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这些天,山东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于欢案件尚未平息,有些新闻题目又让人震惊。
《债务崩盘的山东模板:中国经济窘境的一面镜子》(公众号:港股那点事,作者俊采星驰)
该文称:
纸包不住火,该来的总会来。29日媒体报道,曾经的中国500强企业山东天信集团陷入债务泥潭,7家关联公司天信集团、天圆铜业、天信光伏、天信进出口、天泽物资、天泽物流、澳纳纺织已进入破产重整程序,其中负债最多的山东天圆有限公司负债总额高达104.52亿元,负债率高达180.77%。
这是继山东上市公司中国宏桥、魏桥纺织同时发布延迟刊发2016年全年业绩停牌,长兴集团破产、齐星集团债务危机后,短期内经济大省山东又一起企业风暴。
《山东民企债务火烧连营:继齐星、西王、华盛江泉、魏桥之后,天信系加入,谁来灭火??》文中,将“山东民企债务连环劫”列入背景。
《山东或临区域性债务崩盘 民企互保成大隐忧》2017年3月30日,第一黄金网
消息不足1月,山东多家大型民企爆发信用风波,邹平四大企业魏桥铝电、魏桥纺织、西王集团、齐星集团集体传出负面后,东营天信集团也被传债务危机。有分析称,部分地区或面临区域性债务崩盘,而当初政府为了GDP绑架企业,企业则为了做大捆绑银行、捆绑社会,这也成为问题爆发的根源。
二
这些报道中这几句话很有意思:“部分地区或面临区域性债务崩盘,而当初政府为了GDP绑架企业,企业则为了做大捆绑银行、捆绑社会,这也成为问题爆发的根源。”
有一企业做一个项目,一共用了五十亩地,投资几千万元。企业管理井井有条,员工福利不错。项目前景很好,利润也不错,企业蒸蒸日上。于是乎,各级党委政府都把该企业作为典型,视察的,参观的,上电视上报纸。各级领导也告诉企业主,如果他想扩大再生产,各级政府提供大力支持,也会协调银行给予金融支持。企业主不为所动,认为自己现在的发展就挺好,规模再大了就不一定能控制的了了,市场也会有变化,规模太大的话受市场影响太大。企业一直在原有的场地上蒸蒸日上,顺风随水,企业利润稳步增长。
终于有一天,有一个大领导来视察,看了企业,听了介绍,做出指示说,“这么好的企业,怎么规模这么小?你们地方政府要大力扶持啊。你老总也不要小富即安,不要求安求稳,要有大思路、大格局,要有战略眼光,要把企业做成全国性、国际性大企业……地方政府要组织力量,积极给予辅导,要从土地、金融、税收、人才、政策等各方面给予照顾和扶持……你们好好做,过几年我再来看。”
大领导走了,各个部门,省市领导轮番上阵,来做企业的工作,答应给他1500亩地,答应让银行给他提供全部贷款,让他做大做强。他不想做,各级政府都过来劝说他,让他大发展成了一项政治任务。
被劝动心的话,就做。先是给土地,政府想办法弄土地指标。再是给贷款,政府帮忙跑额度。需要项目,政府帮忙跑计划,跑审批。不长时间,企业的规模上去了,厂房增大了,职工数目增加了,营业额猛增,缴税越来越多,各种指标看上去都是那么美好迷人。
然后,各种荣誉都纷至沓来,各种政治待遇也纷至沓来。成为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直到最高级。我一直不太明白一个问题,一个企业家,怎么会因为他企业做得大做得好就有了参政议政的能力?一个那么大企业的老总做了代表委员怎么可能有时间有精力去做参政议政的履职活动?
企业会被评为各种典型,会登上政府的税收排行榜,会被表彰为最大纳税企业,企业主会成为各级劳动模范,会获得各种奖章与荣誉。
三
很多企业死在不知道自己的天花板在哪里。十几个人,几百万贷款,十几亩地没问题。然后扩大再生产,上百人,上千万贷款,上百亩地,也没问题。然后就上千亩地,上万人,上百亿贷款。它自己可能也不知道自己的天花板在哪里,也可能他自己在发展的过程中有过力不从心的惶恐,但是政府、银行、他的虚荣心、贪婪之心,让它忽略了这一点,让它自己觉得自己无所不能,不管多大,都不在话下。于是,膨胀再膨胀,做大再做大,终于有一天,这个用“贪欲”而不是用规律堆积起来的庞然大物,总有一天会轰然倒塌。
金融危机也来了,产品也卖不出去了。企业不得不放假。银行贷款还不上了,厂房零落破败。几十个亿的资金压在那里。债权人起诉,职工起诉,法院传票堆满了一桌子。慢慢地,厂房开始长草。企业的法定代表人也不知所终。
在它自己小的时候,它倒塌,对一个地区所造成的影响很小。当它从小到大到一定程度后,当它成为巨无霸的时候,它已经不是他自己了,它已经成了当地经济的支柱了,它已经成为当地的经济、金融、劳动用工,乃至社会稳定、政治生态的不可缺少的一环了。它只能想尽千方百计尽最大努力维持下去,它想维持下去并不奇怪,只是政府、金融机构都不愿意让他出现断环,都想让它维持下去。各种办法都会想出来,各种措施都会采取,这时候,已经没有了“有形的手”与“无形的手”的区分,已经没有了经济手段和政治手段。就算是“毒药”,也有人敢喝下去,也有人会劝你喝下去。
对官员和金融机构来说,他们都知道这是一个危险的游戏。但这就像击鼓传花,这就像一颗拉开了引信的炸弹。你不得不把它从别人手中接过来,你要做的就是如何把它安全交到别人的手里,只要不在你的手里爆发,这事就算过去了。
四
所以,为了维持大企业暂时的繁荣,或者说是为了维持大企业暂时的不倒闭,政府、金融机构、企业自身都使出了浑身解数。什么样的办法都敢想,什么样的主意都敢出,什么样的事情都敢做。只为了一个目的,巨人不倒!大概这就是媒体说的“企业绑架了政府”吧。
很久就有这么一种说法,你贷款少的时候,你是孙子,银行是爷,等你贷款足够多的时候,银行就是孙子,你才是爷。
五
这远不是事情的全部。一个地区,在政府和金融机构的目光一直都放在大企业的身上的时候,中小企业是没有人搭理的。中小微企业想获得政府的支持,金融机构的支持,非常之难。一方面,这些中小微企业本身没有什么固定资产,更没有银行青睐的土地使用权。另一方面,这些企业在本地的发展,在各级政府都在考核外来投资数额的情况下,他们的投资比外地来的投资凭空少了支持,没有任何优势可言。
从另一个角度说,本地的中小微企业不单单得不到本地的青睐与优惠,它可能承担了比别的外来企业和大型企业更多的负担和义务。大企业,那是政府主要领导联系、关注、扶持的,很多这样企业的老总都是当地政府领导办公室的常客,电话都是热线。甚至都是这代表会,那代表会的会友。也有的老总甚至与省、中央的领导都有着非同一般的关系。这样的企业在当地,各种主管部门的服务,就显得及时周到,甚至积极为企业出主意想办法,把不符合审批条件的申请予以完善,以及时办理,及时审批。更别说会有什么刁难、摊牌、乱收费了。
对惹不起的要积极服务,那是屈从于权力和势力,那并不是真的在为企业服务,那是为权力和利益服务。这并不是反映了市场体制的必然要求,也不是体现了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更不是依法治国成效的显现。但一个体制的弊端不在这里体现出来,就会在另一个地方体现出来,是毛病总要有个地方宣泄,于是中小微企业就开始倒霉了。地方上的小企业做任何事情都变得很难。大企业很容易办到的事情,在小企业那里就成了很大的问题。大企业可能看见去游说使用贷款的银行人员就烦,而小企业想找银行放贷的主管人员吃顿饭都很难。
再接下来的就有些中小微企业急需资金的时候,去借高利贷。高利贷这东西就像牛皮糖,没有十二分的本事,一旦沾上,是很难扯掉干系的。很多中小微企业主因为高利贷搞得家破人亡。
六
政府为什么这么热衷于插手经济?
一是我们的考核观有问题。为官这一任,就要看经济发展,看GDP,做大经济,没有数字怎么行?想要数字,没有几个大企业怎么行?所以,要扶持,要帮扶,要提供各种便利,要催肥,要揠苗助长。
二是政绩观。上级喜欢视察,喜欢树典型。做好这些没有亮点怎么行?有亮点才有好看,好看才可以在上级那里留下印象。只有能够树起典型来,才能声名鹊起,才能算有政绩。亮点和政绩都要有企业的配合才可以,需要对企业区别对待才可以。如果所有企业一视同仁,那怎么做出亮点?所以要有重点,要着力打造,要树立典型。
三是我们的吃饭财政也让官员热衷于揠苗助长、杀鸡取卵。虽然税收的增长大大超过税收的增长,但装到地方财政口袋里的资金相对于日益增加的财政支出来说,仍然是捉襟见肘。地方行政一把手犹如大公司的董事长,天天算计的多数都是钱。打造几个大企业,多收些税,当然是各地主要领导的重中之重了。
七
市场经济不可怕,可怕的是用计划经济的思维去“做”市场经济。可怕的既不是“看不见的手”,也不是“看得见的手”,而是躲在“看不见的手”后面的那只隐藏起来的“看得见的手”。
政府要发展经济是对的,但你只要做好政策规则就好了,具体在大海里怎么游泳,市场主体会心里有数。即使它们不成熟,在市场经济的海洋里该呛水呛水,该抽筋抽筋,有淹死的你有一套程序做好后事即可。该出现轮船的时候,自会出现轮船,该出现航空母舰的时候,自会出现航空母舰。政府要做的,只是把自己该做的事情做好,美好就会自然呈现。非要自己插手进去,不出问题才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