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12小诸葛爱带兵•下---二功三过白崇禧
小武道:“白崇禧果然很擅长打仗,这是有军事天赋的人呀。也不愧有‘小诸葛’的外号。”
八角呵呵笑道:“在战场上,白崇禧一向能够能料敌机先。不过,他在政治上并不成熟;虽然在北伐中立下头等战功,但在清党事件、以及围剿江西红军时,也是过于厉害。”
“记得在1934年4月开的剿共军事会议上,白崇禧竟然提出、要防备红军进行战略转移,并且指出了明确的时间和地点。”
小武惊讶道:“什么战略转移?什么时间和地点?”
八角捋须道:“白崇禧说---红军如果大规模撤离江西瑞金,时间大约会是秋冬季,这是考虑到粮草先行的可行性。而地点大概率是前往福建和广东,因为北伐之后、这里的军队基本都调到北方去了,所以比较空虚。”
“当时几乎没人相信他的判断。但是红军从1934年10月开始的长征,初期的行动竟和白崇禧半年之前预料的一模一样。”
小武大惊道:“你是说,白崇禧竟然提前半年判断到了红军的长征?而且行动时间和地点非常准确?”
图表44长征路线图
图片来自互联网
八角微笑道:“是的。但这个‘小诸葛’猜到了开头,没有猜到结尾。红军最终还是顺利完成了长征,到达了陕北。”
“也许是因为长期打胜仗的缘故,白崇禧对自己的军事能力也有点过分自信;桂系的李、白二人也觉得自己可以取代蒋凯申和黄埔系,占据贵民党中央的地位。”
“北伐之后的中国只是形势上获得了统一,但是各省军阀仍在,内部争斗频繁。在30年代几次军阀大战中,包括蒋桂战争、蒋冯战争、蒋冯阎桂战争、宁粤之争等内战,都能看到白崇禧直接参与反蒋或同其它反蒋军阀勾结。”
小武哈哈大笑道:“原来白崇禧和蒋凯申的合作很短暂,大多数时间还是站在了蒋凯申的对面呀!可见,桂系的野心远超一般军阀。”
八角点头道:“在桂系军阀心中,理想的配置是李宗仁当民国总统,白崇禧当国防部长。他们一直在朝这个方向努力,然而成功的可能性很小。因为这不是打几个胜仗可以决定的,即使三次成功地逼蒋下野也无法决定大局。”
“蒋凯申集团里即算无人能比‘小诸葛’的军事谋略,但他们有着中央的名义、有大量人才而不局限于广西。军费有财团的鼎立支持、甚至可以买来大量德国军械,这让桂系如何能比?黄埔系军队数量也是远超桂系、质量也不错,白崇禧对此也是心知肚明、无法忽视的。”
小武点了点头,缓缓道:“白崇禧确实有些膨胀了,以为自己能百战百胜。他既反共、又反蒋,忽略了这些根本性的东西。”
八角点头微笑道:“只有1937年抗日之时,李白二人终于明白了过来,必须跟蒋凯申继续合作。这既是大义,也是现实。何况跟日军正面交手以后,白崇禧更加清醒了,知道不可能仅凭桂系实力改变中日战局。”
“但就蒋凯申来说,一时半会他还不能完全信赖白崇禧,毕竟桂系先前没有少跟他捣蛋,思想转变过来也需要时间。”
“何况,若把黄埔系的精锐都交给白崇禧来指挥,万一他让中央军与日本军硬拼、就如同淞沪会战中的6万桂军那样,一战就消耗殆尽,那怎么办?抗日还是一件持久的事情。”
小武恍然大悟道:“想来白崇禧已经吸取了教训,但是蒋凯申尚不知道。所以大军从上海匆忙撤往南京的时候,他还不敢让刚吃了大亏的白崇禧接手军队总指挥。另外,出于笼络蒋百里的缘故,只能让唐生智挂帅。”
“其实唐生智肯定是不如白崇禧的,这点在很久以前便得到了证明。甚至连地形方面,镇江到南京是个什么情况,沪宁线之间哪里适合阻击日军,他哪里有白崇禧清楚?”
八角捋须道:“那时,抗日全局还属于混乱期,所以蒋凯申也有些不知所措,不过南京失守以后他便再未任用过唐生智。而日军攻入首都南京以后,展开了震惊世人的大屠杀,又极度嚣张地宣称战争基本结束、中国即将灭亡。然而实情并非如此,事实上日军已陷入了自东向西的仰攻泥潭。”
“不久以后,日军的华北军团想和华中军团会师,于是在徐州附近爆发了台儿庄战役。第五战区的指挥官李宗仁表现出色,虽然桂系军队的主体不在,但他指挥川军、西北军、中央军,打出了漂亮的一仗。这让又兴奋起来的蒋凯申差点想在近海省份再同日军决战,好在被李宗仁及时劝阻。”
小武点头道:“中日之间的决战,还是应该按照蒋百里的既定战略进行,不求速胜、长期抵御,这是当时中国唯一的取胜之法。”
八角捋须点头笑道:“不错。蒋凯申在头脑清醒的时候也知道,向西迁都、逐次抗战,才是唯一可行之策。所以他先是迁都于武汉、再迁于重庆,牵引日军步步西进。”
“到1938年6月,又爆发了规模巨大的武汉会战。此时蒋凯申已正式决定,让白崇禧挂帅最高指挥部、担任抗日军事总指挥。”
“从武汉会战起直到抗战胜利,蒋凯申专注于政治与外交;中国抗战的军事总指挥是白崇禧为正、陈诚为副。所以就中国的抗日战争大局而言,军事方面的两项顶尖功劳、是蒋百里的提前谋划和白崇禧的实际指挥。”
小武点了点头,赞道:“不错,白崇禧为中国人民抗日大业也立下了巨大功劳,绝不亚于他在北伐战争中立下的大功!但是他的军事思想跟蒋百里完全一致吗?”
八角微笑道:“在1939年,白崇禧出版了《游击战纲要》,提出了抗战心得,就是‘积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时间’。这显示他和蒋百里的战略思想完全取得了一致,此一论著也被军委会通令全军,作为抗战的最高战略方针。”
“应该说,毛委员在1938年中所写的《论持久战》,与蒋百里的《国防论》、白崇禧的《游击战纲要》,前后辉映、内容一脉相承,可见英雄所见略同。”
小武伸出大拇指,道:“可见中华民族的杰出人物们,都认可了同一种抗日的办法!而人心齐、就能泰山移!胜利终将属于我们!”
八角捋须道:“在这种相持抵御的指导思想下,中国人民取得了不少成绩。比如说,船王卢作孚在1938年10月起的宜昌大撤退中,领导船民们连续奋战40天、不可思议地将海量物资运至陪都重庆。而在一般情况下,这个任务量需要1年时间来完成。”
“长江以南的军民们创造性地‘毁路为田’,真正将日军拖入了‘泥潭’。具体来说就是将马路扒开、灌水进去、然后插秧种稻。日军行进之时会惊讶地发现,这里根本没有路,跟地图上完全不一样!所以开来的战车也就陷入了困境,只能换上套鞋从泥泞中走过去。”
小武连连点头,赞道:“思路清楚了以后,任何普通的老百姓都能为抗日贡献一份力量!”
八角捋须微笑道:“不错。然而白崇禧还让桂系的军队去大别山打游击,这不仅让日本人头痛,也让日后回归的贵产党军队十分头痛。但是这的确是扬长避短的打法,原因是广西军特别擅长山地作战。”
小武突然一震,皱眉道:“桂系军队在北伐战役和淞沪会战中的表现,已经证明了他们在山地上、要比平地上战斗力更强!”
八角呵呵笑道:“总之,中国的抗日大业进入了相持阶段,逐渐让相当部分的日本人丧失了信心。”
“尤其是中华民族巨大的决心和牺牲,例如北路用水(炸开黄河大堤)、南路用火(火烧长沙城),这样的焦土抗战也逼得日军指挥官开始怀疑、侵略中国是无法取得胜利的。于是他们的工作重点转向了搪塞大本营方面。”
图表45日军沿长江逆水进军
【受各种地理影响而阻滞】
小武点了点头,道:“我还听说过,薛岳等国军将领在湖南抗战、打的很不错。据说他还创造了一种‘天炉战法’,但是不明白细节,你能否介绍一下?”
八角捋须点头笑道:“‘天炉战法’是这样的:先选择一块纵横数十公里、有山有水、有足够空间同敌人周旋的地域作为战场。当敌军进攻时,让十几万兵力分梯次前往阻击,比如一次派两个师的兵力同敌军先锋打上一仗、但是要点到即止,不必分出胜负即可撤退;但又不是回撤、而是躲进两翼的山地里。”
“这样,当日军连打了五六个‘胜仗’、推进了几十公里后,不但无法彻底取胜、反而落在了国军十几个师的战略包围圈之中;就好像掉在了一个天然形成的‘炉子’中心,被烘烤着一样。一旦反攻的信号发出,先前撤到若即若离位置的十几个师又可以重新出现在战场上,对日军进行围攻。这就是‘天炉战法’。”
小武恍然大悟,连连点头道:“原来如此!果然当国军西撤到足够广阔的地界上,便可以利用内地特有的地利条件,对日军进行杀伤!真可谓‘以空间换时间’呀!”
八角点了点头,大袖一挥、从袖筒中飞出了一张白纸,从空中飘飘摇摇地落了下来。小武连忙接过细瞧,同时听见八角道:“这是全面抗日的8年中,中日两国所有的大规模交战列表,共计有23次之多。”
“应该说,这些战役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决心和韧劲,硬是没让日本人讨得便宜,直至中国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国。”
图表46中日两军在华23场大战
【1937年8月-1945年6月】
图表47日本侵华战争主要战役简图
图片来自互联网
小武一一细数过表格里所有的抗日大战,神情肃穆地点头道:“不论是在哪一个战场,全靠了无数英烈志士的牺牲,中国才能生存下来、也才有发展起来的今天!我们中华后人永远不会忘记他们!”
八角点头捻须道:“顺便说一下、二战里面中国武器的变化。”
“随着德、日、意的轴心国联盟形成,国军的德械部队终于完全报废;其后由于与苏联联盟对抗德、日,一些国军就变为了苏械部队;再后来美国开始参战,国军接受了大量援助、又变成了美械部队。所以抗日结束之时,国军的实力因为武器较先进而有所提高,然而这并不是决定胜负的最重要因素。”
小武点了点头,道:“不错,要能得到人民的支持、成功团结普罗大众,才是确保胜利的最关键要素。”
八角微笑道:“你说的不错。然而这个看似浅显的道理,作为抗日军事总指挥的白崇禧却是始终参不透的。即使是抗日胜利后、他已经为中国人民立下了大功,但很快又回到了先前已被证明是错误的路线上去了。可见军事谋略的成功,往往会令人膨胀起来、一叶障目。”
“桂系依然是既反共、又反蒋,最终似乎也得偿所愿:李宗仁当上了民国总统、白崇禧当上了国防部长。然而这些争夺最终都毫无意义,因为蒋凯申失去了民心、输了国共内战、逃去了台湾;而中央军打不赢的仗、桂系肯定也打不赢,这在很久以前就被证明过了。”
小武哈哈大笑道:“对啊,对啊!这真是不消说得的哟!但是我还有一个问题:当台湾方面与中国大陆对峙以后,白崇禧令人惊讶地跟着蒋凯申走了、终老于台湾;而李宗仁却回归了大陆、最终进入了人民的怀抱。”
“这真是好奇怪呀?桂系的李、白二人做了一辈子最佳搭档,为什么到了最终却分道扬镳、而且选择截然相反?”
八角微笑道:“这只能说,二人都在反思:一生的征战是否有意义?”
“这种反思根植的是世界观、也是人生观;是最终的选择,也是最终的观点;是政治的选择,也是生命的选择。而做出这种盖棺定论式的选择,就如同写下一份遗嘱;即使是最好的朋友,也无法保证内容一样。”
小武沉思了半晌,没有说话。
八角接续道:“一个人经过彻底反思之后,很可能会走向自己的反面。大约李宗仁反思后最终认为,‘反共’是不对的;而白崇禧反思之后最终认为,‘反蒋’是不对的。于是李、白二人都背叛了原先的自己。”
“是故,最终白崇禧在政治上不认可李宗仁回归祖国,故而决定‘反李’。这是他对自己一生做出的交代。”
小武哈哈大笑,道:“政治观点方面,真是很容易有‘知见障’呀!就算军事能力再强,也还是不能保证站对立场!白崇禧真是个充满矛盾的复杂人物呀!”
“总看白氏‘小诸葛’的一生,我觉得可概括为两大功、三大过!北伐战争里他立了一大功,抗日战争里他又立了一大功;这两大功都有利于国家和人民,值得我们永远铭记。而他在政治上,先是反共、然后反蒋、最后反李;这又是三大过,显示了他在政治上的不成熟。”
八角捋须点头微笑道:“一个军事战略家,往往不是一个政治战略家。能否看穿这一切,需要全面的素质以及对时代的洞察力。”
“在军事上料事如神、在政治上一叶障目,就是对白崇禧的真实写照。因此也可以送给白氏‘小诸葛’八个字:聪明一世、糊涂到底。”
“然而即便白崇禧退出了军界,他的另一个身份---‘中国回教协会会长’---依然可以让他在另一个领域中继续着不朽的传奇。”
小武哈哈一笑,点头道:“这点在第一卷里学习回教学问的时候、已经说过了。”