨会告诉我这个小东西可以变成蝉,我感到很新奇,就请求姨把它养在屋里放在纱窗上看它变蝉,我呢,就睡在窗子底下的沙发床上盯着它,不一会儿就睡着了。谁知当天夜里它就羽化成蝉了,睡梦中我听到昆虫煽动翅膀的声音,只见黑黑的一个带翅膀的小东西,在尝试飞翔,我当时由于太小,非常害怕,没敢仔细看,这时姨夫起来伸出手抓住它,放在我的面前,我大叫着躲开,姨夫见我害怕也没再让我看了,打开门把它给放了。这就是我与蝉的第一次见面也是最后一次见面了。
我是喜欢夏天的,询问我身边的朋友,他们大多喜欢春天和秋天,可春与秋又实在是太短,短的让人无所适从。而我又不喜冬天的漫长和枯燥,只有夏天才能让我安心一些。大树底下乘凉的老奶奶们,蝉鸣的热辣辣的午后,喊着冰棍雪糕的小贩,戴着耳机在路上悠闲地骑行,精神徜徉于音乐里,微风拂过面颊,一切都那么美好,这是我喜欢的夏天,但,也可能是回忆里的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